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喷墨打印机,能够在比压印板靠上游侧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并且除去可能在记录介质产生的静电。打印机(10)具备基座部件(40)、载置记录介质(5)的平板状的压印板(16)、配置于比压印板(16)靠副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处并与压印板(16)连接并且对记录介质(5)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一引导部件(61)、配置于比第一引导部件(61)靠副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处并与第一引导部件(61)及基座部件(40)连接并且对记录介质(5)的移动进行引导的第二引导部件(71)、配置于压印板(16)的背面(16B)且对压印板(16)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9),第一引导部件(61)的热导率比第二引导部件(71)的热导率高,第二引导部件(71)的电导率比第一引导部件(61)的电导率高。(61)的电导率高。(61)的电导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墨打印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墨打印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通过喷墨方式在记录介质上进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这种喷墨打印机例如具备载置记录介质的压印板、向载置于压印板的记录介质喷出墨水的喷墨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配置于压印板的背面且对载置于压印板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加热记录介质,能够促进喷出到记录介质的墨水的干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
936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压印板的上游侧设有将记录介质引导到压印板的引导部件。由于加热器设置于压印板的背面,因此在引导部件的热导率低的情况下,加热器的热量难以传递到引导部件。因此,若压印板与引导部件的温度差过大,则记录介质在压印板上被急剧地加热而大幅伸长,有可能在压印板上记录介质发生浮起。另外,在从引导部件向压印板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可能产生静电。带静电的记录介质被引导部件及压印板吸引,从而无法在引导部件及压印板上顺畅地移动。其结果,从喷墨头喷出的墨水的喷落位置产生偏移,从而有可能使画质降低。
[0008]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能够在比压印板靠上游侧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除去在记录介质上可能产生的静电。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基座部件;平板状的压印板,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并且载置记录介质;滑架,配置在比所述压印板靠上方处,并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喷墨头,搭载于所述滑架,并向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喷出墨水;第一引导部件,具备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斜下方倾斜且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上表面,该第一引导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压印板靠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处并与所述压印板连接,并且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进行引导;第二引导部件,具备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斜下方倾斜且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上表面,该第二引导部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靠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处并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及所述基座部件连接,并且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进行引导;及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压印板的背面,并对所述压印板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热导率比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热导率高,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电导率比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电导率高。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墨打印机,压印板形成为平板状。因此,例如,与专利文献1所示的压印板那样具备从载置记录介质的部分向下方延伸的壁的情况相比,压印板整体的表面积变小。尽管上述的壁是不需要由加热器进行加热的部分,但加热器的热量也会被传递,进而对压印板的热量进行散热。通过将压印板形成为平板状,能够抑制热量从压印板向外部的扩散。另外,与压印板连接的第一引导部件的热导率比与第一引导部件及基座部件连接的第二引导部件的热导率高。因此,压印板的热量被高效地传递到第一引导部件,能够在第一引导部件上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而且,第二引导部件的电导率比第一引导部件的电导率高。在此,由于第二引导部件与基座部件连接,因此通过使电经由第二引导部件流向基座部件而除去在记录介质上产生的静电。即,即使由第二引导部件引导的记录介质带有静电,也能够抑制该静电向第一引导部件及压印板流动。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能够在比压印板靠上游侧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并且能够除去可能在记录介质产生的静电。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0015]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压印板的周边的结构的俯视图。
[0016]图3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压印板的周边的结构的一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图。
[0017]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18]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引导部件及第二引导部件的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9]图6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剖视图。
[0020]图7是表示解卷了的记录介质与第二引导部件的接触位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进行说明。此外,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不意味着特别限定本专利技术。另外,对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0022]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的立体图。打印机10在记录介质5(参照图2)上进行印刷。记录介质5例如形成为长条,卷绕成卷筒状使用。此外,记录介质5也可以是将卷绕成卷筒状的记录介质以规定的长度切断而成的片状的记录介质。记录介质5例如是记录纸。但是,记录介质5不限于记录纸。例如,记录介质5包括由聚氯乙烯(PVC)、聚酯等树脂材料形成的片材、由衬纸和层叠在衬纸上且涂布有粘合剂的剥离纸构成的密封材料等。
[0023]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上、下分别意味着从位于打印机10的正面的作业者观察的左、右、上、下。另外,将作业者朝向打印机10的正面时从打印机10的后部朝向作业者的方向设为前方,将从作业者朝向打印机10的后部的方向设为后方。图中的符号F、Rr、L、R、U、D分别表示前、后、左、右、上、下。后述的滑架30设置成能够向左方及右方移动。将打印机10的后侧称为上游侧,将打印机10的前侧作为下游侧时,记录介质5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被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架30的移动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Y,将记录介质5的输送方向称为
副扫描方向X。在此,主扫描方向Y对应于左右方向,副扫描方向X对应于前后方向。主扫描方向Y与副扫描方向X正交。但是,主扫描方向Y及副扫描方向X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打印机10的形态等适当设定。
[0024]如图1所示,打印机10具备基座部件40、载置记录介质5的压印板16(参照图2)、加热压印板16的加热器19(参照图3)、安装于基座部件40的壳体50、右腿部11R、左腿部11L以及喷墨头单元35。右腿部11R及左腿部11L安装于基座部件40的下部。右腿部11R及左腿部11L支承基座部件40。
[0025]如图1所示,基座部件40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如图4所示,基座部件40具备支承台41、配置在支承台41上的主体壳体42。支承台41形成为一个侧面(在此为上表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支承台41的后部贯通形成有排气口41T。排气口41T朝向后方(即副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开口。在支承台41的下部安装有右腿部11R(参照图1)及左腿部11L(参照图1)。主体壳体42形成为一个侧面(在此为上表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主体壳体42支承压印板16。在主体壳体42的下部贯通形成有与由压印板16和主体壳体42划分出的后述的内部空间42S连通的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具备:基座部件;平板状的压印板,设置于所述基座部件,并且载置记录介质;滑架,配置在比所述压印板靠上方处,并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喷墨头,搭载于所述滑架,并向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喷出墨水;第一引导部件,具备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斜下方倾斜且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上表面,该第一引导部件配置于比所述压印板靠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处并与所述压印板连接,并且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进行引导;第二引导部件,具备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而向斜下方倾斜且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上表面,该第二引导部件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引导部件靠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处并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及所述基座部件连接,并且对所述记录介质的移动进行引导;及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压印板的背面,并对所述压印板进行加热,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热导率比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热导率高,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电导率比所述第一引导部件的电导率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基座部件具备支承所述压印板且一个侧面开口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壳体,所述压印板以堵塞所述主体壳体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体壳体上,所述主体壳体的热导率比所述压印板的热导率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中,所述压印板具备与由所述压印板和所述主体壳体划分出的内部空间连通且贯通形成的多个吸引孔,所述加热器的一部分位于比所述吸引孔中的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中亮佑,铃木昭洋,
申请(专利权)人:罗兰DG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