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86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驾驶室悬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悬置结构。悬置结构包括驾驶室、车架、移动组件和锁止件,第一支座设置有安装孔,第一安装段穿设于安装孔内,以将第一支座限位于第一限位段与第二限位段之间,驾驶室通过移动件可沿车架的长度方向移动,驾驶室或移动组件通过锁止件与车架锁定或解锁。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安装段穿设在安装孔中,支撑轴安装在第一支座上,以提高支座在支撑轴的轴向上的稳定性,使得在锁止件锁定时,驾驶室固定于车架上,跟随车架移动;移动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段上,在锁止件解锁时,驾驶室通过移动件进行移动,为其它部件让出维修的空间,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车架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人员对车架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工作人员对车架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及其悬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驾驶室悬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具备安全性高、视野好等优点,长头重卡在国内的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轿运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0003]相关技术中,长头重卡的车架上布置有众多部件,且大多位于驾驶室的下方。在对这些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时,工作人员一般需要打开机罩。但有些部件会被驾驶室所遮挡,仅仅打开机罩不能触及这些部件,只能将长头重卡吊起,从下方进入车架对这些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维修和保养车架上的部件的便利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悬置结构,包括驾驶室、车架、移动组件和锁止件,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与安装于所述驾驶室本体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件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限位段、第一安装段、第二限位段和用于安装所述移动件的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第一支座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间,所述驾驶室能够通过所述移动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驾驶室或移动组件通过所述锁止件与所述车架锁定或解锁。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轴包括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包括依次相接的所述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支撑轴包括所述第二限位段和与所述第二限位段相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自所述安装孔的两端伸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段。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段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限位段的径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段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限位段的径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经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锁止件经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车架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设置有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锁止件经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锁止件经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支座可拆卸连接。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通孔具有下端面,所述第四通孔具有上端面,当所述第二锁止件经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支座相接时,所述下端面与所述上端面相接。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端面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以形成第一夹角
α,所述上端面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以形成第二夹角β,α=β。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段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纵截面面积,所述第二限位段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纵截面面积。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件为滚轮,所述移动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段,且所述滚轮与所述车架滚动配合。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段与所述滚轮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填充有缓冲介质。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机罩、动力系统和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悬置结构,所述动力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下方,所述机罩铰接于所述车架的前部,以能够遮盖或露出所述动力系统的至少一部分。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汽车的悬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安装段穿设在安装孔中,支撑轴可以安装在第一支座上,同时将支座限位于第一限位段和第二限位段之间,以提高支座在支撑轴的轴向上的稳定性,使得在锁止件锁定车架与驾驶室或车架与移动组件时,驾驶室可以固定于车架上,跟随车架移动;移动件安装在第二安装段上,在锁止件解锁车架与驾驶室或车架与移动组件时,驾驶室能够通过移动件沿车架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移动至车架的不同位置,驾驶室可以为车架上的其它部件让出维修的空间,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入车架,对车架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本专利技术投入小,零部件成本低,重量仅略微增加,可实现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悬置结构的锁止件锁定时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悬置结构的锁止件解锁时的侧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的悬置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驾驶室;11、驾驶室本体;12、第一支座;
[0021]2、车架;21、第二支座;213、第三通孔;214、第四通孔;
[0022]3、移动组件;31、移动件;311、缓冲介质;32、支撑轴;322、第二安装段;321、第一限位段;3211、第一通孔;324、第一安装段;3241、第一连接段;3242、第二连接段;323、第二限位段;3231、第二通孔;3201、第一支撑轴;3202、第二支撑轴;
[0023]4、锁止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左端”是指安装孔靠近移动件31的一端;“右端面”是指安装孔远离移动件31的一端。
[0026]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的悬置结构,包括驾驶室1、车架2、移动组件3和锁止件4,驾驶室1包括驾驶室本体11与安装于驾驶室本体11的第一支座12,第一支座12设置有安装孔,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件31和支撑轴32,支撑轴32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限位段321、第一安装段324、第二限位段323和用于安装移动件31的第二安装段322,第一安装段324穿设于安装孔内,以将第一支座12限位于第一限位段321与第二限位段323之间,驾驶室1能够通过移动件31沿车架2的长度方向移动,驾驶室1或移动组件3通过锁止件4与车架2锁定或解锁。
[0028]通过将第一安装段324穿设在安装孔中,支撑轴32可以安装在第一支座12上,同时将支座限位于第一限位段321和第二限位段323之间,以提高支座在支撑轴32的轴向上的稳定性,使得在锁止件4锁定车架2与驾驶室1或车架2与移动组件3时,驾驶室1可以固定于车架2上,跟随车架2移动;移动件31安装在第二安装段322上,在锁止件4解锁车架2与驾驶室1或车架2与移动组件3时,驾驶室1可以通过移动件31沿车架2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移动至车架2的不同位置,驾驶室1可以为车架2上的其它部件让出维修的空间,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入车架2,对车架2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维修和保养。本专利技术投入小,零部件成本低,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车架、移动组件和锁止件,所述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本体与安装于所述驾驶室本体的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件和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限位段、第一安装段、第二限位段和用于安装所述移动件的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以将所述第一支座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段之间,所述驾驶室能够通过所述移动件沿所述车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驾驶室或移动组件通过所述锁止件与所述车架锁定或解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包括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包括依次相接的所述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限位段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支撑轴包括所述第二限位段和与所述第二限位段相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自所述安装孔的两端伸入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段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限位段的径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限位段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限位段的径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锁止件包括第一锁止件和第二锁止件,所述第一锁止件经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锁止件经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车架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悬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中保许家毅周志斌栗广生周文陆增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