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844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外壳本体、外转子、定子、内转子、转轴、固定轴、双向支座组件和定子双向支撑组件;外转子固接于外壳本体内壁;定子位于外转子内侧,两端通过定子双向支撑组件与转轴转动连接;内转子位于定子内侧并与转轴固接;固定轴与转轴同轴,固定轴的一端与定子双向支撑组件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双向支座组件固接;转轴与双向支座组件转动连接;外壳本体的一端与转轴固接,另一端与固定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稳定,可实现较大的转矩密度,经济实用。经济实用。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0002]永磁同步电机被广泛应用于驱动(作为电动机)和发电(作为发电机)领域,具有效率高、功率和转矩密度高的优点。目前,带式输送机、电梯曳引机、卷扬机、电动轮毂等采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驱动大转矩负载,缩小了设备体积,提高了可靠性。大转矩的负载设备对电动机转矩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能在体积有限制的条件下提高转矩,以进一步降低设备体积。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高性能磁钢能提高电机的电磁转矩;采用轴向磁场结构以提高轴向长度有限的电机转矩密度,但在轴向长度没有限制时无优势;采用水冷、油冷等冷却方式提高电机的散热能力。申请号为CN201720548807.8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转子永磁电机,其采用内、外双转子结构,电枢位于内、外双转子的内部,内转子永磁电机的内转子铁芯轭、转轴、外转子永磁电机的外部转子轭通过端盘连接在一起。该技术的内、外双转子结构通过端盘连接为单臂支撑,不是经济的支撑结构,并且内部无冷却结构,在实际应用时不能由大电流产生大转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稳定,可实现较大的转矩密度,经济实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包括外壳本体、外转子、定子、内转子、转轴、固定轴、双向支座组件和定子双向支撑组件;
[0006]所述外转子固接于所述外壳本体内壁;
[0007]所述定子位于所述外转子内侧,两端通过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外转子之间形成第一气隙;
[0008]所述内转子位于所述定子内侧并与所述转轴固接,所述内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形成第二气隙;
[0009]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轴同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双向支座组件固接;
[0010]所述转轴背离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双向支座组件转动连接;
[0011]所述外壳本体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双向支座组件位于所述外壳本体外部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双向支座组件包括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与所述固定轴固接;
[0013]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定子支撑件和第二定子支撑件,所述定子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定子支撑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定子支撑件与所述转
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二定子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一定子支撑件的端面固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电枢绕组和引出线;
[0015]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与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定子铁芯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定子外侧槽以及与多个所述定子外侧槽一一径向对齐的多个定子内侧槽;
[0016]所述定子电枢绕组的每一个线圈绕设于相对齐的所述定子外侧槽以及所述定子内侧槽内;
[0017]所述引出线一端与所述定子电枢绕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轴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内部布置有冷却液管道,所述冷却液管道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伸入所述固定轴并由所述固定轴伸出至所述外壳本体外部。
[0019]进一步地,所述定子铁芯内部沿平行于自身轴线的方向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定子支撑螺杆,所述定子支撑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的两端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包括外转子铁芯和外转子永磁体,所述外转子铁芯固接于所述外壳本体内壁,所述外转子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外转子铁芯的内表面或内置于所述外转子铁芯。
[0021]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铁芯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外转子铁芯的轴向方向。
[0022]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子包括内转子铁芯、内转子永磁体和内转子支架;
[0023]所述内转子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内转子铁芯的外表面或内置于所述内转子铁芯;
[0024]所述内转子铁芯通过所述内转子支架与所述转轴固接。
[0025]进一步地,所述内转子支架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内转子支架的轴向方向;
[0026]所述内转子支架的一端安装有内转子离心叶片。
[0027]进一步地,所述外转子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外转子铁芯的内表面,所述内转子永磁体内置于所述内转子铁芯。
[0028]本技术提供的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0029]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技术提供的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中,内转子与转轴固接,定子双向支撑组件能够对定子的两端进行支撑,外壳本体的两端安装于转轴和固定轴上,同时双向支座组件能够对转轴以及固定轴进行支撑,保证外壳本体以及外壳本体内壁上外转子结构稳定性,从而构成整套稳定运行结构,可实现较大的转矩密度,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的横截面图;
[0032]图2为图1的A

A截面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的横截面图。
[0034]图标:1

外壳本体;2

外转子;21

外转子铁芯;211

第一通风孔;22

外转子永磁体;3

定子;31

定子铁芯;311

定子外侧槽;312

定子内侧槽;313

定子支撑螺杆;32

定子电枢绕组;33

引出线;34

冷却液管道;4

内转子;41

内转子铁芯;42

内转子永磁体;43

内转子支架;431

第二通风孔;44

内转子离心叶片;5

转轴;6

固定轴;7

双向支座组件;71

第一支座;72

第二支座;8

定子双向支撑组件;81

第一定子支撑件;8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本体(1)、外转子(2)、定子(3)、内转子(4)、转轴(5)、固定轴(6)、双向支座组件(7)和定子双向支撑组件(8);所述外转子(2)固接于所述外壳本体(1)内壁;所述定子(3)位于所述外转子(2)内侧,两端通过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8)与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并与所述外转子(2)之间形成第一气隙(9);所述内转子(4)位于所述定子(3)内侧并与所述转轴(5)固接,所述内转子(4)与所述定子(3)之间形成第二气隙(10);所述固定轴(6)与所述转轴(5)同轴,所述固定轴(6)的一端与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8)的一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双向支座组件(7)固接;所述转轴(5)背离所述固定轴(6)的一端与所述双向支座组件(7)转动连接;所述外壳本体(1)的一端与所述转轴(5)固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轴(6)转动连接,所述双向支座组件(7)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外部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支座组件(7)包括第一支座(71)和第二支座(72),所述第一支座(71)与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座(72)与所述固定轴(6)固接;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8)包括第一定子支撑件(81)和第二定子支撑件(82),所述定子(3)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定子支撑件(81)与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定子支撑件(82)与所述转轴(5)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轴(6)与所述第二定子支撑件(82)背离所述第一定子支撑件(81)的端面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转子双气隙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3)包括定子铁芯(31)、定子电枢绕组(32)和引出线(33);所述定子铁芯(31)的两端与所述定子双向支撑组件(8)连接,所述定子铁芯(31)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开设有多个定子外侧槽(311)以及与多个所述定子外侧槽(311)一一径向对齐的多个定子内侧槽(312);所述定子电枢绕组(32)的每一个线圈绕设于相对齐的所述定子外侧槽(311)以及所述定子内侧槽(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福东王建辉魏现东高剑飞王文良段利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