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17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包括:内层纱,包括若干组弹性纤维纱;外层纱,包裹设置在内层纱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外层纱具备一定弹性与拉伸延展性;所述外层纱由若干组抗菌纱和若干组外层芯线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制备的内层纱和外层纱,能够提高整个纺织纱线的弹性性能,且将粘胶纤维纱和抗菌纱混纺,能够提高纺织纱线的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高弹性纺织纱线,具有优异的吸汗、透气能力,且结合镀银纤维使用,具有较好的抗菌能力,结合竹炭纤维使用,具有较好的除臭功能,减少异味,减少漂洗次数。次数。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纱线
,特别涉及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
[0003]纱线的细度有多种表示方法,例如号数、公制支数、英制支数、旦尼尔等(见支数)。纱线的捻度用每米或每英寸的捻回数表示。
[0004]纱分为:

短纤维纱,由短纤维(天然短纤维或化纤切段纤维)经纺纱加工而成,分环锭纱、自由端纺纱、自拈纱等。

连续长丝,如天然蚕丝和化纤长丝,分加拈或不加拈、光滑长丝或变形长丝等。

短纤维与连续长丝组合纱,例如涤棉长丝包芯纱等。线由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并合加拈而成。
[0005]纺织,大致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考古则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至新石器时代,专利技术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专利技术了提花机,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0006]纺织纱线用各种纱线纤维纺织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比如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
[0007]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出现。
[0008]现有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
[0009]但是现有纺织纱线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纺织纱线存在韧性差和弹性差缺点,无法满足一些高弹性领域的使用需求,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包括:
[0013]内层纱,包括若干组弹性纤维纱;
[0014]外层纱,包裹设置在内层纱的外表面;
[0015]其中,所述外层纱具备一定弹性与拉伸延展性;
[0016]所述外层纱由若干组抗菌纱和若干组外层芯线相互螺旋缠绕而成;
[0017]所述内层纱包括若干组螺旋缠绕在弹性纤维纱外表面的粘胶纤维纱;
[0018]所述内层纱还包括内层芯线,且若干组弹性纤维纱均匀缠绕在内层芯线的外表面。
[0019]优选的,所述外层芯线可包括若干组组合纤维纱,所述组合纤维纱由纺纱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成。
[0020]优选的,所述抗菌纱包括为竹炭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成。
[0021]优选的,所述内层芯线可由弹性纤维、粘胶纤维和镀银纤维混纺制成。
[0022]优选的,所述内层芯线的纤维上及纤维之间均附着有钝化处理的纳米银。
[0023]优选的,所述高弹性纺织纱线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4](S1):制备内层芯线和外层芯线;
[0025](S2):制备弹性纤维纱和粘胶纤维纱,并将粘胶纤维纱螺旋缠绕在弹性纤维纱;
[0026](S3):将(S2)步骤中的弹性纤维纱缠绕在内层芯线;
[0027](S4):制备抗菌纱,并将抗菌纱缠绕外层芯线上;
[0028](S5):将(S4)步骤中的外层芯线缠绕在(S3)步骤中的内层芯线。
[0029]优选的,所述(S1)步骤中的内层芯线由弹性纤维、粘胶纤维和镀银纤维按质量比3:2:5混纺制成,所述外层芯线由纺纱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按质量比3:3:4混纺制成。
[0030]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的弹性纤维纱和粘胶纤维纱通过反向加捻的方式缠绕在内层芯线上。
[0031]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抗菌纱由竹炭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按质量比4:2:4混纺制成,且将钝化处理的纳米银涂附在竹炭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上。
[0032]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外层芯线通过正向加捻的方式缠绕在内层芯线上,然后进行加捻、热收缩定型。
[0033]与现有技术对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4]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制备的内层纱和外层纱,能够提高整个纺织纱线的弹性性能,且将粘胶纤维纱和抗菌纱混纺,能够提高纺织纱线的稳定性能和抗菌性能,具有较好的舒适性。
[0035]2、本专利技术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高弹性纺织纱线,具有优异的吸汗、透气能力,且结合镀银纤维使用,具有较好的抗菌能力,结合竹炭纤维使用,具有较好的除臭功能,减少异味,减少漂洗次数。
附图说明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中喷涂主体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中内层纱的局部结构图;
[003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中纺织纱线的局部结构图。
[0040]图中:1、内层纱;2、弹性纤维纱;3、外层纱;4、抗菌纱;5、外层芯线;6、粘胶纤维纱;7、内层芯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0042]实施例1
[0043]本实施例给出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及其制备方法的具体结构,如图1

3所示,包括:
[0044]内层纱1,包括若干组弹性纤维纱2;
[0045]外层纱3,包裹设置在内层纱1的外表面;
[0046]其中,外层纱3具备一定弹性与拉伸延展性;
[0047]外层纱3由若干组抗菌纱4和若干组外层芯线5相互螺旋缠绕而成;
[0048]内层纱1包括若干组螺旋缠绕在弹性纤维纱2外表面的粘胶纤维纱6;
[0049]内层纱1还包括内层芯线7,且若干组弹性纤维纱2均匀缠绕在内层芯线7的外表面。
[0050]外层芯线5可包括若干组组合纤维纱,组合纤维纱由纺纱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成。
[0051]抗菌纱4包括为竹炭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成。
[0052]内层芯线7可由弹性纤维、粘胶纤维和镀银纤维混纺制成。
[0053]内层芯线7的纤维上及纤维之间均附着有钝化处理的纳米银。
[00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层纱(1),包括若干组弹性纤维纱(2);外层纱(3),包裹设置在内层纱(1)的外表面;其中,所述外层纱(3)具备一定弹性与拉伸延展性;所述外层纱(3)由若干组抗菌纱(4)和若干组外层芯线(5)相互螺旋缠绕而成;所述内层纱(1)包括若干组螺旋缠绕在弹性纤维纱(2)外表面的粘胶纤维纱(6);所述内层纱(1)还包括内层芯线(7),且若干组弹性纤维纱(2)均匀缠绕在内层芯线(7)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芯线(5)可包括若干组组合纤维纱,所述组合纤维纱由纺纱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纱(4)包括为竹炭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涤纶纤维混纺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芯线(7)可由弹性纤维、粘胶纤维和镀银纤维混纺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芯线(7)的纤维上及纤维之间均附着有钝化处理的纳米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纺织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性纺织纱线的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内层芯线(7)和外层芯线(5);(S2):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琴沈炜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智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