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569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涉及浮选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给矿系统包括定子支撑组件以及位于转子上方的中心筒,还包括第一给矿管、第二给矿管和阀门组件;第一给矿管的一端与中心筒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给矿箱连通;第二给矿管的一端与定子支撑组件所围设空间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给矿箱连通;阀门组件与第一给矿管和/或第二给矿管配合,阀门组件用于调整第一给矿管和第二给矿管的进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给矿系统可根据需要在单进料模式与双进料模式之间切换,在某一进料管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持续进料,无需进行停机维修,而当采用双进料模式时,给矿系统可分配吸浆量,利用浮选机转子的上、下叶片同时吸浆,增大吸浆能力,实现矿浆的灵活供给。供给。供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浮选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

技术介绍

[0002]浮选是适用于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等物料分离和富集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浮选机的配置方式有水平配置和阶梯配置两种。对于阶梯配置浮选机,浮选流程中的矿浆通过浮选作业间的高差靠重力自流。浮选作业间需要依靠泵和管路来输送矿浆。而水平配置浮选机通过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来实现矿浆的流动,水平配置的浮选流程简化系统,减小投资,技术经济优势显著。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是实现水平配置的关键。
[0003]现有的充气自吸浆浮选机通常通过单一进浆管进料,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267253.4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矿物回收精选泡沫浮选机,矿浆经过单一进浆管注入到矿浆筒内,在转子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矿浆被甩出,并且转子处产生负压,加上风机的作用,使外界的空气通过矿浆管注入到转子处形成气泡,气泡将疏水性的矿物带到浮选机的上部。上述浮选机进料方式单一,如进浆管发生损坏,则需要进行停机维修,严重影响浮选机作业效率。
[0004]图6给出了常规的充气自吸浆浮选机结构,转子的上叶片和转子上部的中心筒形成吸浆系统,上叶片旋转产生负压,通过给矿管/中矿管实现吸浆。浮选机的大型化是发展方向之一。但是大型浮选流程所要求的吸浆量增大,常规方法放大后的充气自吸浆浮选机,由于无法满足吸浆要求,或者为了满足吸浆的要求,能耗过大,且容易造成充气自浆浮选机液面翻腾无法正常吸浆,也就无法满足浮选矿物的要求。<br/>[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灵活高效的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具有多种进料方式,作业持续性不受某一进料管影响,同时利用转子的上叶片和下叶片共同吸浆,可实现矿浆灵活高效供给,解决充气自吸浆浮选机放大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给矿系统,包括定子支撑组件以及位于所述转子上方的中心筒,还包括第一给矿管、第二给矿管和阀门组件;
[0009]所述第一给矿管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筒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给矿箱连通;
[0010]所述第二给矿管的一端与所述定子支撑组件所围设空间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给矿箱连通;
[0011]所述阀门组件与所述第一给矿管和/或所述第二给矿管配合,所述阀门组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给矿管和所述第二给矿管的进料量。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子支撑组件包括假底以及安装于所述假底上的循环筒,所述循环筒围设形成进料腔,所述第二给矿管与所述假底连接,并通过所述假底与所述进料腔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定子支撑组件包括循环筒,所述循环筒围设形成进料腔,所述第二给矿管与所述循环筒连接,且所述第二给矿管通过所述循环筒侧壁开设的进料通孔与所述进料腔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给矿管位于所述第二给矿管的上方。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给矿箱,所述给矿箱具有通过分料孔连通第一分料腔和第二分料腔,所述第一给矿管与所述第一分料腔连通,所述第一分料腔用于与所述给矿箱连通,所述第二给矿管与所述第二分料腔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料腔和所述第二分料腔上下分布,且所述第一分料腔和所述第二分料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分料孔开设于所述隔板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均安装于所述给矿箱上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0018]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一给矿管配合,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给矿管的进料量;
[0019]所述第二阀门用于调整所述分料孔的打开状态。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矿浆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矿浆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矿浆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矿浆供给总量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矿浆供给总量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动作。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包括转子、定子以及上述方案所述的给矿系统,所述中心筒套设于所述转子的上部,所述定子安装于所述定子支撑组件上,所述转子伸入所述定子所围设空间内。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给矿系统及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0023]在上述给矿系统工作时,可通过阀门组件控制第一给矿管和第二给矿管的进料量,具体分为以下模式:
[0024]第一单进料模式:仅第一给矿管与给矿箱连通,矿浆自第一给矿管进入中心筒,自中心筒由上至下进料;
[0025]第二单进料模式:仅第二给矿管与给矿箱连通,矿浆自第二给矿管进入定子支撑组件所围设空间,自定子支撑组件所围设空间内由下至上进料;
[0026]双进料模式:第一给矿管和第二给矿管均与给矿箱连通,矿浆双向快速进料。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给矿系统可根据需要在单进料模式与双进料模式之间切换,在单进料模式中可选择由上至下进料还是由下至上进料,在某一进料管发生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持续进料,无需进行停机维修。而当采用双进料模式时,浮选机的转子上、下叶片产生的负压都可以用于吸浆,吸浆能力增加,实现矿浆的灵活供给,解决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因无法满足吸浆性能或满足吸浆能力后无法满足分选性能而难以放大的问题。
[0028]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中的转子转动产生负压后,转子的上叶片产生的负压可将中心筒内的矿浆自上而下吸出,同时转子的下叶片产生的负压将定子支撑组件所围设空间内的矿浆自下而上吸出,吸浆能力和效率
高,节省能耗,浮选效率高,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单进料模式,保证高效持续作业。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的正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的俯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原理框图。
[0033]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大型充气自吸浆浮选机的正视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给矿箱及阀门的正视图;
[0035]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充气吸浆浮选机。
[0036]图标:1

定子支撑组件;11

假底;12

循环筒;121

进料腔;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矿系统,包括定子支撑组件(1)以及位于所述转子上方的中心筒(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给矿管(3)、第二给矿管(4)和阀门组件(5);所述第一给矿管(3)的一端与所述中心筒(2)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给矿箱连通;所述第二给矿管(4)的一端与所述定子支撑组件(1)所围设空间连通,另一端用于与给矿箱连通;所述阀门组件(5)与所述第一给矿管(3)和/或所述第二给矿管(4)配合,所述阀门组件(5)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给矿管(3)和所述第二给矿管(4)的进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支撑组件(1)包括假底(11)以及安装于所述假底(11)上的循环筒(12),所述循环筒(12)围设形成进料腔(121),所述第二给矿管(4)与所述假底(11)连接,并通过所述假底(11)与所述进料腔(1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支撑组件(1)包括循环筒(12),所述循环筒(12)围设形成进料腔,所述第二给矿管(4)与所述循环筒(12)连接,且所述第二给矿管(4)通过所述循环筒(12)侧壁开设的进料通孔与所述进料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给矿管(3)位于所述第二给矿管(4)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给矿箱(6),所述给矿箱(6)具有通过分料孔(631)连通第一分料腔(61)和第二分料腔(62),所述第一给矿管(3)与所述第一分料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史帅星张跃军张福亚高轩曾晖
申请(专利权)人: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