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421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8 10:24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单车,其包括前轮、后轮、车体、辅助轮机构和驱动电机,辅助轮机构位于前轮和后轮之间并且包括沿车体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车体的至少两个辅助轮,车体包括车架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车架本体前后两侧的前管柱、后管柱,前管柱的底端连接前轮,后管柱的底端连接后轮,前管柱和后管柱中的至少一者可升降地设置于车架本体,以使电动单车具有前轮和后轮共同着地的常规骑行状态以及前轮和后轮中的一者与辅助轮共同着地的自动行驶状态,处于自动行驶状态中的前轮和后轮中至少着地的一者由驱动电机驱动。上述的方案能够在几乎不耗费能耗的情况下,维持自动行驶状态的电动单车的平衡,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电动单车的续航里程。里程。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单车


[0001]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
,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单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智能配送行业中的无人配送车逐渐成为技术热点。无人配送车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有效地提升处理量。目前两轮无人配送车(简称电动单车)中主要使用车身内部的陀螺仪来保持平衡,在自动行驶时,陀螺仪需要始终保持运转,这样会消耗较多的电量,从而使得两轮无人配送车的续航能力也远小于普通电单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单车,在基本维持电动单车的平衡的同时,还不会额外过多地增加电动单车的能耗。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单车,其包括前轮、后轮、车体、辅助轮机构和驱动电机,所述辅助轮机构位于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之间,并且包括沿所述车体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至少两个辅助轮,所述车体包括车架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前后两侧的前管柱、后管柱,所述前管柱的底端连接所述前轮,所述后管柱的底端连接所述后轮,所述前管柱和所述后管柱中的至少一者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以使所述电动单车具有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共同着地的常规骑行状态以及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中的一者与所述辅助轮共同着地的自动行驶状态,处于自动行驶状态中的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中至少着地的一者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
[0005]可选地,所述车体还包括管柱驱动机构,以使得所述电动单车在所述常规骑行状态和所述自动行驶状态之间切换,
[0006]在所述常规骑行状态,所述管柱驱动机构锁止所述前管柱和后管柱,以使得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共同着地,
[0007]在所述自动行驶状态,所述管柱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前管柱或所述后管柱中的一者上升并锁止,以使所述前轮或所述后轮与所述辅助轮共同着地。
[0008]可选地,所述管柱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前管柱升降的第一管柱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管柱驱动机构包括过渡件和第一致动件,所述前管柱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过渡件,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过渡件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过渡件上下移动,所述前管柱和所述过渡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过渡件沿所述前管柱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过渡件在上升时带动所述前管柱上升。
[0009]可选地,所述过渡件为套筒,所述前管柱穿设于所述套筒的中心圆孔。
[0010]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前管柱的外壁和所述套筒的内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滑动配合的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构造成能够沿所述前管柱和套筒的周向引导所述凸起滑动。
[0011]可选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套筒的上端面上,并且围绕所述中心圆孔设置,所述凸
起为位于所述前管柱的外壁的环形凸起以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件包括与所述过渡件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致动件和所述过渡件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前管柱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过渡件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致动件传动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车架本体的前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管柱安装孔,所述过渡件为套筒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柱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致动件邻近所述第一管柱安装孔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套筒和所述车架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结构,以对所述套筒的升降进行导向。
[0015]可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相配合的导向块和导向槽,所述第一管柱安装孔的内壁和所述套筒的外壁中的一者设置有所述导向块,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块配合的所述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和所述导向槽中至少一者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管柱安装孔包括沿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所述第二孔段的上方,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所述套筒与所述第一孔段配合。
[0017]可选地,所述车架本体包括位于后侧的第二管柱安装孔,所述电动单车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后管柱升降的第二致动件,所述后管柱可升降地穿设于所述第二管柱安装孔,所述第二致动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并且与所述后管柱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后管柱升降。
