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包括箱体,所述搅拌杆外侧螺纹套设有加热套,所述加热套内置电加热丝,所述加热套外壁均匀设置有导热片,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与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弧形滤网,且弧形滤网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隔板的另一侧与箱体的内壁,所述弧形滤网上端对接设置有辊轴,辊轴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刷毛,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对接辊轴的抽气壳体,所述箱体外壁设置有对接抽气壳体的抽气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搅拌杆的外侧套设加热套能够对废油进行更为均匀的加热,且能够对清理后的刷毛进行深度清理,避免滤渣回流对滤网造成二次堵塞,使用效果更佳,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泵相关领域,具体涉及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泵是一种润滑设备,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机械设备都需要定期的润滑,以前润滑的主要方式是根据设备的工作状况,到达一定的保养周期后进行人工润滑。润滑油泵站在使用时需要对废油进行回收,目前废油回收装置在回收的过程中难以对废油进行提炼,难以将废油中的废渣去除,降低了出油的质量。因此,申请号为CN201821829387.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磨机的油液集中加注回收系统,包括:油液集中加注系统、油液回收系统,所述油液集中加注系统的末端与油液回收系统的首端连通;油液集中加注系统中设置有加油泵站管道内油液处理装置;所述油液集中加注系统由集中加油罐、加油泵站、加油泵站管道内油液处理装置、油箱组组成,所述油液回收系统由废油回收泵站、废油阀门组、废油回收罐、排油泵站组成。
[0003]但是现有的润滑油泵站的废油回收装置依旧存在如下技术缺陷:在回收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废油的加热不够均匀,影响对废油的搅拌处理效果;另一方面在过滤时,对于过滤网上的滤渣处理不够彻底,随着滚筒的转动,毛刷会再次接触滤网容易将表面的滤渣重新粘附堵塞滤网。因此,本技术需要设计了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背景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置隔板,箱体上端设置有对接内腔抽油泵,箱体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集油管道、出油管道,箱体上端安装有电机,且电机动力端活动贯穿箱体后固定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外侧均匀设置有搅拌杆,且搅拌轴设置于隔板一侧,所述搅拌杆外侧螺纹套设有加热套,所述加热套内置电加热丝,所述加热套外壁均匀设置有导热片,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与箱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弧形滤网,且弧形滤网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隔板的另一侧与箱体的内壁,所述弧形滤网上端对接设置有辊轴,辊轴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刷毛,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对接辊轴的抽气壳体,所述箱体外壁设置有对接抽气壳体的抽气泵。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套内壁设置有螺纹套设搅拌杆外侧的螺纹连接层,且加热套位于螺纹连接层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隔热层、真空层。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内壁对接搅拌轴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箱体外壁设置有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显示屏。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轴内固定插接安装有转轴,且转轴转动安装
于箱体内壁,所述箱体外侧设置有动力端连接转轴的驱动电机。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气壳体内侧设置有对接辊轴的抽气口,抽气口设置有与第一刷毛接触配合的第二刷毛。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外壁设置有连通抽气泵的抽气管,且抽气管通过卡箍配合紧固件固定安装于箱体外壁,所述抽气管外侧通过支管连通抽气壳体内腔,且抽气管、支管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密封垫。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基于对比文件中对于废油回收利用的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在搅拌杆的外侧螺纹套设加热套,配合加热套内置的电加热丝以及导热片对废油进行混合搅拌时进行均匀加热,且加热套内置隔热层配合真空层可避免热量流失;另外设置了抽气壳体对接清理弧形滤网的第一刷毛,利用抽气壳体内壁抽气口的第二刷毛接触第一刷毛将第一刷毛上的滤渣清扫后通过抽气泵抽取进行收集,避免滤渣再次转动回流至弧形滤网上,保证了整体对滤网的清理效果。综上,本技术整体结构设置合理,在搅拌杆的外侧套设加热套能够对废油进行更为均匀的加热,且能够对清理后的刷毛进行深度清理,避免滤渣回流对滤网造成二次堵塞,使用效果更佳,值得现有市场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图1中加热套结构侧面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
‑
箱体,2
‑
隔板,3
‑
抽油泵,4
‑
集油管道,5
‑
出油管道,6
‑
电机,7
‑
搅拌轴,8
‑
搅拌杆,9
‑
加热套,901
‑
螺纹连接层,902
‑
隔热层,903
‑
真空层,10
‑
电加热丝,11
‑
导热片,12
‑
安装架,13
‑
弧形滤网,14
‑
辊轴,1401
‑
转轴,15
‑
第一刷毛,16
‑
抽气壳体,17
‑
抽气口,18
‑
第二刷毛,19
‑
抽气泵,1901
‑
抽气管,1902
‑
卡箍,1903
‑
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
‑
3,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内置隔板2,箱体1上端设置有对接内腔抽油泵3,箱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集油管道4、出油管道5,集油管道3由管道和集油头组成,箱体1上端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动力端活动贯穿箱体1后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搅拌轴7外侧均匀设置有搅拌杆8,且搅拌轴7设置于隔板2一侧,通过电机6驱动搅拌轴7以及搅拌杆8对隔板2该侧的废油进行搅拌处理,搅拌杆8外侧螺纹套设有加热套9,加热套9内置电加热丝10,加热套9外壁均匀设置有导热片11,隔板2的另一侧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弧形滤网13对废油中的残渣进行过滤,且弧形滤网13通过安装架12固定安装于隔板2的另一侧与箱体1的内壁方便后续的拆卸清理或者维护更换,弧形滤网13上端对接设置有辊轴14,辊轴14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刷毛15,箱体1内壁设置有对接辊轴14的抽气壳体16,箱体1外壁设置有对接抽气壳体16的抽气泵19。
[0020]其中,加热套9内壁设置有螺纹套设搅拌杆8外侧的螺纹连接层901,且加热套9位于螺纹连接层901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隔热层902、真空层903,加热套内置隔热层902配合真空层903可避免热量流失。
[0021]本技术中,箱体1内壁对接搅拌轴7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且箱体1外壁设置有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显示屏,通过箱体1内壁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包括箱体(1),箱体(1)内置隔板(2),箱体(1)上端设置有对接内腔抽油泵(3),箱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集油管道(4)、出油管道(5),箱体(1)上端安装有电机(6),且电机(6)动力端活动贯穿箱体(1)后固定连接有搅拌轴(7),搅拌轴(7)外侧均匀设置有搅拌杆(8),且搅拌轴(7)设置于隔板(2)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8)外侧螺纹套设有加热套(9),所述加热套(9)内置电加热丝(10),所述加热套(9)外壁均匀设置有导热片(11),所述隔板(2)的另一侧与箱体(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弧形滤网(13),且弧形滤网(13)通过安装架(12)固定安装于隔板(2)的另一侧与箱体(1)的内壁,所述弧形滤网(13)上端对接设置有辊轴(14),辊轴(14)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刷毛(15),所述箱体(1)内壁设置有对接辊轴(14)的抽气壳体(16),所述箱体(1)外壁设置有对接抽气壳体(16)的抽气泵(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润滑油泵站废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9)内壁设置有螺纹套设搅拌杆(8)外侧的螺纹连接层(901),且加热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伟,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安升润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