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34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6
本公开涉及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及其应用,所述免疫调节剂是结合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及其应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免疫调节剂的开发及其应用,特别是结合程序性死亡配体1(PD

L1)抗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PD

L1为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其为两种用于程序性死亡1(PD

1)的已知配体之一,认为其在免疫调节和维持外周耐受性中起重要作用。已在许多免疫细胞的表面上观察到PD

L1的表达,所述免疫细胞包括未处理淋巴细胞和活化B和T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同上)。此外,PD

L1 mRNA由非淋巴组织(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肌细胞)以及在扁桃体和胎盘组织中表达。
[0003]尽管免疫检查点疗法在一部分患者中获得了持久的缓解,但是,目前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

4、PD

1或PD

L1单抗),仅对约15%

40%的患者有效(Ribas,A.and J.D.Wolchok,Cancer immunotherapy using checkpoint blockade.Science,2018.359(6382):p.1350

1355)。研究发现,对免疫疗法有反应的肿瘤组织中,通常肿瘤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浸润水平较高;而对免疫治疗无反应的肿瘤,通常内部缺乏有效活化的T淋巴细胞(Gajewski,T.F.,The Next Hurdle in Cancer Immunotherapy:Overcoming the Non

T

Cell

Inflamed Tumor Microenvironment.Semin Oncol,2015.42(4):p.663

71)。
[0004]研究发现,对PD

L1抗体atezolizumab治疗无反应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其肿瘤组织中TGFβ通路相关基因(TGFB1和TGFBR2)表达上调。将TGFβ中和抗体和PD

L1抗体联用,在小鼠EMT6乳腺癌和MC38结肠癌模型中,可诱导CD8+T细胞浸润和肿瘤消退,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PD

L1抗体(Mariathasan,S.,et al.,TGFbeta attenuates tumour response to PD

L1 blockade by contributing to exclusion of T cells.Nature,2018.554(7693):p.544

548)。
[0005]另一项研究显示,发生WNT、EGFR、p53和TGFβ通路突变的纯合小鼠体内产生了类似人类免疫排斥型的结肠癌肿瘤,肿瘤细胞周围高水平的TGFβ主要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产生。使用TGFβ受体1激酶抑制剂,可以减少肿瘤的转移灶数量,增加肿瘤组织CD4+T细胞和T

bet+淋巴细胞浸润。TGFβ抑制剂与PD

L1抗体联合治疗,可诱导产生明显的免疫应答,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Tauriello,D.V.F.,et al.,TGFbeta drives immune evasion in genetically reconstituted colon cancer metastasis.Nature,2018.554(7693):p.538

543)。
[0006]TGFβ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TGFβ1、TGFβ2和TGFβ3,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凋亡、迁移和免疫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二聚体与细胞膜上的II型受体TGFBR2和I型受体TGFBR1结合后,诱导受体激酶活化,招募下游Smad蛋白,聚集在细胞核内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0007]一般认为TGFβ在肿瘤发生早期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在晚期则转变成肿瘤促进因
子。TGFβ受体下游的信号转导分子Smad可调控DAPK、GADD45β、BIM和SHIP等凋亡基因的表达,引发细胞凋亡,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但随着肿瘤细胞内突变的积累,尤其TGFβ受体或其下游的Smad基因突变,可导致其抑制作用减弱;TGFβ可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间充质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和源自骨髓的干细胞等细胞表面的TGFβ受体,影响微环境的纤维化、血管生产和免疫细胞浸润(Neuzillet,C.,et al.,Perspectives of TGF

beta inhibition in pancreatic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Oncotarget,2014.5(1):p.78

94);同时,TGFβ可阻断未成熟的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促进其向Treg亚群的转化,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TGFβ还可促进上皮细胞间质转型,从而获得侵袭和迁移的能力。
[0008]由于TGFβ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一种新的策略是利用肿瘤靶向抗体与TGFβ抑制剂(如TGFβ受体)形成融合蛋白,可以定向改造肿瘤微环境,同时避免系统性抑制TGFβ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0009]中国专利申请CN104334573A中,将抗EGFR1等抗体与II型受体TGFBR2胞外区连接形成融合蛋白,利用靶向抗体将TGFBR2定位到肿瘤,以抵消肿瘤微环境中TGFβ作用产生的免疫耐受。
[0010]中国专利申请CN106103488A中,将抗PD