[0018]可选地,所述第二致动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后管柱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后管柱的外壁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0019]可选地,所述前管柱和所述后管柱均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所述电动单车还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在上下方向上的跳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管柱驱动机构信号连接。
[0020]可选地,所述辅助轮机构还包括转向电机和同步转向机构,所述车体左右两侧的所述辅助轮通过所述同步转向机构与所述转向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同步转向机构为平面连杆机构,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曲柄,所述转向电机与所述曲柄的中心传动连接,所述曲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依次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绕垂直方向延伸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并且所述第二连杆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辅助轮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曲柄的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依次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绕垂直方向延伸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并且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对应的辅助轮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关于所述曲柄的中心180
°
对称设置。
[0021]可选地,所述前管柱和所述后管柱二者均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所述电动单车还包括脚撑,所述辅助轮和所述脚撑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的下部,以共同支撑前轮和后轮悬空的所述电动单车。
[0022]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轮毂电机,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轮毂电机。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后轮或前轮和电动单车左右两侧的辅助轮共同形成对支撑电动单车的稳定的三角支撑结构,电动单车在处于自动行驶状态时不会出现倾倒,从而能够维持电动单车的平衡。因此,上述的方案能够在几乎不耗费能耗的情况下,维持自动行驶状态的电动单车的平衡,从而能够显著提高电动单车的续航里程。另外,本公开中的电动单车能够在常规骑行状态和自动行驶状态之间切换,既能够实现由使用者来控制平衡的常规骑行状态,也能够实现自动平衡的自动行驶状态,从而拓展了电动单车的使用场景,既能够应用于人们的常规骑行,也能够应用于无人配送等场景。
[002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10)、后轮(20)、车体(30)、辅助轮机构(40)和驱动电机,所述辅助轮机构(40)位于所述前轮(10)和所述后轮(20)之间,并且包括沿所述车体(3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车体(30)的至少两个辅助轮(48),所述车体(30)包括车架本体(3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31)前后两侧的前管柱(32)、后管柱(33),所述前管柱(32)的底端连接所述前轮(10),所述后管柱(33)的底端连接所述后轮(20),所述前管柱(32)和所述后管柱(33)中的至少一者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车架本体(31),以使所述电动单车(100)具有所述前轮(10)和所述后轮(20)共同着地的常规骑行状态以及所述前轮(10)和所述后轮(20)中的一者与所述辅助轮(48)共同着地的自动行驶状态,处于自动行驶状态中的所述前轮(10)和所述后轮(20)中至少着地的一者由所述驱动电机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30)还包括管柱驱动机构(50),以使得所述电动单车(100)在所述常规骑行状态和所述自动行驶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常规骑行状态,所述管柱驱动机构(50)锁止所述前管柱(32)和后管柱(33),以使得所述前轮(10)和所述后轮(20)共同着地,在所述自动行驶状态,所述管柱驱动机构(50)驱动所述前管柱(32)或所述后管柱(33)中的一者上升并锁止,以使所述前轮(10)或所述后轮(20)与所述辅助轮(48)共同着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驱动机构(50)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前管柱(32)升降的第一管柱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管柱驱动机构包括过渡件(81)和第一致动件,所述前管柱(3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过渡件(81),所述第一致动件与所述过渡件(81)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过渡件(81)上下移动,所述前管柱(32)和所述过渡件(8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60),所述限位结构(60)用于限制所述过渡件(81)沿所述前管柱(32)的轴线方向向上移动,以使得所述过渡件(81)在上升时带动所述前管柱(32)上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件(81)为套筒,所述前管柱(32)穿设于所述套筒的中心圆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60)包括相配合的凸起和凹槽,所述前管柱(32)的外壁和所述套筒的内壁中的一者上设置有所述凸起,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滑动配合的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构造成能够沿所述前管柱(32)和套筒的周向引导所述凸起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套筒的上端面上,并且围绕所述中心圆孔设置,所述凸起为位于所述前管柱(32)的外壁的环形凸起以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件包括与所述过渡件(81)传动连接的第一电机(93)。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动件和所述过渡件(81)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82)和第一齿条(83),所述第一齿条(83)沿所述前管柱(32)的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过渡件(81)上,所述第一齿轮(82)与所述第一致动件传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31)的前侧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管柱安装孔(311),所述过渡件(81)为套筒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柱安装孔(311)内,所述第一致动件邻近所述第一管柱安装孔(311)的侧壁设置且所述套
筒和所述车架本体(31)之间还设置有导向结构,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卢二宝夏华夏李树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