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726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包括生产场地,所述生产场地上铺设有多对第一导轨和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多对第一导轨相互平行,且每对第一导轨上设置有沿第一导轨行驶的起重机,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于第一导轨并与第一导轨相交,且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沿第二导轨行驶的运输平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有序地布置,起重机和运输平车相配合,可以实现设备的有序运输,充分利用生产场地,将大吨位物体吊装、运输至生产场地内任一指定位置,无死角,运输效率高。运输平车操作简单,人工成本低,运输成本低。运输成本低。运输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现场运输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工业建设工程中,大尺寸大吨位构件(最大外形尺寸Ф36m,最大重量600t)众多,受道路运输条件限制,均需现场制作,场内多个分区平行施工的情况十分常见,构件制安过程中还需进行热处理、防腐、姿态调整等工序,半成品、成品构件场内吊装、运输非常频繁。
[0003]常用的场内吊装、运输方案是采用汽车吊进行吊装,采用平板车进行运输,但存在以下缺点:
[0004]1、大尺寸大吨位构件的吊装需要多台大型吊车配合,对场地地基要求高,吊车占用面积大,机械操作人之间配合度要求高。
[0005]2、大尺寸大吨位构件运输,需多台大型平板运输车配合使用,动作一致性难以保证,操作难度特别大,危险性非常高。
[0006]3、多台大型平板运输车同时使用需要的运输通道占地面积特别大,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对现场场地需求大,处理费用大。
[0007]4、为保证大型构件转运安全,需要多台大型平板运输车以极低速度缓慢行驶,精准配合,因此增加了道路和车辆的占用时间,降低运输效率,增加了工程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满足施工现场多条平行施工线交叉方向上大尺寸大吨位构件有序、安全、高效地吊装、转运,减小场地和车辆占用,降低工程成本。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包括生产场地,所述生产场地上铺设有多对第一导轨和至少一对第二导轨,多对第一导轨相互平行,且每对第一导轨上设置有沿第一导轨行驶的起重机,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于第一导轨并与第一导轨相交,且第二导轨上设置有沿第二导轨行驶的运输平车。
[0010]进一步地,所述起重机为门式起重机。
[0011]进一步地,每对第二导轨上设置有两台运输平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轨为三对,第二导轨为一对。
[0013]进一步地,第一对第一导轨上的起重机跨距为84m,起重量为325吨;第二对第一导轨上的起重机跨距为43m,起重量为325吨;第三对第一导轨上的起重机跨距为40m,起重量为150吨。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运输平车的跨距为15m,承载量为300吨。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地布置,起重机能够在其所覆盖区域内吊装、输送大尺寸大吨位构件,运输平车能够沿着导轨在三个区域间输送大尺寸大吨位构件,两
者配合可将其输送至任意位置。本技术通过对起重机和运输平车轨道有序地布置,起重机和运输平车相配合,可以实现构件的安全、有序吊装和运输,充分利用生产场地,将大尺寸大吨位构件无死角吊装和运输至生产场地内任一指定位置,吊装、运输安全,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包括生产场地1,所述生产场地1上铺设有多对第一导轨2和至少一对第二导轨3,多对第一导轨2相互平行,且每对第一导轨2上设置有沿第一导轨2行驶的起重机4,所述第二导轨3垂直于第一导轨2并与每一对第一导轨2相交,且第二导轨3上设置有沿第二导轨3行驶的运输平车5。
[0019]起重机4沿着第一导轨2移动,可实现设备的运输,多对第一导轨2铺满整个生产场地1,使得起重机4的运输范围覆盖整个生产场地1,实现无死角运输。相邻两对第一导轨2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施工要求确定。第二导轨3贯穿生产场地1,运输平车5可以沿着第二导轨3移动,实现设备的运输。由于第二导轨3与每一对第一导轨2相交,使得运输平车5可以将设备输送至任意一对第一导轨2,再由第一导轨2上的起重机4对设备进行转运。同样的,每一台起重机4也可以将设备运输至第二导轨3,再由运输平车5对设备进行转运。
[0020]起重机4实现其所覆盖区域内的大尺寸大吨位构件的吊装和运输,而当任意区域工艺构件需要进行跨区域运输时,只需通过起重机4将工艺构件吊装到运输平车5上,运输平车5通过在第二导轨3上行驶即可实现工艺构件跨区域运输,从而最终实现无死角运输。
[0021]起重机4可采用现有的各种起重设备,优选采用门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呈门型,门式起重机和运输平车5占地面积小,可以留出更多的生产施工空间,以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此外,门式起重机和运输平车5的操作简单,使用人工少,可降低人工成本。
[0022]每对第二导轨3上可以只设置一台运输平车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每对第二导轨3上设置有两台运输平车5,当设备重量相对较小,低于运输平车5的承载量时,则采用一台运输平车5单独运输;当设备重量过大时,一台运输平车5难以承载,则可以将两台运输平车5配套使用,即将设备的一部分置于第一台运输平车5上,另一部分置于第二台运输平车5上,两台运输平车5共同支撑设备并同步行走,从而将设备输送至第一导轨2。上述运输方式灵活,可以保证轻型设备和重型设备的运输,且避免了运输平车5承载量的浪费。
[0023]第一导轨2的数量根据生产场地1的大小以及生产施工的数量和位置确定,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2为三对,第二导轨3为一对,即可满足运输需求。具体地,生产场地1包括3个预制区,3对第一导轨2设置在3个预制区的边缘,每对第一导轨2上的起重机4用于每个预制区内的大尺寸大吨位构件吊装、运输。
[0024]第一对第一导轨2上的起重机4跨距为84m,起重量为325吨;第二对第一导轨2上的起重机4跨距为43m,起重量为325吨;第三对第一导轨2上的起重机4跨距为40m,起重量为150吨。所述运输平车5的跨距为15m,承载量为300吨,可满足设备的起重和运输要求。
[0025]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
[0026]当设备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位于同一台起重机4的运输范围内时,则采用该起重机4将设备直接将运输到目标位置。
[0027]当设备的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位于不同起重机4的运输范围内时,先利用运输范围覆盖设备起始位置的起重机4将该设备运输至第二导轨3,第二导轨3上的运输平车5接收设备并将设备运输到目标位置所在的第一导轨2,运输范围覆盖设备目标位置的起重机4将设备从运输平车5上抬起并输送至目标位置。
[0028]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1、布置的门式起重机和运输平车5通过第一导轨2和第二轨道3进行横向和竖向的配合,可充分利用生产场地,将大吨位物体吊装、运输至生产场地内任一指定位置,无死角。
[0030]2、在第二轨道3上布置2台运输平车5,既可以使用1台运输平车5单独运输体积或重量小的物体,也可以使用2台运输平车5共同运输体积大或重量的物体,2台配合使用时可以根据运输物体体积调整平车之间的间隙,极大地提高了实用性和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场地(1),所述生产场地(1)上铺设有多对第一导轨(2)和至少一对第二导轨(3),多对第一导轨(2)相互平行,且每对第一导轨(2)上设置有沿第一导轨(2)行驶的起重机(4),所述第二导轨(3)垂直于第一导轨(2)并与第一导轨(2)相交,且第二导轨(3)上设置有沿第二导轨(3)行驶的运输平车(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4)为门式起重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模块式轨道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每对第二导轨(3)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龙飞王军陈强淳强张晓泽窦果庄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