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98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用户与后背门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范围值;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钥匙与车辆是否匹配;如果是,控制投射灯投射第一踏步区域;检测用户是否位于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后背门的开闭状态;若用户位于第一踏步区域内且后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车辆开启后背门;若用户位于第一踏步区域内且后背门处于开启状态,则控制车辆关闭后背门。由此,通过本申请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不需要用户按压按键来控制车辆后背门运动,从而可以便捷的开启、关闭车辆后背门,并且,不会导致用户滑倒,不会导致用户摔伤,可以保证开启、关闭车辆后背门时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控制车辆后背门运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方式是通过按压车辆后背门的开关按键来控制车辆后背门运动,当用户手中提拎有物品时,这种控制车辆后背门的方式会导致用户操作不便利。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在车辆后背门的下方抬脚以触发感应器,以控制车辆后背门运动,当用户搬运重物或者地面结冰时,这种控制车辆后背门的方式可能导致用户滑倒,从而有可能导致用户摔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该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可以便捷的开启车辆后背门,并且,不会导致用户摔伤,可以保证开启车辆后背门时的安全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用户与后背门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范围值;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所述钥匙与所述车辆是否匹配;如果是,控制投射灯投射第一踏步区域;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所述后背门的开闭状态;若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所述后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所述后背门;或若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所述后背门处于开启状态,则控制所述车辆关闭所述后背门。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包括: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的子踏步区域;如果是,则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或关闭所述后背门。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包括: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后背门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则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或关闭所述后背门。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后,控制所述投射灯闪烁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后背门开启或关闭。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后背门运动过程中,若检测出所述用户位于所述后背门的运动路径,则控制所述后背门停止运动或控制所述后背门朝向远离所述用户方向运动。
[00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0011]根据本申请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不需要用户按压按键来控制车辆后背门运动,从而可以便捷的开启、关闭车辆后背门,并且,不会导致用户滑倒,不会导致用户摔伤,
可以保证开启、关闭车辆后背门时的安全性。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
[001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14]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与后背门间的距离是否达到预设距离范围值,且还用于检测用户是否位于投射灯投射出的第一踏步区域内;判断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所述钥匙与所述车辆是否匹配;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后背门的开闭状态;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投射灯投射出所述第一踏步区域,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述判断模块均通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和所述判断模块发送的信息控制所述车辆的所述后背门运动。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所述钥匙与所述车辆匹配之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投射灯投射出所述第一踏步区域;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的子踏步区域,如果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或关闭所述后背门。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所述钥匙与所述车辆匹配之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投射灯投射出所述第一踏步区域;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后背门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或关闭所述后背门。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后,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投射灯闪烁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后背门开启或关闭。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后背门运动过程中,若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出所述用户位于所述后背门的运动路径,则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后背门停止运动或控制所述后背门朝向远离所述用户方向运动。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0020]根据本申请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不需要用户按压按键来控制车辆后背门运动,从而可以便捷的开启、关闭车辆后背门,并且,不会导致用户滑倒,不会导致用户摔伤,可以保证开启、关闭车辆后背门时的安全性。
[002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002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3]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
[0024]所述车辆与上述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控制装置100;
[0030]第一检测模块10;感应雷达11;
[0031]判断模块20;PEPS控制器21;
[0032]控制模块30;第一控制模块31;第二控制模块32;
[0033]投射灯40;第二检测模块50。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6]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100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判断模块20、第二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30。
[0037]第一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用户与后背门之间的距离是否达到预设距离范围值,并且还用于检测用户是否位于投射灯40投射出的第一踏步区域内,判断模块20用于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钥匙与车辆是否匹配,第二检测模块50用于检测后背门的开闭状态。
[0038]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投射灯40投射出第一踏步区域,并且,控制模块30与第一检测模块10、第二检测模块50、判断模块20均通讯连接,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第一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用户与后背门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范围值;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所述钥匙与所述车辆是否匹配;如果是,控制投射灯投射第一踏步区域;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所述后背门的开闭状态;若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所述后背门处于关闭状态,则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所述后背门;或若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所述后背门处于开启状态,则控制所述车辆关闭所述后背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包括: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的子踏步区域;如果是,则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或关闭所述后背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用户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包括: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且检测所述用户与所述后背门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是,则控制所述车辆开启或关闭所述后背门。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用户位于所述第一踏步区域内后,控制所述投射灯闪烁预定时间后控制所述后背门开启或关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背门运动过程中,若检测出所述用户位于所述后背门的运动路径,则控制所述后背门停止运动或控制所述后背门朝向远离所述用户方向运动。6.一种车辆后背门的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用于检测用户与后背门间的距离是否达到预设距离范围值,且还用于检测用户是否位于投射灯(40)投射出的第一踏步区域内;判断模块(20),所述判断模块(20)用于对用户携带的钥匙进行认证以判断所述钥匙与所述车辆是否匹配;第二检测模块(50),所述第二检测模块(50)用于检测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晨辉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