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控制电路以及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且耦接输出端。第一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以及第二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接收第二电源电压且耦接输出端。第二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三P型晶体管以及第四P型晶体管。控制电路用于依据第一电源电压以及第二电源电压中的一者、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源状态信号产生控制信号。驱动电路用于依据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切换电路以及电源切换方法
[0001]本公开中所述实施例内容涉及一种电源切换技术,特别地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以及电源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电子装置的省电要求或功耗要求越来越高。一般而言,可在电子装置与电源管理芯片之间设置电源切换电路以达到省电或低功耗的要求。然而,在一些相关技术中,电源切换电路需额外设置电荷泵电路且容易存在漏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之一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电源切换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控制电路以及驱动电路。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且耦接输出端。第一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以及第二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接收第二电源电压且耦接输出端。第二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三P型晶体管以及第四P型晶体管。控制电路用于依据第一电源电压以及第二电源电压中的一者、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源状态信号产生控制信号。驱动电路用于依据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
[0004]本公开之一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源切换方法。电源切换方法包含:由第一开关电路接收第一电源电压,其中第一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以及第二P型晶体管;由第二开关电路接收第二电源电压,其中第二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三P型晶体管以及第四P型晶体管;由控制电路依据第一电源电压以及第二电源电压中的一者、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源状态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以及由驱动电路依据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第一开关电路或第二开关电路。
[0005]综上所述,本公开的电源切换电路以及电源切换方法,毋需额外设置高压驱动电路(例如:电荷泵电路)或是毋需高压制程(例如: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制程),且可避免多种VCONN供电装置在不同使用条件下所可能形成的漏电路径。
附图说明
[0006]为了使得本公开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够更明显易懂,附图之说明如下:
[0007]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系统的示意图;
[0008]图2是依照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电源切换电路的电路图;以及
[0009]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电源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耦接』亦可指『电性耦接』,且用词『连接』亦可指『电性连
接』。『耦接』及『连接』亦可指两个或多个组件相互配合或相互互动。
[0011]参考图1。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系统S的示意图。以图1标例而言,电子系统S包含电子装置D1、音频转接装置D2以及音频播放装置D3。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D1可为智能型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或其他可提供音频数据的电子设备。音频转接装置D2可为插件(dongle)。音频播放装置D3可为耳机、喇叭或其他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播放设备。
[0013]上述电子装置D1、音频转接装置D2以及音频播放装置D3的实现方式仅为示例的目的,电子装置D1、音频转接装置D2以及音频播放装置D3的各种实现方式皆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0014]音频转接装置D2可耦接于电子装置D1与音频播放装置D3之间。以图1标例而言,电子装置D1包含连接部P1。音频转接装置D2包含连接部T1以及连接部P2。音频播放装置D3包含连接部T2。连接部T1对应连接部P1。举例而言,连接部P1为符合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Type
‑
C标准的母接头,连接部T1为符合通用串行总线Type
‑
C标准的公接头,且连接部T1可插入连接部P1。连接部T2对应连接部P2。举例而言,连接部P2为耳机孔,连接部T2为耳机插件,且连接部T2可插入连接部P2。
[0015]上述连接部T1
‑
T2以及P1
‑
P2的实现方式仅为示例的目的,连接部T1
‑
T2以及P1
‑
P2的各种实现方式皆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0016]在工作时,电子装置D1可通过连接部P1以及连接部T1耦接音频转接装置D2,以将音频数据AD、电源电压VIN1
‑
VIN2提供给音频转接装置D2。举例而言,电子装置D1中的电池BT可提供电压,此电压经升压电路进行升压后可产生电源电压VIN1或电源电压VIN2,且电源电压VIN1或电源电压VIN2通过连接部P1以及连接部T1传输给音频转接装置D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电压VIN2小于或等于电源电压VIN1。举例而言,电源电压VIN1可为5伏特,而电源电压VIN2可为3.6
‑
5伏特。
[0017]上述电源电压VIN1
‑
VIN2的数值仅为示例的目的,电源电压VIN1
‑
VIN2的各种数值皆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转接装置D2包含电源切换电路200以及功能电路300。电源切换电路200可接收电源电压VIN1或电源电压VIN2且依据电源电压VIN1或电源电压VIN2提供输出电压(例如:图2中的输出电压VOUT)给功能电路300。功能电路300可例如是降压转换电路、语音编译码器(Codec)、模拟转数字电路、数字转模拟电路或其他各式电路。另外,音频转接装置D2可将供应电压VS提供给音频播放装置D3。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供应电压VS外,音频转接装置D2还会依据来自电子装置D1的音频数据AD产生音频信号AS且输出音频信号AS给音频播放装置D3。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转接装置D2还可整合到音频播放装置D3中,以形成单个电子设备。
[0020]上述功能电路300的实现方式仅为示例的目的,功能电路300的各种实现方式皆在本公开的范围中。
[0021]参考图2。图2是依照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所绘示的电源切换电路200的电路图。以图2标例而言,电源切换电路200包含开关电路202、开关电路204、控制电路206、驱动电路208以及放电电路210。
[0022]开关电路202可接收电源电压VIN1。以图2标例而言,开关电路202包含串联耦接的P型晶体管M1
‑
M2。P型晶体管M1包含体二极管(body diode)BD1。P型晶体管M2包含体二极管BD2。P型晶体管M1的第一端耦接输入端IN1以接收电源电压VIN1。P型晶体管M2的第一端耦接输出端OUT。P型晶体管M1的第二端、P型晶体管M2的第二端、体二极管BD1的阴极端以及体二极管BD2的阴极端耦接于节点N1。体二极管BD1与体二极管BD2形成面对面(face
‑
to
‑
face)结构。节点N1的电压VNW依据电源电压VIN1建立。
[0023]相似地,开关电路204可接收电源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电路,用于接收第一电源电压且耦接输出端,其中该第一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一P型晶体管以及第二P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电路,用于接收第二电源电压且耦接该输出端,其中该第二开关电路包含串联耦接的第三P型晶体管以及第四P型晶体管;控制电路,用于依据该第一电源电压以及该第二电源电压中的一者、该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以及电源状态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以及驱动电路,用于依据该控制信号产生第一驱动信号或第二驱动信号,以控制该第一开关电路或该第二开关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中该第一P型晶体管的体二极管、该第二P型晶体管的体二极管、该第一P型晶体管的一端以及该第二P型晶体管的一端耦接于第一节点,且该第一节点的电压依据该第一电源电压建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中该第三P型晶体管的体二极管、该第四P型晶体管的体二极管、该第三P型晶体管的一端以及该第四P型晶体管的一端耦接于第二节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还包含:电阻,耦接于该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其中该第三P型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该第四P型晶体管的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三节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中该控制电路包含:比较电路,用于将该第一电源电压或该第二电源电压与该输出电压进行比较,以产生比较结果;以及逻辑电路,用于依据该比较结果以及该电源状态信号产生该控制信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中该驱动电路包含:第一驱动器,耦接于该控制电路与该第一开关电路之间,其中当该电源状态信号具有第一逻辑值且该比较结果指示该第一电源电压与该输出电压的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该第一驱动器依据该控制信号输出该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该第一P型晶体管以及该第二P型晶体管处于第一状态,其中当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豪,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