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640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反应器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具有抗冲击性强、灵活易控、抗毒性强、占地面积小的优势,为具有较大复合波动的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可行的工艺方式。该反应器包括进水管、进水泵、臭氧发生器、微孔陶瓷曝气膜、反应器壳体、石墨阳极、不锈钢阴极、直流稳压电源、除尘灰基铁碳填料和出水系统。进水管位于装置的底部;臭氧由臭氧发生器产生并通过放置于反应器底部的微孔陶瓷膜通入反应器内;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采用平板式设计分别位于反应器内分别与直流稳压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连,出水系统由陶瓷平板微滤膜、蠕动泵和出水管组成。出水管组成。出水管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部分工业废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强、难降解物质多、含盐且生物毒性强,导致其水体的污染严重且持久。常规的污水处理器无法有效降解其中的复杂污染物。
[0003]电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向废水中施以电能,经过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
·
OH),最终利用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成为无机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的方法。但单独的电化学作用时无法达到较高的降解效率且能耗较高。
[0004]铁碳微电解技术是将铁和碳置于废水中,形成大量的原电池,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降解污染物的工艺。利用主要成分为铁、氧化铁和碳的高炉除尘灰等废弃资源制备铁碳粒子可有效将电化学氧化与铁碳微电解结合,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但电化学氧化处理复杂的难降解污水时,虽对其中某些物质达到较好的去除,但对高浓度和某些复杂污染物的降解仍无法令人满意。
[0005]为增强对高难度废水的处理效果,许多研究将电化学与臭氧氧化工艺进行耦合,通过工艺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程度。臭氧是非常有效的强氧化剂,其与电解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在间接反应中能分解成大量羟基自由基(
·
OH),并强烈激活铁碳微电解,从而促进高浓度复杂污染物的去除。但臭氧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使用臭氧氧化的过程中,常常受到传质效率和
·
>OH生成速率的限制。
[0006]因此,改进臭氧的通入方式、提高臭氧的传质效率从而促进电化学耦合铁碳微电解工艺自由基的产生,提高难降解复杂有机的去除效率,打造对波动性复杂废水稳定有效处理的一体化完整工艺是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
[0008]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壳体,所述的反应器壳体内通过隔板分为溢流缓冲区和反应区,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臭氧曝气区;溢流缓冲区高于反应区,溢流缓冲区的底部通过进水管与进水隔膜泵连接;反应区内设置有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组成的电极板,电极板之间设置有除尘灰铁碳粒子,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通过导线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除尘灰铁碳粒子之间设置有陶瓷微滤膜,陶瓷微滤膜的上下端分别设置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出水蠕动泵连接;所述的臭氧曝气区内设置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下方设置有微孔陶瓷曝气膜,微孔陶瓷曝气膜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臭氧发生器连接,支撑装置上设置有与臭氧曝气区相通
的孔。
[0009]进一步,进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
[0010]进一步,电源为直流稳压电源,电源的电压范围为0~30V。
[0011]进一步,反应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极板间距的T形支架,调节电极之间的距离,极板间距为2~10cm。
[0012]进一步,陶瓷微滤膜垂直设置于反应器壳体内。
[0013]进一步,陶瓷微滤膜和微孔陶瓷曝气膜的上的壳体通过密封胶分别与其密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点:
[0015]1、本专利技术采用石墨板式电极为阳极,不锈钢板式电极为阴极,除尘灰铁碳填料为粒子电极,将电化学与铁碳微电解耦合,并通过臭氧强化这一体系的降解效率。
[0016]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铁碳微电解填料由工业固体废弃物高炉除尘灰制作,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与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在一体式的反应装置处理含盐的难降解波动性废水时,无需额外投加化学试剂,即通过臭氧氧化与电化学和铁碳微电解协调,实现难降解有机物有效氧化降解和矿化去除,提高了反应器对杂环和芳烃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微孔陶瓷曝气膜将臭氧通入电化学氧化与微电解耦合系统中,提高了强氧化性自由基的产生量,优化了复杂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大大降低了难降解、有毒有害废水排放的环境风险。
[0018]4、本专利技术将电压控制在0~30V的低电压范围,在连续流运行条件下安全性高,且耗电量较低。
[0019]5、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化设计,易于灵活操控、紧凑,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不同工艺的进出水和去除率对比图。
[0022]标记说明:1.进水隔膜泵 2.进水管 3.反应器壳体 4.电源 5.陶瓷微滤膜 6.出水管 7.出水蠕动泵 8.电极板 9.除尘灰铁碳粒子 10.槽形支撑与布气装置 11.臭氧发生器 12.气体流量计 13.进气管 14.微孔陶瓷曝气膜 15.隔板 16.T形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案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点,但不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0024]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采用石墨板式电极为阳极,不锈钢板式电极为阴极,极板之间填充的高炉除尘灰基铁碳填料为粒子电极以增大反应面积,并通过直流稳压电源施加电场构成反应器的电解区,实现电化学与铁碳微电解工艺的耦合。采用置于反应器底部的微孔陶瓷曝气膜和臭氧发生器构成装置的曝气系统将生成的臭氧分散到反应区。待处理的废水在溢流缓冲区进行初步的沉淀和缓冲后去除部分固体污染物。在反应区,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和有毒物质如杂环、酚、芳烃等被电极和铁碳粒子电极表面产生的强氧化性物质(如
·
OH、
·
ClO等)氧化降解。最后由反应区内与蠕动泵相连的陶瓷微滤膜过滤截留废水中
粒径较大的微粒和杂质后经出水管排出。在连续流模式下运行时,无需投加化学试剂,通过臭氧强化电化学氧化和铁碳微电解反应,提高自由基的产生量和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此外,废水中的盐类如Cl

等在电解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利用并转化为
·
ClO等强氧化性物质,降低了出水中的含盐量。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进水管2、进水泵1、臭氧发生器11、微孔陶瓷曝气膜14、反应器壳体3、陶瓷微滤膜5、主电板8、直流稳压电源4、除尘灰铁碳粒子9、出水隔膜泵7、出水管6、槽形支撑装置10、气体流量计12、进气管13,如图1所示;反应器壳体3,所述的反应器壳体3内通过隔板15分为溢流缓冲区和反应区,反应区的底部还设置有臭氧曝气区;溢流缓冲区高于反应区。
[0027]上述溢流缓冲区的底部通过进水管2与进水隔膜泵1连接;
[0028]上述反应区内设置有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组成的电极板8,电极板8之间设置有除尘灰铁碳粒子9,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通过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臭氧膜曝气耦合强化铁碳微电解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壳体(3),所述的反应器壳体(3)内通过隔板(15)分为溢流缓冲区和反应区,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臭氧曝气区;溢流缓冲区高于反应区,溢流缓冲区的底部通过进水管(2)与进水隔膜泵(1)连接;反应区内设置有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组成的电极板(8),电极板(8)之间设置有除尘灰铁碳粒子(9),石墨阳极和不锈钢阴极通过导线与电源(4)的正负极连接,除尘灰铁碳粒子(9)之间设置有陶瓷微滤膜(5),陶瓷微滤膜(5)的上下端分别设置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出水管(6)与出水蠕动泵(7)连接;所述的臭氧曝气区内设置有支撑装置(10),支撑装置(10)下方设置有微孔陶瓷曝气膜(14),微孔陶瓷曝气膜(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进气管(13)与臭氧发生器(12)连接,支撑装置(10)上设置有与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高磊单永体孙冬旭胡林尹静张梦利秦延廷王琦马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