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到器具壁上的热交换器装置(10),包括壳体(12),在壳体中形成一个主流道(18),其中布置有一个液相换热器(20),主流道(18)中还布置有一个风扇(16),该风扇引导气流流过液相换热器(2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提供了一种超压翻盖(50),在过压的情况下,该超压活门允许在液体热交换器(20)前面和空气风扇(16)前面打开,从而形成通向主流道(18)的旁路。该超压翻盖在液相换热器(20)的上游和气流输送机(16)的上游打开,从而从主流道(18)形成旁路。(18)形成旁路。(18)形成旁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固定到设备壁上的热交换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设备壁上的热交换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室内温度,特别是在某些点,会受到室内电器的温度影响。
[0003]DE20 2016 105 077 U1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器,特别是实验室设备的热交换器装置。如说明书中所公开的,通过软管将热交换器连接到实验室设备的排气区域,以冷却由此进入房间的废气。在DE41 11 333 A1中也公开了类似的设计,其中,通过管道系统排出设备的排气,并在冷却后再引入房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装置,该装置具有紧凑的设计,且易于改造以防止该设备(特别是实验室设备)排出的热废气影响室温。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
[0006]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热交换器装置包括其中形成有主流道的壳体,所述主流道中设置有液相换热器。以已知的方式,所述液相换热器具有用于所述冷却液的入口和用于被所述废气加热的所述冷却液的出口。优选地,在实验空间外冷却被加热的冷却液。此外,在主流道上设置了一个气流输送机,该气流输送机用于使气流通过液相换热器。此外,提供超压翻盖,以便在主流道过压时,使得主流道沿热交换器上游和气流输送机上游打开。通过超压翻盖,从主流道形成一个旁路,使其可以绕过气流输送机和液相换热器。该正压设置将确保即使气流输送机故障,来自设备的废气也可以安全地排放到空间内,从而可以直接分散使用设备。因为即使在气流输送机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可靠地避免设备中的热量,并且可以以不打开热交换器装置的方式操作设备。
[0008]此外,提供紧固装置以将热交换器固定到设备壁上。紧固装置和壳体的设计使得将热交换器装置分别连接到给实验室设备的空气出口区域和/或空气入口区域。
[0009]这将尽量减少每个热交换器要处理的热量,即使一个设备有多个空气排放区域。因此,将只需要最少的能量通过液相换热器进行冷却。因此,可以尽可能地防止在冷却过程中形成冷凝水。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可提供滴水盘,用于吸收在液相换热器上形成的冷凝水。还提供气流引导件,使空气从液相换热器的上游分岔并通过滴水盘,从而使滴水盘中的水分被气流吸收并释放回室内空气中。
[0011]这就创造了一种分散冷却空间内设备的废气的方法,可以改造到现有设备,也可以在关键环境中使用,因为上述解决方案不会影响空气的湿度。
[0012]优选地,该壳体具有紧固装置,因此无需使用工具就可以将该壳体可拆卸地固定在设备壁上。当与热交换器装置一起使用时,就无需对整个设备进行重新认证。
[0013]根据优选实施例,紧固装置至少部分地形成为挂钩。这种挂钩可以悬挂在实验室设备上通常提供的检查开口上。
[0014]该紧固装置还可以包括被设计为尼龙搭扣件的紧固装置。这使得可以很容易地连接或拆卸热交换器装置。
[0015]优选地,所述气流引导件由具有开口的金属板形成,该金属板相对于主流道倾斜,从而实现气流的改善分布。优选地,滴水盘的设计方式为,当安装时将它设置在液体冷却器下面。这使其很容易收集任何滴水。
[0016]滴水盘可以具有沿热交换器装置的出口方向的空气挡板,该挡板止于出口的下游,因此直接通过滴水盘的气流将与主流道的气流重新汇集。
[0017]根据上述任何一项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口和流道和气流输送机相互匹配,使得引导至所述滴水盘上的容积流量小于所述主流道的容积流量的20%。这样,任何可能存在的冷凝水都将被室内空气吸收,从而确保将废气冷却到可能的最大程度。
[0018]当气流输送机不工作时,最好将超压翻盖设置为在与动态压力相对应的压力下打开。这确保了即使在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超压翻盖排出废气。
[0019]特别地,将超压翻盖设计为适于绕轴旋转的翻盖,其流入面和重量的选择应确保其在所需超压下会被进入的空气自动打开,但在运行中会提供良好的密封。
[0020]优选地,超压翻盖位于出气板上,该出气板布置在相对于主流道的对角线位置,以便在重力的影响下,超压翻盖可以覆盖出气板。
[0021]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分散冷却室内空气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类型的热交换器装置,一个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到热交换器装置的液体冷却器。
[0022]具体而言,将气流输送机和液相换热器布置为使得液相换热器布置在气流输送机的吸入侧。这种紧凑的设计有利于将其连接到现有实验室设备。
