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719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系带装置,包括线轮、收容组件、转动轴、限位组件和旋钮壳;线轮的顶端设有从限位部;收容组件包括底座和壳体,壳体与底座盖合形成用于容纳线轮的收容腔体;壳体的顶端设有从止回部,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收容腔体连通的开口;转动轴设于底座上,且转动轴朝向壳体的顶端延伸设置,线轮套接于转动轴上;限位组件包括与从止回部卡接的主止回部,和与从限位部传动连接的主限位部;主止回部与从止回部固定连接;从止回部穿过开口套接于转动轴上;旋钮壳卡接于壳体上,且旋钮壳可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活动,旋钮壳内设有卡接于主限位部上的卡扣。用户只需将旋钮壳朝向底座方向按压旋钮壳或拔出旋钮壳即可实现携带的收起和释放。收起和释放。收起和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系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系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绳的用途数不胜数:从建筑中的材料固定到灯芯制作以及用缘绳下降法爬下悬崖或设置罗网捕猎。世界上生产的线绳,约有一半以上是用于航海业和捕鱼业。其他线绳的应用也很广泛,从普通家庭用的晒衣绳、鞋带到大规模钻井作业用的载重缆绳,在我们的周围处处可见。
[0003]线绳,是通过扭或编等方式加强后,连成一定长度的纤维。其拉伸强度很好但没有压缩强度,可用来做连接、牵引的工具。而现在的背包或者鞋子的开口处通常都会使用线绳来进行封闭连接。现有的线绳在连接固定时,需要使用者使用双手把多根线绳拉紧后打结固定,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了不便。尤其是,人们在每次穿鞋与脱鞋时都会将鞋带重复的做打结与解结的动作,以及背包口的系带,还有衣服的系带,都比较浪费时间且存在线绳不能收纳的问题。
[0004]尤其是现有的绕线装置内部空间较小,通常需要特制的较小的线绳,增加了成本,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系带装置,包括:
[0006]线轮,所述线轮用于绕线绳,所述线轮的顶端设有从限位部;
[0007]收容组件,所述收容组件包括底座和盖合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盖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线轮的收容腔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从止回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体连通的开口;
[0008]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动轴朝向所述壳体的顶端延伸设置,所述线轮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
[0009]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从止回部卡接的主止回部,以及与所述从限位部传动连接的主限位部;所述主止回部与所述从止回部固定连接;所述从止回部穿过所述开口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
[0010]旋钮壳,所述旋钮壳卡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旋钮壳可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活动,所述旋钮壳内设有卡接于所述主限位部上的卡扣。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止回部和所述从止回部一体成型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主止回部包括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转动环、供所述旋钮壳扣接的扣接部以及与所述从止回部卡接的卡接部;所述扣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外侧壁上,所述卡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扣接部的外侧壁上,另一端悬置并卡接于所述从止回部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限位部包括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二转动环,以及与所述从限位部传动连接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换处于同一中心线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从止回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固定环,以及设于所述固定环的内圈上的若干个限位齿,若干个所述限位齿沿所述固定环的内圈均匀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线轮包括主绕线柱和设于所述主绕线柱两端的限位板,面向所述旋钮壳的一侧的限位板凹陷形成有容纳槽,所述从止回部嵌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主绕线柱上开设有沿所述主绕线柱的延伸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主绕线柱通过所述通孔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主绕线柱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线绳穿设的第一穿线孔,以及与所述第一穿线孔连通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所述第二穿线孔相对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上开设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自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旋钮壳的端面向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延伸设置。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靠近所述旋钮壳的一端上设有第一锥形部和第二锥形部,且所述第一锥形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均设有缩小端和扩大端,所述第一锥形部和所述第二锥形部的扩大端相连,所述第一锥形部的缩小端面向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所述第二锥形部的缩小端面向所述旋钮壳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设有连接板,所述底座上设有供所述连接板嵌设的容置槽。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旋钮壳与主限位部卡接,以使得旋钮壳能够带动主限位部和与主限位部连接的主止回部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活动,进而使得通过控制旋钮壳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而控制主限位部和主止回部分别与从限位部和从止回部的卡接连通关系,从而实现,控制卷绕于线轮上线绳的收起和释放。本实施例中,用户只需将旋钮壳朝向底座方向按压旋钮壳或反向拔出旋钮壳即可实现携带的收起和释放。无需连接线绳时拉紧后打结固定,及松开线绳时,一一解开绳结的过程,节约了时间,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爆炸图一;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限位组件、壳体和线轮的爆炸图一;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转动轴和连接板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爆炸图二;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限位组件、壳体和线轮的爆炸图二;
[0027]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线轮的立体图一;
[0028]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带装置的线轮的立体图二。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系带装置;
[0031]10、线轮;101、从限位部;102、主绕线柱;112、第一穿线孔;122、第二穿线孔;103、限位板;104、容纳槽;
[0032]20、收容组件;201、底座;202、壳体;212、从止回部;2121、固定环;2122、限位齿;222、开口;232、限位环;
[0033]30、转动轴;301、分隔槽;302、第一锥形部;303、第二锥形部;304、连接板;305、容置槽;
[0034]40、限位组件;401、主止回部;411、第一转动环;421、扣接部;431、卡接部;402、主限位部;412、第二转动环;422、传动部;
[0035]50、旋钮壳;501、限位块;50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8]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39]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带装置100,包括线轮10、收容组件20、转动轴30、限位组件40和旋钮壳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轮,所述线轮用于绕线绳,所述线轮的顶端设有从限位部;收容组件,所述收容组件包括底座和盖合于所述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盖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线轮的收容腔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从止回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体连通的开口;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于所述底座上,且所述转动轴朝向所述壳体的顶端延伸设置,所述线轮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从止回部卡接的主止回部,以及与所述从限位部传动连接的主限位部;所述主止回部与所述从止回部固定连接;所述从止回部穿过所述开口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旋钮壳,所述旋钮壳卡接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旋钮壳可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活动,所述旋钮壳内设有卡接于所述主限位部上的卡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止回部和所述从止回部一体成型设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止回部包括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转动环、供所述旋钮壳扣接的扣接部以及与所述从止回部卡接的卡接部;所述扣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环的外侧壁上,所述卡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扣接部的外侧壁上,另一端悬置并卡接于所述从止回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限位部包括套接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二转动环,以及与所述从限位部传动连接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换处于同一中心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斯菲帆精工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