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779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涉及隔音板技术领域,该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耐磨层、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阻燃层与缓冲海绵层,耐磨层设置在最顶层,缓冲海绵层设置在最底层,第一隔音层与第二隔音层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阻燃层粘接在缓冲海绵层的上方,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呈交叉的形式设置,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均通过顺丁橡胶制成,该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通过交叉的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形成缓冲效果,这样降低了乘员舱内人员磕碰到该隔音板所带来的疼痛感,对乘员舱内人员形成头部防护的效果,提高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


[0001]本技术涉及隔音板
,特别涉及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车内环境舒适度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汽车的顶棚会安装隔音板来增加车内环境的安静程度。
[0003]然而现有的汽车顶棚隔音板一般采用多层复合材料制成,这样造成隔音板的整体硬度较高,例如小型轿车内的车内空间狭小,这样人员在车内起身或者活动很容易出现头部磕碰到隔音板的情况,因此较硬的隔音板增加了人员磕碰到该隔音板所带来的疼痛感,不能对人员形成头部防护的效果,减低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能够解决较硬的隔音板增加了人员磕碰到该隔音板所带来的疼痛感,不能对人员形成头部防护的效果,减低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耐磨层、第一隔音层、第二隔音层、阻燃层与缓冲海绵层,耐磨层设置在最顶层,缓冲海绵层设置在最底层,第一隔音层与第二隔音层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呈交叉的形式设置,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均通过顺丁橡胶制成。
[0006]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粘接在缓冲海绵层的上方,第二隔音层粘接在阻燃层的上方,第一隔音层粘接在耐磨层的下方,耐磨层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涂层。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下侧夹角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连接在第二隔音层上的隔板,两个隔板、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以及第二隔音层之间形成放置腔,两个隔板之间的放置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隔音层与阻燃层内开设有通气孔,同时通气孔的上侧延伸进两个隔板之间的放置腔内,通气孔的下侧延伸至缓冲海绵层内。
[0009]优选的,所述通气孔的上侧横截面设置为梯形状。
[0010]优选的,所述阻燃层从上往下依次由压缩玻璃离心棉层、玻镁层以及石棉层组合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通过交叉的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形成缓冲效果,这样降低了乘员舱内人员磕碰到该隔音板所带来的疼痛感,对乘员舱内人员形成头部防护的效果,提高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
[0013](2)、该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乘员舱内的有害空气通过缓冲海绵层内的空隙进入到通气孔内,这样两个隔板之间的活性炭颗粒可以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这样降低
了乘员舱内的异味,保障了乘员舱内人员的安全性。
[0014](3)、该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通过将通气孔的上侧横截面设置为梯形状,使得通气孔延伸出第二隔音层的孔直径小于活性炭颗粒的直径,这样避免了活性炭颗粒掉落至通气孔内,也不会影响活性炭颗粒对有害气体的吸收,保障了活性炭颗粒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地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俯视平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阻燃层组成分布图。
[0020]附图标记:1板体、11耐磨层、12第一隔音层、13第二隔音层、14阻燃层、141压缩玻璃离心棉层、142玻镁层、143石棉层、15缓冲海绵层、16隔热涂层、17第一缓冲块、18第二缓冲块、19活性炭颗粒、110通气孔、111 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4]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包括板体1,板体1包括耐磨层11、第一隔音层12、第二隔音层13、阻燃层14与缓冲海绵层15,耐磨层11设置在最顶层,而缓冲海绵层15设置在最底层,因此使得缓冲海绵层15设置在乘员舱的内侧,这样缓冲海绵层15 对乘员舱内的人员头部形成一级缓冲效果,这样降低了乘员舱内人员磕碰到该隔音板所带来的疼痛感,对乘员舱内人员形成头部防护的效果,提高了该静音板的使用效果。
[0026]进一步地,阻燃层14粘接在缓冲海绵层15的上方,而第二隔音层13粘接在阻燃层14的上方,第一隔音层12粘接在耐磨层11的下方,耐磨层11 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涂层16,因
此通过隔热涂层16对该隔音板形成隔热效果,尽量避免了外部热量通过该隔音板进入到乘员舱内。
[0027]进一步地,第一隔音层12与第二隔音层13均通过隔音棉材质制成,因此通过双重隔音设置降低了声音通过板体1传导至驾驶舱内,提高了乘员舱的静音效果,提高了驾车者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的舒适性。
[0028]进一步地,第一隔音层12与第二隔音层1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并且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呈交叉的形式设置,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均通过顺丁橡胶制成,因此通过交叉的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形成二级缓冲效果,进一步提高了该隔音板的头部防护效果。
[0029]进一步地,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下侧夹角相对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以两个为一组并且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隔音层13上的隔板111,两个隔板111之间形成放置腔,两个隔板111之间的放置腔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19,第二隔音层13与阻燃层14内开设有通气孔110,同时通气孔110的上侧延伸进两个隔板111之间的放置腔内,通气孔110的下侧延伸至缓冲海绵层15内,同时通气孔110的上侧横截面设置为梯形状,使得通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包括耐磨层(11)、第一隔音层(12)、第二隔音层(13)、阻燃层(14)与缓冲海绵层(15),耐磨层(11)设置在最顶层,缓冲海绵层(15)设置在最底层,第一隔音层(12)与第二隔音层(1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呈交叉的形式设置,第一缓冲块(17)与第二缓冲块(18)均通过顺丁橡胶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14)粘接在缓冲海绵层(15)的上方,第二隔音层(13)粘接在阻燃层(14)的上方,第一隔音层(12)粘接在耐磨层(11)的下方,耐磨层(11)的外侧设置有隔热涂层(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乘员舱静音性的隔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块(17)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崇盟王飞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冠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