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保护结构及双金属全容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90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保护结构及双金属全容罐,属于低温储罐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双金属全容罐不能有效规避漏冷现象的问题。本角保护结构,包括角保护筒体和角保护底板,角保护底板与主容器底板之间设有上部绝热结构,角保护底板与次容器底板之间设有下部绝热结构,角保护筒体与次容器筒体之间设有垂直绝热结构,垂直绝热结构与下部绝热结构无缝连接,角保护底板通过过渡板与角保护筒体连接;双金属全容罐,包括上述角保护结构。将角保护筒体与角保护底板的直角直连调整为通过过渡板连接,加大了角保护底板与次容器筒体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有效的距离防护。成了有效的距离防护。成了有效的距离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保护结构及双金属全容罐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低温储罐
,涉及一种角保护结构及双金属全容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低温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大型低温常压储存设备的设计、建造技术也日趋成熟,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逐步提升,设备结构也由单容罐逐步向全容罐演变。目前,国内外对于全容罐的分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预应力混凝土储罐,另一种是双金属全容储罐。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储罐的建造周期长、造价高,而双金属全容罐的建造周期相对较短,造价相对低,对于储存规模在5万m3以下液化工厂、调峰站、储备站等项目,大多数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双金属全容罐。
[0003]对于双金属全容罐,角保护结构是其核心技术之一。角保护结构的设置,是用于主容器泄漏时,防止次容器由于受到低温冲击产生不可控裂纹,并保护储罐基础免受低温损伤。角保护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储罐建造的便利性、吹扫的效率、性能的优越性以及事故工况下的安全性。
[0004]现有角保护结构在角保护底板高度处普遍存在漏冷现象,导致次容器筒体下部结露或结霜,除了影响外观外,对储罐整体绝热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角保护结构所处位置是筒体夹层和底部绝热层相互重叠之处,是冷量比较集中的位置,该处温度相对筒体夹层和底部绝热层更低;2、角保护底板是珠光砂和泡沫玻璃砖的分界面,在角保护结构中是一条直导传冷通道,导致角保护筒体与角保护底板连接处温度偏低;3、在角保护侧壁泡沫玻璃砖施工时,由于玻璃砖之间存在缝隙,尽管采用了低温胶进行密封和玻璃纤维棉进行填塞,但是由于施工、检测存在很多盲点,投用后仍然无法规避漏冷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规避漏冷现象出现的角保护结构;还提出了一种设有该角保护结构的双金属全容罐。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角保护结构,包括角保护筒体和角保护底板,所述角保护底板与主容器底板之间设有上部绝热结构,所述角保护底板与次容器底板之间设有下部绝热结构,所述角保护筒体与次容器筒体之间设有垂直绝热结构,所述垂直绝热结构与下部绝热结构无缝连接,所述角保护底板通过过渡板与角保护筒体连接。
[0008]过渡板环绕角保护底板设置,将角保护筒体与角保护底板的直角直连调整为通过过渡板连接,加大了角保护底板与次容器筒体之间的距离,形成了有效的距离防护。
[0009]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过渡板的纵向截面呈弧形。过渡板的下端与角保护底板带垫板对焊连接,其上端与角保护筒体带垫板对焊连接。在一些其他方式中,过渡板的纵向截面为直线,同样能形成距离防护。
[0010]为了达到有效隔冷的目的,所述过渡板的下方设有绝热托板。
[0011]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垂直绝热结构包括设于角保护筒体与次容器筒体之间的第一绝热层、设于第一绝热层与次容器筒体之间的第二绝热层以及设于第一绝热层上端的角保护盖板,所述第二绝热层的上端与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绝热层之间设有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一绝热层的上端与角保护盖板之间设有第二过渡层。
