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扣,所述装置本体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装置本体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药口,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辊,所述装置本体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通过设置药量调节装置和搅拌棍,可以使药液可以定时定量进行添加,结构简单牢固,灵活性强,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的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都是通过直接加药或者人工加药对污水处理药剂进行添加,往往不能定时定量进行添加,从而导致药液浪费或者药液添加不均匀,而且现有的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不便于对过滤网进行经常清洗,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堵塞影响使用,故此,我们提出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扣,所述装置本体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卡板,所述装置本体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药口,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所述装置本体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辊,所述装置本体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
[0006]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内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左槽壁和右槽壁均固定连接有三个U型板,所述装置本体前槽壁和右槽壁通过轴承共同传动连接有搅拌棍,所述搅拌棍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搅拌棍的一端与传动辊传动连接,所述卡板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卡板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卡板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
[0007]优选的,所述加药箱内开有槽口,所述槽口下槽壁穿插活动连接有药量调节装置,所述槽口后槽壁左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前端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传动辊延伸至加药箱内且传动辊与加药箱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辊前端固定连接有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前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啮合。
[0008]优选的,所述药量调节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胶垫,所述胶垫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柱贯穿槽口下槽壁延伸至装置本体内,所述横板与凸轮相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分别卡接在六个U型板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一、通过将药量调节装置卡接在转轮与凸轮之间,通过电机带动二号齿轮和一号
齿轮同时转动,可以在凸轮凸起位置与横板接触时,将药量调节装置向上夹起,使药液通过槽口下槽壁上的孔流入装置本体内,凸轮与横板不接触时,药量调节装置会受重力影响下落,通过胶垫会将下槽壁上的孔堵住,可以定时定量将药液加入至装置本体内,避免浪费和人工添加增加工作量,稳定性强,操作便捷;
[0013]二、通过皮带将传动辊和搅拌棍传动连接在一起,传动辊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搅拌棍同时进行转动,对药液和污水同时搅拌,提高混合效果,同时可以提高电机利用率,节省能源消耗,通过向上拨动卡扣,可以使卡板脱离与装置本体的卡接,使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可以脱离与U型版的卡接,可以进行清洗和更换,避免长期使用形成堵塞,提高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使用寿命,且确保整个装置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的装置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的加药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的药量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装置本体;2、电机;3、传动辊;4、加药箱;5、加药口;6、进水口;7、卡扣;8、卡板;9、固定柱;10、出水管;11、阀门;41、药量调节装置;42、二号齿轮;43、凸轮;44、一号齿轮;45、转轮;46、槽口;81、第一过滤网;82、第二过滤网;83、第三过滤网;101、凹槽;102、U型板;103、搅拌棍;104、皮带;411、横板;412、胶垫;413、连接柱;414、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
‑
4所示,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扣7,装置本体1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卡板8,装置本体1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装置本体1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加药箱4,加药箱4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药口5,装置本体1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6,装置本体1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输
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辊3,装置本体1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11。
[0023]装置本体1内部开有凹槽101,凹槽101左槽壁和右槽壁均固定连接有三个U型板102,U型板102可以提高第一过滤网81、第二过滤网82和第三过滤网83与装置本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水流冲击发生变形,装置本体1前槽壁和右槽壁通过轴承共同传动连接有搅拌棍103,搅拌棍103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皮带104,皮带104远离搅拌棍103的一端与传动辊3传动连接,卡板8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81,卡板8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82,卡板8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83;加药箱4内开有槽口46,槽口46下槽壁开有穿孔,且穿孔直径大于连接柱413直径,可以便于药液流入装置本体1内,槽口46下槽壁穿插活动连接有药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扣(7),所述装置本体(1)前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卡板(8),所述装置本体(1)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9),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前部固定连接有加药箱(4),所述加药箱(4)上端固定连接有加药口(5),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6),所述装置本体(1)上端后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辊(3),所述装置本体(1)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阀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污水处理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部开有凹槽(101),所述凹槽(101)左槽壁和右槽壁均固定连接有三个U型板(102),所述装置本体(1)前槽壁和右槽壁通过轴承共同传动连接有搅拌棍(103),所述搅拌棍(103)外表面活动连接有皮带(104),所述皮带(104)远离搅拌棍(103)的一端与传动辊(3)传动连接,所述卡板(8)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81),所述卡板(8)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82),所述卡板(8)右端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83)。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波,苏国梁,付国明,李发林,王顺基,鲁文选,雷有慧,王树孝,刘发平,阎宁,马进虎,东占祥,关雪健,文丕燕,王积祥,何云,刘玮萍,王芳,辛羽,陈英,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天普伟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