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20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包括:钢轨、修复平台与识别平台;钢轨顶部设置有识别平台与修复平台,识别平台上配合连接有识别头,识别平台与修复平台均能够沿钢轨滑动;修复平台顶部设置有修复基座,修复基座一侧铰接有修复转轴,修复转轴端部连接有修复连杆,修复连杆端部设置有熔覆组件,熔覆组件底部设置有激光头;激光头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保护腔室,保护腔室内部设置有保护气体,两个保护腔室内侧设置有粉流载气,激光头内部能够发射激光束,修复连杆一端还设置有摄像机构,摄像机构用于识别钢轨熔覆状态图像。摄像机构用于识别钢轨熔覆状态图像。摄像机构用于识别钢轨熔覆状态图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轨道岔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据2017年世界银行数据表明,在世界各国同类铁路建设中,我国的成本最低,约为0.94

1.83亿元/公里,其中轨道铺设费用约占9%。每年因轨道损伤和腐蚀所造成的铁路停运维修、报废更换等损失达数十亿元,铁轨长期服役产生的剥落、偏磨以及侧面擦伤等缺陷,会引起紧固件、枕木等的共振,加剧结构损伤。此外,缺陷的存在会使得轨道长期处于局部循环冲击,严重威胁着交通运输的安全。
[0003]现有的修复装置受现场施工环境约束,无气氛保护,成形过程存在氧化,组织性能无法运行需求,此外,现有的高碳钢焊接、增材制造容易形成马氏体组织,服役过程中层裂和剥离,使用通用修复装置过程中粉末利用率低、粘粉,熔覆层结合效果差且熔覆层稀释率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包括钢轨、修复平台与识别平台;
[0006]所述钢轨顶部设置有识别平台与修复平台,所述识别平台上配合连接有识别头,所述识别平台与所述修复平台均能够沿钢轨滑动;
[0007]所述修复平台顶部设置有修复基座,所述修复基座一侧铰接有修复转轴,所述修复转轴端部连接有修复连杆,所述修复连杆端部设置有熔覆组件,所述熔覆组件底部设置有激光头;
[0008]所述激光头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保护腔室,所述保护腔室内部设置有保护气体,两个保护腔室内侧设置有粉流载气,所述激光头内部能够发射激光束,
[0009]所述修复连杆一端还设置有摄像机构,所述摄像机构用于识别钢轨熔覆状态图像。
[001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熔池,所述熔池位于所述激光头底部,所述激光束照射至熔池内。
[0011]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平台顶部设置有识别基座,所述识别基座一侧铰接有识别转轴,所述识别转轴一侧设置有识别连杆,所述识别头连接至所述识别连杆的自由端。
[0012]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基座与所述识别转轴均能够旋转,所述识别基座与所述识别转轴在不同平面内旋转。
[0013]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头顶部设置有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内部设置有识别控制机构。
[0014]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构拍摄的钢轨熔覆状态图像的聚焦点与所述激光头发射激光照射在钢轨上的修复点重合。
[0015]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传输模块与计算机终端,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计算机终端电性连接,所述摄像机构拍摄的钢轨熔覆状态图像通过传输模块传输至计算机终端。
[0016]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修复基座与所述修复转轴均能够旋转,所述修复基座与所述修复转轴位于不同平面内旋转。
[0017]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头顶部设置有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内部设置有识别控制机构。
[0018]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识别平台与所述修复平台底部四角均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钢轨相配合,所述滚轮能够沿所述钢轨顶部滑动。
[0019]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申请通过在钢轨上设置修复平台与识别平台,通过识别平台上的识别头对钢轨表面损坏点进行移动式识别,识别完成后,将识别信息传输至修复平台,修复平台控制熔覆组件对钢轨表面进行熔覆,钢轨熔覆过程中通过摄像机构对钢轨熔覆点修复状态进行实时传输至计算机终端,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判别钢轨修复完成度,从而实现钢轨的智能修复。
[0021](2)本申请激光头内部在激光束外侧设置有保护气体,通过保护气体与粉流载气实现光束变换精准易控,粉末集束性好,光粉全程耦合,实现表面缺陷自愈合,表面质量好,突破了多粉束汇聚干涉、飞溅辐射大、离焦和倾斜敏感。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道岔激光修复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激光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修复平台,2、滚轮,3、摄像机构,4、激光头,5、熔覆组件,6、修复连杆,7、修复转轴,8、修复基座,9、识别平台,10、识别基座,11、识别转轴,12、识别连杆,13、识别组件,14、识别头,15、钢轨,16、激光束,17、粉流载气,18、保护气体,19、熔池,20、保护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
[0031]具体而言,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包括钢轨15、修复平台1与识别平台9;
[0032]钢轨15顶部设置有识别平台9与修复平台1,识别平台9上配合连接有识别头14,识别平台9与修复平台1均能够沿钢轨15滑动;
[0033]修复平台1顶部设置有修复基座8,修复基座8一侧铰接有修复转轴7,修复转轴7端部连接有修复连杆6,修复连杆6端部设置有熔覆组件5,熔覆组件5底部设置有激光头4;
[0034]激光头4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保护腔室20,保护腔室20内部设置有保护气体18,两个保护腔室20内侧设置有粉流载气17,激光头4内部能够发射激光束16,
[0035]修复连杆6一端还设置有摄像机构3,摄像机构3用于识别钢轨15熔覆状态图像。
[0036]需要说明的是,激光头4为锥形结构,激光束16为2束,分别位于激光头4锥形内壁,2束激光束16一端汇集至一点,通过在钢轨15上设置修复平台1与识别平台9,通过识别平台9上的识别头14对钢轨15表面损坏点进行移动式识别,识别完成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包括钢轨、修复平台与识别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顶部设置有识别平台与修复平台,所述识别平台上配合连接有识别头,所述识别平台与所述修复平台均能够沿钢轨滑动;所述修复平台顶部设置有修复基座,所述修复基座一侧铰接有修复转轴,所述修复转轴端部连接有修复连杆,所述修复连杆端部设置有熔覆组件,所述熔覆组件底部设置有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保护腔室,所述保护腔室内部设置有保护气体,两个保护腔室内侧设置有粉流载气,所述激光头内部能够发射激光束,所述修复连杆一端还设置有摄像机构,所述摄像机构用于识别钢轨熔覆状态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熔池,所述熔池位于所述激光头底部,所述激光束照射至熔池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平台顶部设置有识别基座,所述识别基座一侧铰接有识别转轴,所述识别转轴一侧设置有识别连杆,所述识别头连接至所述识别连杆的自由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轨道岔激光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基座与所述识别转轴均能够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晓骆鹊桥乔成朱久红陈玉佩边海靖刘杰沈立斌韦友建汤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