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轮胎胎圈保持系统、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885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2
车轮组件包括:具有主轮胎胎圈保持脊部的轮辋;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以及多个密封构件。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可拆卸地联接到轮辋的接纳部,使得每个副胎圈保持构件的一部分延伸到车轮的受压部分中,位于轮胎胎圈座之后,并且径向延伸超过主轮胎胎圈保持脊部。径向延伸超过主轮胎胎圈保持脊部。径向延伸超过主轮胎胎圈保持脊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轮胎胎圈保持系统、装置和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4月9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辆轮胎保持系统、装置和方法”的美国申请No.17/227003、于2021年2月17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辆轮胎保持系统、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150263、于2020年11月18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辆轮胎保持系统、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115175以及于2020年10月19日提交的名称为“车辆轮胎保持系统、装置和方法”的美国临时申请No.63/093424的权益。上述申请中的每一个都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0003]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轮胎保持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文的公开内容呈现了车辆轮胎胎圈保持系统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所公开的系统可与多种车辆和车轮一起使用,但对于旨在用于道路上和道路外驾驶的组合的车辆可能是最有益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轮胎胎圈保持系统包括主胎圈保持脊部或隆起,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或隆起用于在正常使用(例如在道路上使用)期间将轮胎胎圈在轮辋上保持就位;以及副轮胎胎圈保持系统,所述副轮胎胎圈保持系统构造成在越野、低轮胎压力使用期间将轮胎胎圈保持在轮辋上。副轮胎胎圈保持系统可以构造成在正常道路使用期间与轮胎胎圈间隔开,并且仅在需要时与轮胎胎圈接触,例如当轮胎在低轮胎压力越野行驶期间经受大的侧向力时。一些实施例包括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副胎圈保持构件被构造成可从轮辋移除,并重新安装到轮辋,而不损坏副胎圈保持系统、轮胎或轮辋。
[0005]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在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以及光滑轴,所述光滑轴的尺寸设置成在相对于接纳部的安装位置中延伸穿过接纳部的内部开口并径向延伸超过主胎圈保持脊部;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其中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每个接纳部被定位成使得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个的所述安装位置
包括以下配置:所述光滑轴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所述光滑轴远离由所述环形凸缘限定的竖直平面倾斜10至30度范围内的角度;并且所述光滑轴的远端包括位于所述胎圈座上方的径向高度,所述径向高度是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在所述胎圈座上方延伸的径向高度的至少三倍;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是不可扩张的,并且被构造成可从所述多个接纳部移除并且可重新插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而不损坏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接纳部或所述轮胎。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轮辋上的轮胎,其中轮胎的胎圈的外表面接合环形凸缘,其中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在安装位置中联接到多个接纳部,并且其中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光滑轴的远端与轮胎的胎圈间隔开。在一些实施例中,轮辋包括纵向外侧端部和纵向内侧端部,其中胎圈保持部分定位在纵向外侧端部处。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轮组件还包括定位在纵向内侧端部处的第二胎圈保持部分,第二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第二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第二环形胎圈座,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所述第二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从所述第二凸缘纵向向内延伸;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二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第二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所述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其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个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上,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以及光滑轴,所述光滑轴的尺寸设置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光滑轴的远端在相对于接纳部的安装位置中径向地定位超过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并且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二胎圈座之后;并且其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各自被构造成在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二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
[0007]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以及轴,所述轴包括沿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螺纹,所述螺纹的尺寸设置成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其中,所述轴的尺寸设置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轴的远端在相对于接纳部的安装位置中径向地定位超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并且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
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轮辋上的轮胎,其中轮胎的胎圈的外表面接合环形凸缘,其中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在安装位置中联接到多个接纳部,并且其中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轴的远端与轮胎的胎圈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尺寸被确定成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以及光滑轴,所述光滑轴的尺寸被确定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所述内部开口并且相对于接纳部在安装位置中径向地延伸超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其中所述多个接纳部各自被定位成使得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安装位置包括以下构型:所述光滑轴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所述光滑轴远离由所述环形凸缘限定的竖直平面倾斜10至30度范围内的角度;以及所述光滑轴的远端包括位于所述胎圈座上方的径向高度,所述径向高度是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在所述胎圈座上方延伸的径向高度的至少三倍;以及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是不可扩张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从所述多个接纳部移除并且能够重新插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而不损坏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接纳部或所述轮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轮辋上的所述轮胎,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外表面接合所述环形凸缘,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在所述安装位置中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所述光滑轴的远端与所述轮胎的胎圈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轮缘包括纵向外侧端部和纵向内侧端部,其中,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定位在所述纵向外侧端部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定位在所述纵向内侧端部处的第二胎圈保持部分,所述第二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第二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第二环形胎圈座,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所述第二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从所述第二凸缘纵向向内延伸;
