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防静电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7253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静电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面防静电布,包括安装杆,安装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布主体,且防静电布主体缠绕于安装杆的表面,防静电布主体内设置有基材层,基材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抗菌层、干燥层、防腐层、阻燃层、抗静电层、磁性纤维层和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纬纱和经纱之间设置有龙骨,龙骨可使得纬纱和经纱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增加防静电布主体的摩擦强度,纬纱和经纱的紧密交织使得静电可完全存留于抗静电层,从而保护内部层结构,加强防静电布主体的整体抗静电性。的整体抗静电性。的整体抗静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防静电布


[0001]本技术涉及防静电布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防静电布。

技术介绍

[0002]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晚上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防静电布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CN20202034135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静电布料,包括布料基层、第一防静电层、第二防静电层、第一防霉层、第二防霉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设置在布料的最外层,布料基层设置在布料的最内层,布料基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防静电层,布料基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静电层,第一防静电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防霉层,第二防静电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霉层,第一防霉层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防水层,第二防霉层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靠近外侧端面上留有进水孔,进水孔为若干个,进水孔的底端垂直连通有排水通道。
[0004]现有的防静电布大多结构单一,防静电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面防静电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双面防静电布。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面防静电布,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布主体,且防静电布主体缠绕于安装杆的表面,所述防静电布主体内设置有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抗菌层、干燥层、防腐层、阻燃层、抗静电层、磁性纤维层和防水层;工作时,安装杆是为了便于固定防静电布主体的,基材层是为了便于固定抗菌层的,所述基材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抗菌层、干燥层、防腐层、阻燃层、抗静电层、磁性纤维层和防水层是便于防静电布主体双面都抗静电的。
[0007]优选的,所述抗菌层设置于基材层上,所述干燥层设置于抗菌层上,所述防腐层设置于干燥层上,所述阻燃层设置于防腐层上,所述抗静电层设置于阻燃层上,所述磁性纤维层设置于抗静电层上,所述防水层设置于磁性纤维层上;工作时,抗菌层设置于基材层上,干燥层设置于抗菌层上,防腐层设置于干燥层上,阻燃层设置于防腐层上,抗静电层设置于阻燃层上,磁性纤维层设置于抗静电层上,防水层设置于磁性纤维层上,抗菌层是为了便于抗菌的,干燥层是为了防止防静电布主体内潮湿的,防腐层是为了便于防腐的,阻燃层是为了便于阻燃的,优化了防火效果,抗静电层是为了便于抗静电的,磁性纤维层可使得静电进
入抗静电层中,从而增加防静电布主体的整体抗静电性,防水层是为了便于防水的。
[0008]优选的,所述基材层、抗菌层、干燥层、防腐层、阻燃层、抗静电层、磁性纤维层和防水层之间均通过压敏胶粘接;工作时,基材层、抗菌层、干燥层、防腐层、阻燃层、抗静电层、磁性纤维层和防水层之间均通过压敏胶粘接。
[0009]优选的,所述抗静电层包括纬纱和经纱,所述纬纱和经纱位置相互交错,且纬纱和经纱大小相同;工作时,抗静电层包括纬纱和经纱,纬纱和经纱位置相互交错,且纬纱和经纱大小相同,纬纱和经纱之间设置有龙骨,龙骨可使得纬纱和经纱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增加防静电布主体的摩擦强度,纬纱和经纱的紧密交织使得静电可完全存留于抗静电层,从而保护内部层结构,加强防静电布主体的整体抗静电性。
[0010]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通过聚氯乙烯制作而成;工作时,所述防水层通过聚氯乙烯制作而成,聚氯乙烯防水效果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方案中通过基材层、抗菌层、干燥层、防腐层、阻燃层、抗静电层、磁性纤维层和防水层的相互配合优化了防静电布主体的紧密型,磁性纤维层可使得静电进入抗静电层中,从而增加防静电布主体的整体抗静电性,纬纱和经纱位置相互交错,且纬纱和经纱大小相同,纬纱和经纱之间设置有龙骨,龙骨可使得纬纱和经纱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可增加防静电布主体的摩擦强度,纬纱和经纱的紧密交织使得静电可完全存留于抗静电层,从而保护内部层结构,加强防静电布主体的整体抗静电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防静电布主体;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大方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抗静电层组合结构图。
[0017]图中:1、安装杆;2、防静电布主体;201、基材层;202、抗菌层;203、干燥层;204、防腐层;205、阻燃层;206、抗静电层;2061、纬纱;2062、经纱;207、磁性纤维层;208、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19]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双面防静电布,包括安装杆1,安装杆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布主体2,且防静电布主体2缠绕于安装杆1的表面,防静电布主体2内设置有基材层201,基材层20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抗菌层202、干燥层203、防腐层204、阻燃层205、抗静电层206、磁性纤维层207和防水层208;工作时,安装杆1是为了便于固定防静电布主体2的,基材层201是为了便于固定抗菌层202的,基材层20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抗菌层202、干燥层203、防腐层204、阻燃层205、抗静电层206、磁性纤维层207和防水层208是便于防静电布主体2双面都抗静电的。
[0020]具体的,抗菌层202设置于基材层201上,干燥层203设置于抗菌层202上,防腐层204设置于干燥层203上,阻燃层205设置于防腐层204上,抗静电层206设置于阻燃层205上,
磁性纤维层207设置于抗静电层206上,防水层208设置于磁性纤维层207上;工作时,抗菌层202设置于基材层201上,干燥层203设置于抗菌层202上,防腐层204设置于干燥层203上,阻燃层205设置于防腐层204上,抗静电层206设置于阻燃层205上,磁性纤维层207设置于抗静电层206上,防水层208设置于磁性纤维层207上,抗菌层202是为了便于抗菌的,干燥层203是为了防止防静电布主体2内潮湿的,防腐层204是为了便于防腐的,阻燃层205是为了便于阻燃的,优化了防火效果,抗静电层206是为了便于抗静电的,磁性纤维层207可使得静电进入抗静电层206中,从而增加防静电布主体2的整体抗静电性,防水层208是为了便于防水的。
[0021]具体的,基材层201、抗菌层202、干燥层203、防腐层204、阻燃层205、抗静电层206、磁性纤维层207和防水层208之间均通过压敏胶粘接;工作时,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防静电布,包括安装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静电布主体(2),且防静电布主体(2)缠绕于安装杆(1)的表面,所述防静电布主体(2)内设置有基材层(201),所述基材层(201)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抗菌层(202)、干燥层(203)、防腐层(204)、阻燃层(205)、抗静电层(206)、磁性纤维层(207)和防水层(2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防静电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层(202)设置于基材层(201)上,所述干燥层(203)设置于抗菌层(202)上,所述防腐层(204)设置于干燥层(203)上,所述阻燃层(205)设置于防腐层(204)上,所述抗静电层(206)设置于阻燃层(20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辉文辛红根郭桂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西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