L1抗体通过柔性接头G4S与TGFBR2胞外区连接,通过抵消TGFβ免疫抑制作用,同时阻断PD

1/PD

L1检查点,以进一步释放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0011]PCT申请WO2018205985A1中披露了一种方法,将与PD

L1抗体连接的TGFBR2胞外区N端截短14

26个连续氨基酸,可以增加生产过程中融合蛋白的稳定性或表达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一种新的具有高阻断活性的鼠源PD

L1抗体及其人源化抗体,并将所述PD

L1抗体通过柔性接头与更稳定的TGFBR2异构体(突变体)进行连接,形成一种新型双功能抗体。该新型双功能抗体可通过阻断PD

L1与PD

1的相互作用,释放T细胞抗肿瘤活性,同时有效阻断肿瘤微环境中TGF

β激活smad信号通路引起的免疫抑制,有助于在原本无反应的肿瘤中诱导有效而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0013]在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结合PD

L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PD

L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包含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3、4、15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CDR,和/或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7、8、9、20或任何变体的重链CDR。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包含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15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CDR1,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CDR2,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CDR3;和/或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7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CDR1,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8、20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CDR2,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9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CDR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包含选自下列的重链和轻链的CDR组合:(1)分别包含SEQ ID NO:2、3、4的轻链CDR、CDR及CDR序列,和/或分别包含SEQ ID NO:7、8、9的重链CDR、CDR及CDR序列;(2)分别包含SEQ ID NO:2、3、4的轻链CDR、CDR及CDR序列,和/或分别包含SEQ ID NO:7、20、9的重链CDR、CDR及CDR序列;(3)分别包含SEQ ID NO:15、3、4的轻链CDR、CDR及CDR序列,和/或分别包含SEQ ID NO:7、8、9的重链CDR、CDR及CDR序列;(4)分别包含SEQ ID NO:15、3、4的轻链CDR、CDR及CDR序列,和/或分别包含SEQ ID NO:7、20、9的重链CDR、CDR及CDR序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包含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11、13轻链可变区和/或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6、16、18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可变区;优选地,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SEQ ID NO:6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可变区;优选地,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1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6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可变区;优选地,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1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可变区;优选地,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3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6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可变区;优选地,其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3或其任何变体的轻链可变区,和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8或其任何变体的重链可变区。5.一种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分子,其包含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结合PD

L1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6.一种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其包含:a)融合多肽部分,所述融合多肽部分包含抗体的重链部分和TGFbRII部分,所述抗体的重链部分包含重链或所述重链的抗原结合部分,所述TGFbRII部分包含TGFbRII或所述TGFbRII的TGFβ结合部分;和b)抗体的轻链部分,所述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所述抗体的轻链或所述轻链的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体为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结合PD

L1的抗体;
优选地,所述抗体的重链部分的C末端与所述TGFbRII部分的N末端连接;更优选地,所述连接是通过接头连接;优选地,所述接头是G4S或G(G4S)3G;优选地,所述TGFbRII包含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21、23、25、27、29或其任何变体的序列;优选地,所述TGFbRII的TGFβ结合部分包含TGFbRII胞外结构域片段;优选地,所述胞外结构域片段包含选自胞外结构域第1

200位氨基酸的片段;优选地,所述胞外结构域片段为SEQ ID NO.23所示第24

159位的氨基酸片段或其变体,优选地,所述变体存在Lys30Glu突变和/或Asn34Ser突变;优选地,所述胞外结构域片段为SEQ ID NO.27所示第1

124位的氨基酸片段或其变体,优选地,所述变体存在Asn7Ser突变;优选地,所述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多肽包含选自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1、35、37、39、41或其任何变体的序列;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3;更优选地,所述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1和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3;更优选地,所述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5和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3;更优选地,所述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7和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3;更优选地,所述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9和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3;更优选地,所述PDL1

TGFbRII抗体融合蛋白的融合多肽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41和抗体的轻链部分包含氨基酸序列SEQ ID NO:33。7.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分子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体融合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是人源化的。8.编码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分子、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体融合蛋白、权利要求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陈博王常玉陈绪虹
申请(专利权)人:康诺亚生物医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