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来聚专利>正文

磁力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917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磁力动机,属于动力机技术领域,以磁铁本身磁力为动力做功,可取代现有动力机以燃料为动力和所造成污染的不足之处。 其特征为:轴装在机架(87)中的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中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6)、(7)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磁力互感,并又于装在机架(87)框口中可往复转动的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磁力互感,由此交织磁力使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转动,并通过两端的轴(38)、(37)传出动力做功。其用途:可替代一切现有动力机做功。(*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力动机,可用于并替代现有以燃料及电力等为动力的动力机,属于动力机
并且现有动力机由于使用燃料,造成污染严重,且造价高。本专利技术磁力动机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动力机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由多块不同的几何体形状磁铁组合在机架中,由多块磁铁体的n极S极磁性的相互作用,使磁力动机转动做功,且不使用一燃料,以取代现有依靠燃料为动力的动力机。本专利技术磁力动机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把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上下两端的轴(38)、(37)分别装入机架(87)上下两端的轴承(70)、(44)中(见图2示);四块同形同体积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轴装于机架(87)四边的框口中(见图3、1示),组成总装机(见附图说明图1示和图16示)。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见图4)中,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呈n极磁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底面磁力相斥,通过正三棱柱铜体(27),相斥磁力与正四棱锥磁铁体(5)、(6)、(7)呈n极磁性的锥尖部相斥磁力又一并相吸于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呈S极的长方形平面,与正四棱锥(5)、(6)、(7)磁铁体呈S极的底面相吸。由于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以其本体的轴在机架轴承中和磁体之间互感磁力又与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磁力的相互作用,逐依次迅速的产生张闭转动,调节并配合磁力动机做功。注总装机(见图1)的平面投影与原理图(见图15)重合。图1、磁力动机总装示意图。图2、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按装在机架中所显示的形状示意图。图3、磁铁组轴装在机架上所显示的形状示意图。图4、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的总装示意图。图5、磁力动机的机架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图4中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背面仰视形状示意图。图7、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的组合形状示意图。图8、机架以轴测正投影所显示的俯视与仰视形状示意图。图9、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排列成正圆形磁铁组的俯视与仰视形状示意图。图10、两块正三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金属铜体组合形状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显示图10中组合体背面的仰视形状示意图。图12、两块正三棱锥磁铁体与一块正三棱柱铜体的形状示意图。图13、四块正弓形柱形磁铁体形状示意图。图14、三块正四棱锥磁铁体形状示意图。图15、表示磁力动机原理的平面示意图。图16、磁力动机总装示意图。兹结合附图对磁力动机详细叙述说明磁力动机机架(87)的组合(见图5、参见图8),架杆(40)、(41)、(43),(42)的一端固接于点(39)处,点(39)处装轴承(44),架杆(42)另一端与架杆(45)、(46)、(47)的一端固接于点(48)处,架杆(40)、(45)的另一端与架杆(50)、(51)的一端固按于点(49)处,架杆(41)、(51)的另一端与架杆(53)、(54)的一端固接于点(52)处,架杆(54)(47)、(43)的另一端与架杆(55)的一端固接于点(56)处,架杆(57)、(58)、(59)、(60)的一端固接于点(69)处,点(69)处装轴承(70),架杆(60)的另一端与架(61)、(62)的一端在点(68)处固接,然后在点(68)接处与架杆(55)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57)、(62)的另一端与架杆(63)的一端在点(65)处固接,然后在点(65)接处与架杆(46)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63)、(58)的另一端与架杆(64)的一端固接于点(66)处,然后在点(66)接处与架杆(50)的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64)、(59)、(61)的另一端固接于点(67)处,然后在点(67)接处与架杆(53)的另一端用罗栓丝接。