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93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4.2mm<IMGH/FNO<4.6mm,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对应像高的一半,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在暗光环境下配合感光芯片以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晰的图片。晰的图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的摄像性能也相应成为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另外,感光元件伴随着科技进步在性能上的改进,为进一步提高拍摄质量提供了可能。特别地,随着对夜景、星空等暗光景象的拍摄需求逐渐增大,光学镜头在暗光环境下能否配合感光元件以拍摄出画质清晰的图片,已经成为目前摄像头提升拍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在暗光环境下提高拍摄质量较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0005]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6]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7]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08]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09]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
[0010]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0011]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0012]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3]4.2mm<IMGH/FNO<4.6mm;
[0014]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对应像高的一半,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
[0015]在本申请提供的光学镜头中,第一透镜具有较强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大角度光线进入光学镜头,提高光学镜头的视场范围;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可以良好地矫正第一透镜的像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均采用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凸出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凹入的面型,有利于第一透镜配置较强的屈折力,从而可以使入射光线平缓进入光学镜头,良好得矫正轴外像差,同时还有利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保持良好面型匹配度,有利于缩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第三透镜提供正屈折力,和第一透镜共同作用于缩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的同时,可防止因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过大而导致面型过度弯曲的问题;第三透镜的物
侧面于近光轴处凸出的面型可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相匹配;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凹入的面型设计有利于矫正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产生的光程差,减小边缘光线通过第四透镜后的出射角度,降低大视场下的边缘成像出现暗角的风险;第六透镜提供的正屈折力及物侧面于近光轴处凸出的面型设计,不仅有利于修正光学镜头的像差,提升成像解析力,还有利于使光线扩散开,使光线镜头获得较大的像高,从而能匹配更大尺寸的感光芯片;同时还配合第七透镜提供的负屈折力,有利于平衡入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所产生的像散、场曲,校正歪曲像;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凹入的面型设计有利于光学镜头在维持小型化的基础上,能确保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与摄像模组的感光芯片装配有足够的调焦范围,防止边缘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角过大,影响感光芯片接收光线的效率,降低光学镜头的成像品质。
[0016]也即是说,通过选取合适数量的透镜并合理配置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不仅能够保证光学镜头具有良好的面型匹配度以实现薄型化,同时还有利于增大光学镜头成像面的大小,以使光学镜头具有大像面的特点,改善光学镜头的画质感,以及提高光学镜头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度,使光学镜头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满足人们对光学镜头的高清成像要求;并且还使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2mm<IMGH/FNO<4.6mm时,通过合理配置光学镜头的像高和光圈数,使所述光学镜头具有足够大的像高以匹配大尺寸感光芯片,能够达到高像素、高分辨率的设计要求;同时,光学镜头具有大光圈的特点,保证光学镜头具有大的通光孔径,能获得充足的有效进光量,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也能够具有足够的光通量,进而提升拍摄效果。超过关系式上限时,光圈数过小,光学镜头的有效通光口径过大,难以对边缘视场的光线形成有效的调节,不利于校正光学镜头的像差;低于关系式下限,像高不足,难以匹配大尺寸感光芯片以实现高像素成像。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1<TTL/IMGH<1.25;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即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
[0018]当满足上述关系式的限定时,通过控制光学镜头的像高保持不变,维持光学镜头成像质量的同时,可有效缩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超薄化。超过关系式上限时,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的小型化;低于关系式下限时,光学镜头的透镜厚度偏薄,不利于透镜的制作与加工,增加组装敏感性,降低镜头模组生产良率。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4<CT3/D2<1.75;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0020]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和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第三透镜物侧面的面型不会过于平整或弯曲,有利于平衡光学镜头产生的高级像差的同时有利于光学镜头在工艺制造时的场曲调整,提升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超过关系式上限时,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过大,不利于光学镜头的轻量化和小型化设计;低于关系式下限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过大,易导致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光轴处的面型过于平整,不利于平衡光学镜头的像差。
[00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R9/R10|<3.2;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0022]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有利于减小边缘视场的主光线入射至成像面的角度,从而抑制像散的产生。超过关系式范围时,第五透镜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过小,导致第五透镜的像侧面过于弯曲,不利于和第六透镜物侧面的面型匹配,增加光学镜头的像差,降低成像解析力。
[002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2.5<|R12/R11|&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4.2mm<IMGH/FNO<4.6mm;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对应像高的一半,FNO为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1<TTL/IMGH<1.25;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1.4<CT3/D2<1.75;其中,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D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满足以下关系式:|R9/R10|<3.2;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鑫灿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