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二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第二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接纳部,每个第二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其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以及光滑轴,所述光滑轴的尺寸被确定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所述内部开口并且使所述光滑轴的远端在相对于接纳部的安装位置中径向地定位超过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并且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二胎圈座之后;以及其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各自被构造成在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二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5.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以及轴,所述轴包括沿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螺纹,所述螺纹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其中所述轴的尺寸被确定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轴的远端被定位成径向地超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并且在相对于接纳部的安装位置中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构造成在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轮辋上的所述轮胎,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外表面接合所述环形凸缘,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在所述安装位置中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轴的远端与所述轮胎的胎圈间隔开。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轮辋包括纵向外侧端部和纵向内侧端部,其中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定位在所述纵向外侧端部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定位在所述纵向内侧端部处的第二胎圈保持部分,所述第二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第二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第二环形胎圈座,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所述第二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从所述第二凸缘纵向向内延伸;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二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第二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接纳部,每个第二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其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第二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上,所述多个第二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以及轴,所述轴包括沿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螺纹,所述螺纹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其中所述轴的尺寸被确定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轴的远端被定位成径向地超过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并且在相对于接纳部的安装位置中纵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二胎圈座之后;以及其中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密封构件,所述第二密封构件各自被构造成在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第二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环形凸缘限定竖直平面,并且所述多个接纳部各自定位成使得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安装位置包括与所述竖直平面成非平行角度定位的所述轴,所述轴的远端定位成比所述轴的近端更远离所述竖直平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非平行角度至少为10度。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非平行角度在10至30度的范围内。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被构造成能够使用手持工具移除并能够重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而不损坏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或所述多个接纳部。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密封构件包括O形环,并且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密封所述多个密封构件的O形环中的一个的渐缩凹槽。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副胎圈保持构件是不可扩张的。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的所
述轴包括:包括螺纹的螺纹部分;以及延伸超过螺纹部分的光滑部分。16.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和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在安装位置中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轴,所述轴的尺寸设置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轴的远端在所述安装位置中径向地定位超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并且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在安装位置中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持特征,所述保持特征被构造成将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选择性地保持在所述安装位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保持特征包括被构造成接纳环或夹子的凹槽。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持特征,所述保持特征构造成将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选择性地保持在所述安装位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保持特征包括螺纹。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是不可扩张的,并且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构造成能够使用手持工具移除并能够重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而不损坏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或所述多个接纳部。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轮辋包括纵向外侧端部和纵向内侧端部,其中,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定位在所述纵向外侧端部处。21.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
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以及光滑轴,所述光滑轴的尺寸被确定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所述内部开口并且在所述副胎圈保持构件被联接到接纳部时径向地延伸超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其中所述多个接纳部各自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时:每个所述光滑轴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每个所述光滑轴相对于由所述环形凸缘限定的竖直平面倾斜10至30度范围内的角度;以及每个光滑轴的远端包括位于胎圈座上方的径向高度,所述径向高度是主胎圈保持脊部在胎圈座上方延伸的径向高度的至少三倍;以及其中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是不可扩张的,并且被构造成能够从所述多个接纳部移除并且能够重新插入所述多个接纳部而不损坏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接纳部或所述轮胎。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光滑轴中的每一个的远端包括位于所述胎圈座上方的径向高度,所述径向高度是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在所述胎圈座上方延伸的径向高度的至少四倍。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光滑轴中的每一个的远端包括位于所述胎圈座上方的径向高度,所述径向高度是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在所述胎圈座上方延伸的径向高度的至少五倍。24.一种车轮组件,包括:用于在其上安装轮胎的轮辋,所述轮辋包括具有受压侧和周围侧的筒,所述筒包括胎圈保持部分,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环形胎圈座,所述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环形胎圈座从所述凸缘纵向向内延伸;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围绕所述筒的受压侧的圆周延伸,并且径向地向外突出超过所述胎圈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多个接纳部,每个接纳部包括穿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的内部开口、穿过所述筒的周围侧的外部开口、以及位于所述内部开口与外部开口之间的螺纹区域;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头部,所述头部被成形为用于由手持工具进行旋转操纵;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尺寸被确定成用于接合接纳部的螺纹区域;以及
光滑轴,所述光滑轴的尺寸被确定成延伸穿过接纳部的所述内部开口并且在所述副胎圈保持构件被联接到接纳部时径向地延伸超过所述主胎圈保持脊部;以及多个密封构件,每个密封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中的一个副胎圈保持构件与所述多个接纳部中的一个接纳部之间产生气密密封,其中所述多个接纳部各自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被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时,所述光滑轴各自被纵向地定位在所述胎圈座之后。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轮辋上的所述轮胎,所述轮胎的胎圈的外表面接合所述环形凸缘,其中所述多个接纳部各自被定位成使得当所述多个副胎圈保持构件联接到所述多个接纳部并且在没有外力沿着纵向方向施加到所述轮胎的情况下所述轮胎被加压到至少15psi时,所述光滑轴中的每一个与所述轮胎的胎圈间隔开。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轮组件,其中,所述轮圈包括第一纵向端部和第二纵向端部,所述第一端部构造成在安装时背离汽车,而所述第二端部构造成在安装时面向所述汽车,其中所述胎圈保持部分定位在所述第一端部处。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车轮组件,还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二端处的第二胎圈保持部分,所述第二胎圈保持部分包括: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第二胎圈的纵向外表面;第二环形胎圈座,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用于接合所述轮胎的所述第二胎圈的径向内表面,所述第二环形胎圈座从所述第二凸缘纵向向内延伸;第二主胎圈保持脊部,所述第二主胎圈保持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爱康车辆动力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