架杆(40)、(41)、(42)、(43)和架杆(57)、(58)、(59)、(60)等长。架杆(61)、(54)上装轴承(71)、(75),架杆(62)、(47)上装轴承(72)、(76),架杆(63)、(45)上装轴承(73)、(77),架杆(64)、(51)上装轴承(74)、(78),依此分别与图15中内正接四边形(2)的重合边(61、45),重合点(71、75)和重合边(62、47)、重合点(72、76)和重合边(63、45)、重合点(73、77)和重合边(64、51)重合点(74)、(78)同号重合(注重合边指内正接四边形(2)的一边,并表示机架(87)中两架杆在此重合边重合,重合点指内正接四边形(2)和等边三角形(4)和三角形(5)、(6)、(7)边上的线段黄金分割点,并表示机架(87)中两架杆上的两轴承在此重合点重合,且同号同位重合。机架(87)上下两端的轴承(70)、(44)中心点(3)、(3)均与图15中圆心点(3)重合。架杆(55)、(53)、(50)、(46)均用截面为三角形的架杆(79)(此架杆(79)见图8中上方所示)型材,其它架杆皆用截面是长方形的扁杆。凡机架(87)中所用一块材料皆是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且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由点(68)、(56)、(65)、(48)处架杆和点(65)、(48)、(66)、(49)处架杆和点(66)、(49)、(67)(52)处架杆和点(67)、(52)、(68)、(56)处架杆各组成的正长方形框口均同形同面积并各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各立面的正长方形平面吻合。机架(87)中架杆接点(68)、(56)和接点(67)、(52)和接点(66)、(49)和接点(65)、(48)均和图15中圆(1)与内正接四边形(2)交点上的重合点(68、65)、(67、52)、(66、49)、(65、48)依此同号重合。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的构造和组成(见图13、参见图9),四块柱高、形状、体积和磁极位置等都完全一样的正弓形柱磁铁体(8)、(9)、(10)、(11),以正弓形柱磁铁体(8)为代表例说明其上下两截面(上截面参见正弓形柱(10)、(11))均为同形同面积的弓形平面(与原理图15中弓形(8)重合),在两弓形平面的直边处各以直边上取黄金分割点(12)、(14),以此点按装固定轴(12)、(14)(与图15中弓形(8)直边处重合点(72、76)重合)。其立面一面为正长方形平面,呈S极磁性,另一面(参见正弓形柱(10)、(11)所示)为弧形凸面,呈n极磁性。正弓形柱磁铁体(9)、(10)、(11)呈弓形的上下截面直边处的固定轴(13)、(15)、(17)、(19)、(16)、(18)、((18)、(19)见图9下方磁铁组(88)中所示)按装位置的取法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例述一样,并依此,固定轴(13)、(15)与图15中弓形(9)中重合点(71、75)重合,固定轴(17)、(19)与图15中弓形(10)中重合点(74、78)重合,固定轴(16)、(18)与图15中弓形(11)中重合点(73、77)重合。正弓形柱磁铁体(9)、(10)、(11)各呈弓形的截面分别与图15中弓形(9)、(10)、(11)重合。其它也都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代表例述一样,在此不再另重复叙述。由四块正弓形柱磁铁体(8)、(9)、( 10)、(11)排列组合成的磁铁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磁力为动力的磁力动机,由机架(87)、磁铁组(88),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组成。其特征为:<1>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86)由二块同形状同体积且各自锥高与底边相同的正三棱锥磁铁体(23)、(24)呈n极磁性的两底面与一块正三棱 柱铜体(27)两呈等边三角形截面同面积并吻合固接。三块形状与埃及金字塔一样并体积相同的正四棱锥磁铁体(5)、(6)、(7)侧面上的阴影标记(20)、(21)(22)与正三棱柱铜体(27)立面的三个正长方形面上的阴影标记(28)、(29)、(30),按其阴影标记上位置表示点(90)、(89)(84)、(85)同号重合的方式固接。正四棱锥磁铁体(5)、(6)、(7)各自锥尖部为n极磁性,底面为S极磁性。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两端的轴(38)、(37)轴装在机架(87)两端的轴承(70)、(44)中。<2>与正弓形柱磁铁体(8)例述一样的正弓形柱磁铁体(9)、(10)、(11),共组成磁铁组(88),呈正圆形,各以本体上下呈弓形截面上的轴轴装在机架(87)四边的框口中,呈S极磁性的正长方形平面面向核心动力发生组合体( 86),其轴(12)、(14)、(13)、(15)、(17)、(19)、(16)、(18)均分别与圆(1)中弓形(8)、(9)、(10)、(11)中重合点(72、76)、(71、75)、(74、78)、(73、77)依此重合。<3>机架 (87)架杆接点(68)、(56)、(67)、(52)、(66)、(49)、(65)、(48)依此与内接正四边形(2)在圆(1)接点上的重合点(68、56)、(67、52)、(66、49)、(65、48)同号重合,机架(87)两端轴承(70)、(44)的中心(3)、(3)与圆(1)的圆心点(3)重合,机架(87)架杆中轴承(71)、(75)(74)、(78)、(73)、(77)、(72)、(76)依此分别与内正接四边形(2)各边中黄金割点上的重合点(71、75)、(74、78)、(73、77)、(72、76)同号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来聚李德秀
申请(专利权)人:李来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