[0023]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特别是多个)上述类型的热交换器装置、用于冷却流经液相换热器的冷却液的冷却单元、以及用于将液相换热器连接到热交换器装置的连接管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装置位于空间内,其中所述冷却单元将热废气排放到空间外,特别地,所述冷却单元位于空间外。
[0024]更特别地,连接管线包括至少一个流体管道,用于运送冷却液;至少一个具有连接件的连接端子,用于将热交换器装置的液相换热器连接到所述流体管道。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装置的液相换热器可以根据需要连接到至少一个连接端子。优选地,连接件具有止回阀以使可以轻松地连接和断开液相换热器,而不会影响操作。优选地,连接件设计为快速释放液压接头。
[0025]连接管线可以是实验室中可能已经存在的冷却回路,连接到热交换器装置的液相换热器。因此,与传统冷却相比,使用现有基础设施,可以显著提高空间冷却的能源效率。
[0026]优选地,连接管线还包括供给管线和回流管线,这些管线通过连接端子连接到冷却装置,在多个热交换器装置连接到连接管线的情况下,多个液相换热器并联连接,使得每个热交换器装置分配到一个连接端子。这样做的好处是连接的所有热交换器装置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流动温度。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热交换器装置布置在一个空间中,并通过连接端子连接到位于包含热交换器装置的空间外部的冷却单元。此外,温度传感器布置在热交换
器装置所在的空间内,该传感器测量空间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传输至冷却单元的控制器。
[0028]优选地,除了温度传感器之外,还可以提供湿度传感器,尤其是湿度计。
[0029]冷却单元的控制器的设置方式应确保流体温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露点温度。在湿度为60%时,流体温度比室温(约24℃)低不超过8℃。这样,可以轻松集中地调整多个分散式热交换器装置的冷却能力。这确保了只会将设备排出的空气冷却到形成最少的冷凝水的程度。
[0030]从冷却单元回收的热能优选地可以以热回收方式反馈至加热电路,或者以其他方式用于能量回收。
[0031]优选地,连接管线还包括容纳温度传感器的基端,温度传感器通过基端连接到冷却单元的控制器。
[0032]基端还可以具有用于电源输入的接头,该电源可用于向连接终端供电,以便向气流输送机,尤其是设计为电风扇的气流输送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连接到设备壁的热交换器装置(10),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中形成有主流道(18),所述主流道(18)中设置有液相换热器(20),所述主流道(18)中还设置有气流输送机(16),所述气流输送机(16)使气流通过所述液相换热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装置还包括超压翻盖(50),在过压的情况下,所述超压翻盖在所述液相换热器(20)的上游和所述气流输送机(16)的上游打开,从而从所述主流道(18)形成旁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滴水盘(40)和气流引导件(42),所述滴水盘用于吸收液相换热器(20)上形成的冷凝水,所述气流引导件用于使空气从所述液相换热器(20)的上游分岔并通过所述滴水盘(40),从而使气流吸收所述滴水盘(40)中的水分。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包括紧固装置(54),用于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将所述壳体(12)可拆卸地固定到设备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挂钩(54)。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尼龙搭扣件。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引导件(42)为具有开口的金属板。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所述主流道(18)和所述气流输送机(16)互相匹配,使得引导至所述滴水盘(42)上的容积流量小于所述主流道(18)容积流量的20%。8.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压力对应于所述气流输送机(16)不工作时的动态压力时,打开所述超压翻盖(50)。9.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气流输送机(16)和所述液相换热器(20)布置为使所述液相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气流输送机(16)的吸入侧。10.一种冷却系统,包括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器装置、用于冷却流经所述液相换热器(74a,74b,74c)的冷却液的冷却单元(100)、以及用于连接所述液相换热器(74a,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劳斯古恩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斯黑蒂希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