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661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包括:缓冲水舱、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均通过管道连接在缓冲水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分为左、右舷,相互独立,工作的可靠性更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溢流管路排舷外的通海阀布置在机舱内,操作、检修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船上海水使用量发生变化时,不需要进行注入管路阀件的操作或控制泵的起停,未经使用的海水通过溢流管路直接排至舷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每个缓冲水舱只设一个报警点,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合理、可靠性更高、检修更方便、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缓冲水舱(buffer tank),主要用于平台在升降过程中和升起后的海水缓冲和储存功能。根据中国船级社(CCS)规范《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2020) 要求:“(1)在平台升起状态下,每一消防泵应能从至少由两个相互远离(当不能远离时,应另设一套临时潜水泵系统)的独立潜水泵系统中吸水。一个潜水泵系统失效不应导致另外的潜水泵系统失效。
[0003](2)在平台升降过程中,钻井水系统应能向消防泵供水,在平台开始起降之前钻井水舱至少应有40m3的消防水。作为替代措施,平台上也可设不低于40 m3的缓冲水舱作为平台升降过程中的消防供水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性更高、检修更方便、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包括:缓冲水舱、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
[0006]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均通过管道连接在缓冲水舱上。
[000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缓冲水舱: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在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的海水缓冲和储存;
[0008]注入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通过注入系统将舷外的海水注入到缓冲水舱中;
[0009]供水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通过供水系统,缓冲水舱中的海水供全船消防及冷却系统使用;
[0010]溢流系统:溢流系统让缓冲水舱内多余的海水排至舷外,
[0011]透气测量系统:通过注入系统往缓冲水舱内注水时,舱内的空气处于压缩状态,为防止缓冲水舱压力升高,设置测量透气系统。
[0012]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缓冲水舱包括左舷缓冲水舱和右舷缓冲水舱,分布在船体的两舷;缓冲水舱的结构型式为“L”型,舱的底板为船体底板,舱的外侧壁为船体舷侧,舱的内侧壁与机舱相邻,船体主甲板为舱的顶板。
[0013]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注入系统包括左舷注入系统和右舷注入系统;
[0014]左舷注入系统和右舷注入系统均包括潜水泵、软管、绞车、注入管路、第一注入截止阀、滤器、滤器进口压力表、滤器出口压力表、第二注入截止阀;
[0015]软管的一端与潜水泵连接,另一端为注入管路;软管绕在绞车上,注入管路上安装
有第一注入截止阀、滤器、滤器进口压力表、滤器出口压力表、第二注入截止阀。
[0016]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供水系统包括缓冲水舱内的吸入管路直角式截止止回阀、供水总管;船上机舱内的水泵通过供水总管吸入缓冲水舱内的海水,泵送至各用水设备;缓冲水舱内的吸入管路端面削斜。
[0017]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溢流系统包括喇叭口、溢流管、止回阀、通海阀、排舷外管路;溢流管上安装有止回阀、通海阀;溢流管的一端安装有喇叭口,另一端连接排舷外管路。
[001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透气测量系统包括透气管、空气管头、液位传感器;透气管和空气管头固定连接在一起,液位传感器为压力式,安装在缓冲水舱舱壁靠近舱底处;空气管头为自动关闭型式,空气管头安装后的进水点距离甲板高度大于760mm。
[0019]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缓冲水舱设一个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的报警点。
[0020]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有如下优点:
[0021]1、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分为左、右舷,相互独立,工作的可靠性更高;
[0022]2、溢流管路排舷外的通海阀布置在机舱内,操作、检修更为方便;
[0023]3、当船上海水使用量发生变化时,不需要进行注入管路阀件的操作或控制泵的起停,未经使用的海水通过溢流管路直接排至舷外。
[0024]4、每个缓冲水舱只设一个报警点,便于船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下面是本技术中标号对应的名称:
[0027]缓冲水舱101、机舱102、潜水泵201、软管202、绞车203、第一注入截止阀204、注入管路205、滤器进口压力表206、滤器207、滤器出口压力表208、第二注入截止阀209、喇叭口301、溢流管302、止回阀303、通海阀304、排舷外管路305、直角式截止止回阀401、吸入管路402、供水总管403、空气管头 501、透气管502、液位传感器50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上述图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及其管路系统包括缓冲水舱101、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均通过管道连接在缓冲水舱上。
[0030]缓冲水舱主要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在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的海水缓冲和储存功能。
[0031]注入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通过注入系统将舷外的海水注入到缓冲水舱中。
[0032]供水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通过供水系统,缓冲水舱中的海水供全船消防及冷却系统使用。
[0033]溢流系统:注入系统中的潜水泵额定流量按全船最大海水消耗量选型,当全船海水消耗量小于潜水泵额定流量时,缓冲水舱内的水位持续上升,为保护缓冲水舱,使其承受的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设置舱内溢流系统,使多余的海水通过溢流系统排至舷外。
[0034]透气测量系统:通过注入系统往缓冲水舱内注水时,舱内的空气处于压缩状态,为防止舱内压力升高,设置透气系统。
[0035]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子中要求是缓冲水舱最小容积为40m3,设置测量系统实时监测舱内海水的容积。
[0036]缓冲水舱包括左舷缓冲水舱和右舷缓冲水舱,分布在船体的两舷;缓冲水舱的结构型式为“L”型,舱的底板为船体底板,舱的外侧壁为船体舷侧,舱的内侧壁与机舱相邻,船体主甲板为舱的顶板。
[0037]注入系统包括左舷注入系统和右舷注入系统。
[0038]左舷注入系统和右舷注入系统均包括潜水泵201、软管202、绞车203、注入管路205、第一注入截止阀204、滤器207、滤器进口压力表206、滤器出口压力表208、第二注入截止阀209。
[0039]软管202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包括:缓冲水舱、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注入系统、供水系统、溢流系统、透气测量系统均通过管道连接在缓冲水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其特征在于:缓冲水舱: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在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的海水缓冲和储存;注入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通过注入系统将舷外的海水注入到缓冲水舱中;供水系统:在自升式海洋平台的升降过程中或站立状态时,通过供水系统,缓冲水舱中的海水供全船消防及冷却系统使用;溢流系统:溢流系统让缓冲水舱内多余的海水排至舷外,透气测量系统:通过注入系统往缓冲水舱内注水时,舱内的空气处于压缩状态,为防止缓冲水舱压力升高,设置测量透气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其特征在于:缓冲水舱包括左舷缓冲水舱和右舷缓冲水舱,分布在船体的两舷;缓冲水舱的结构型式为“L”型,舱的底板为船体底板,舱的外侧壁为船体舷侧,舱的内侧壁与机舱相邻,船体主甲板为舱的顶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升式海洋平台的缓冲水舱,其特征在于:注入系统包括左舷注入系统和右舷注入系统;左舷注入系统和右舷注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敏邵敏余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