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598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包括:第一撑开架、第二撑开架、带齿导轨、齿轮、转动装置和卡扣装置。带齿导轨与第一撑开架固定连接;第二撑开架远离第一撑开架的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左端穿透第二撑开架,形成通孔;齿轮设置于凹槽内,部分位于通孔中;转动装置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带齿导轨相啮合;卡扣装置包括弹片和卡压杆;弹片的右端与卡压杆的按压部的右端固定连接;弹片的左端抵接在凹槽的内表面;卡压杆与第二撑开架活动连接;在未按压卡压杆时,卡压杆的卡固部插入齿轮的齿槽,阻止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实现开口器的张口度可调节,并通过卡扣装置固定张口度,提高了开口器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开口器的可操作性。提高了开口器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


[0001]本专利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口腔治疗中,病人需长期保持一定的开口状态,这样才能为医生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视野,并为口腔内的器械操作提供便利,减少损伤和误操作。特别是在病人疼痛或麻醉状态下,因肌肉紧张或松弛疲劳,病人无法持续张口,影响医生操作。在儿童口腔临床实践中,由于儿童的配合度低、治疗时间长、操作流程复杂,对张口配合要求更高。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儿童张口,高速手机及其他锐利器械极易造成口腔损伤。
[0003]牙科开口器一般分为正中开口器和侧向开口器,分别固定于口腔前、后牙及上、下颌软、硬组织的不同区域,方便临床操作。对于儿童,由于发育特殊阶段的解剖原因,口腔开口度偏小,乳牙或混合牙列、牙弓相对偏小,在儿童口腔内实施临床操作时,现有的开口器不能很好地暴露口腔并为临床操作带来便利。同时,因儿童口腔空间相对狭小,容易出现开口器固位脱落或视野暴露不充分等问题,会影响操作精确度。
[0004]因此,在儿童口腔诊疗中,保持持续开口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设计和功能良好的开口器会为患儿配合和医生操作提供极大的便利。目前,临床工作中使用的开口器一般存在如下问题:
[0005](1)外形多为钳形,材质为不锈钢,与牙齿接触部分接触面小且坚硬,容易造成张口不稳定,如果患儿配合不好,还有可能损伤牙齿或周围软组织。
[0006](2)开口器除了帮助患儿稳定开口、提升患儿舒适度,还需为医生的操作提供良好的视野,并为手机和车针等器械展开操作提供空间。现有的开口器往往会牺牲一定的操作空间。
[0007](3)开口器固定稳定度,随患者体位的变动,开口器的保持状态有可能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可以随时调整开口度,并能稳定固定。
[000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包括:第一撑开架、第二撑开架、带齿导轨、齿轮、转动装置和卡扣装置;
[0010]所述第一撑开架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撑开架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撑开架与所述第二撑开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带齿导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撑开架靠近所述第二撑开架的表面,所述带齿导轨的齿位于所述带齿导轨的右侧表面;所述第二撑开架远离所述第一撑开架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端穿透所述第二撑开架,形成通孔,以供所述带齿导轨穿过;
[0011]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凹槽内,部分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齿轮包括中心孔,所述第二撑开架对应所述中心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装置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连接
孔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用于带动齿轮转动;所述齿轮与所述带齿导轨相啮合;
[0012]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弹片和卡压杆;所述卡压杆自右向左依次包括按压部、连接部和卡固部;所述弹片的右端与所述按压部的右端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卡压杆;所述弹片的左端抵接在所述凹槽的内表面,当所述按压部被按压时,所述弹片的左端在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自右向左滑动;所述卡压杆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凹槽内,与所述第二撑开架活动连接;在所述按压部未被按压时,所述卡固部插入所述齿轮的齿槽,阻止所述齿轮转动。
[0013]可选地,所述可调式牙科开口器还包括:第一牙槽和第二牙槽;
[0014]所述第一牙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撑开架的左端远离所述第二撑开架的表面;所述第二牙槽设置在所述第二撑开架的的左端远离所述第一撑开架的表面。
[0015]可选地,所述可调式牙科开口器还包括:硅胶头;所述硅胶头的侧面设置有开孔,所述硅胶头通过所述开孔套接在所述第一牙槽或所述第二牙槽上。
[0016]可选地,所述硅胶头与牙齿的咬合面为锯齿状粗糙面。
[0017]可选地,所述带齿导轨为弧形导轨。
[0018]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沿自右向左的方向逐渐增加。
[0019]可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转动把手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中心孔和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
[0020]本技术所提供的可调式牙科开口器采用齿轮传动原理进行开口度调节。连接有带齿导轨的第一撑开架可作为固定架,连接有齿轮的第二撑开架可作为活动架;通过齿轮在带齿导轨上转动来带动第二撑开架移动,从而调节张口度。开口器调节过程中,可始终压紧卡压杆的按压部;当开口器移动到合适的开口度后,松开卡压杆,卡压杆的卡固部会插入齿轮的齿槽,阻止齿轮继续转动;并且,弹片对卡压杆进行支撑,可以保证开口器固定在这一开口度。治疗结束后,按压卡压杆的按压部,卡固部从齿轮的齿槽中抽离,开口器松动,合拢第一撑开架和第二撑开架,即可取出开口器。本技术实施例的优势在于:1)利用齿轮传动原理,施加很小的力量在转动装置上即可在牙齿上施加压力,撑开上下颌,保证撑开力度,且开口度调整量易于控制;2)当未按压卡压杆时,卡压杆的卡固部直接插入齿轮齿槽,同时有弹片支撑,可有效防止开口器意外松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的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的结构图。
[002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的结构图。
[002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硅胶头的结构图。
[0025]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硅胶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如图1

3所示,其中,图1为可调式牙科
开口器的腹侧立体图;图2是可调式牙科开口器的斜侧立体图;图3为图1结构的后视图,为了清楚展示齿轮和卡扣装置的位置关系,图3中绘出了凹槽内部的结构。参见图1

3,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包括:包括:第一撑开架1、第二撑开架2、带齿导轨3、齿轮4、转动装置5和卡扣装置6。
[0029]其中,所述第一撑开架1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撑开架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撑开架1与所述第二撑开架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活动连接;所述带齿导轨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撑开架1靠近所述第二撑开架2的表面,所述带齿导轨3的齿位于所述带齿导轨3的右侧表面;所述第二撑开架2远离所述第一撑开架1的表面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左端穿透所述第二撑开架2,形成通孔,以供所述带齿导轨3穿过。所述齿轮4设置于所述凹槽22内,部分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齿轮4包括中心孔41,所述第二撑开架2对应所述中心孔(4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装置(5)穿过所述中心孔(41)和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5用于带动齿轮4转动;所述齿轮4与所述带齿导轨3相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牙科开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撑开架(1)、第二撑开架(2)、带齿导轨(3)、齿轮(4)、转动装置(5)和卡扣装置(6);所述第一撑开架(1)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撑开架(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1);所述第一撑开架(1)与所述第二撑开架(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1)活动连接;所述带齿导轨(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撑开架(1)靠近所述第二撑开架(2)的表面,所述带齿导轨(3)的齿位于所述带齿导轨(3)的右侧表面;所述第二撑开架(2)远离所述第一撑开架(1)的表面设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左端穿透所述第二撑开架(2),形成通孔,以供所述带齿导轨(3)穿过;所述齿轮(4)设置于所述凹槽(22)内,部分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齿轮(4)包括中心孔(41),所述第二撑开架(2)对应所述中心孔(41)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转动装置(5)穿过所述中心孔(41)和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5)用于带动齿轮(4)转动;所述齿轮(4)与所述带齿导轨(3)相啮合;所述卡扣装置(6)包括弹片(62)和卡压杆(61);所述卡压杆(61)自右向左依次包括按压部(613)、连接部(612)和卡固部(611);所述弹片(62)的右端与所述按压部(613)的右端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卡压杆(61);所述弹片(62)的左端抵接在所述凹槽(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璐璐王兵
申请(专利权)人:恒泰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