[0012]在角保护筒体与次容器筒体之间设置多层第一绝热层,第一绝热层由若干泡沫玻璃砖或聚氨酯绝热块堆砌而成,泡沫玻璃砖或聚氨酯绝热块和与之相邻层设置的泡沫玻璃砖或聚氨酯绝热块之间错缝安装,宽度及高度方向的错缝距离≥150mm。每层的泡沫玻璃砖或聚氨酯绝热块间的缝隙不大于2mm,并采用低温胶进行封结。在角保护底板高度处,泡沫玻璃砖或聚氨酯绝热块在高度方向的对接位置至少偏离角保护底板100mm以上,即在高度方向距离角保护底板垂直距离最近的对接位置至角保护底板的垂直距离都要大于100mm。
[0013]第二绝热层为绝热板,或者喷涂在次容器筒体内壁的绝热涂料。绝热板可采用真空绝热板、气凝胶板、PIR绝热板或PU绝热板等,绝热板与绝热板之间采用搭接过渡,并采用低温胶粘结。
[0014]第一过渡层和第二过渡层均为玻璃纤维棉。
[0015]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下部绝热结构包括设于次容器底板上的第一找平层、设于第一找平层上方的第二找平层以及设于第一找平层与第二找平层之间的第三绝热层,所述角保护底板设于第二找平层上。第一找平层和第二找平层均为混凝土找平层;第三绝热层由多层泡沫玻璃砖铺设而成,泡沫玻璃砖需错缝铺设,长度和宽度方向错缝距离≥150mm,缝隙须控制在2mm以内。
[0016]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三绝热层与第一找平层和/或第二找平层之间设有第一防漏冷层。
[0017]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三绝热层为多层且沿上下方向层叠设置,两相邻设置的第三绝热层之间也设有第一防漏冷层。
[0018]第三绝热层由若干泡沫玻璃砖拼接而成,泡沫玻璃砖和与之相邻设置的泡沫玻璃砖之间错缝安装,错缝距离≥150mm。泡沫玻璃砖的缝隙不大于2mm。
[0019]位于最上层的第一防漏冷层由多块沥青毡采用搭接形式进行连接,搭接量至少50mm,搭接处用喷火枪熔合,加压使其粘结。其余第一防漏冷层由多块沥青毡对接而成,对接间隙不大于0.5mm,并采用铝箔胶带进行封结。
[0020]绝热托板和第二找平层均设于最上方的第一防漏冷层上,第二找平层和绝热托板无缝对接,绝热托板的侧部与第一绝热层无缝对接,第一防漏冷层和第三绝热层均与第一绝热层无缝对接。
[0021]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上部绝热结构包括设于角保护底板上的第三找平层、设于第三找平层上方的第四找平层以及设于第三找平层与第四找平层之间的圈梁,主容器底板设于第四找平层上,所述第四找平层设于圈梁上,所述圈梁下方与第三找平层之间以及圈梁内侧设有第四绝热层。
[0022]在上述角保护结构中,所述第三找平层与第四绝热层之间和/或第四绝热层与圈梁之间和/或圈梁与第四找平层之间设有第二防漏冷层。
[0023]当第三找平层与第四绝热层和第四绝热层与圈梁和圈梁与第四找平层之间均设
有第二防漏冷层时,位于最上层的第二防漏冷层由多块沥青毡采用搭接形式进行连接,搭接量至少50mm,搭接处用喷火枪熔合,加压使其粘结。其余第二防漏冷层由多块沥青毡对接而成,对接间隙不大于0.5mm,并采用铝箔胶带进行封结。
[0024]第三找平层和第四找平层均为混凝土找平层。圈梁为珠光砂混凝土圈梁,珠光砂混凝土圈梁之间的缝隙小于6mm,在缝隙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棉。第四绝热层由若干泡沫玻璃砖拼接而成,泡沫玻璃砖之间的缝隙不大于2mm。
[0025]珠光砂混凝土圈梁采用“厂内预制、现场安装”的形式,在一些其他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现场整体浇筑成型。
[0026]双金属全容罐,包括主容器、次容器以及上述角保护结构,所述主容器包括主容器筒体、设于主容器筒体底部的主容器底板,所述次容器包括次容器筒体、设于次容器筒体底部的次容器底板以及设于次容器筒体顶部的拱顶,所述拱顶的下方悬挂有悬顶。
[0027]主容器泄漏时,角保护结构用于防止次容器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角保护筒体(11)和角保护底板(12),所述角保护底板(12)与主容器底板(21)之间设有上部绝热结构,所述角保护底板(12)与次容器底板(31)之间设有下部绝热结构,所述角保护筒体(11)与次容器筒体(32)之间设有垂直绝热结构,所述垂直绝热结构与下部绝热结构无缝连接,所述角保护底板(12)通过过渡板(13)与角保护筒体(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13)的下方设有绝热托板(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角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13)的纵向截面呈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角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绝热结构包括设于角保护筒体(11)与次容器筒体(32)之间的第一绝热层(51)、设于第一绝热层(51)与次容器筒体(32)之间的第二绝热层(52)以及设于第一绝热层(51)上端的角保护盖板(53),所述第二绝热层(52)的上端与位于其上方的第一绝热层(51)之间设有第一过渡层(54),所述第一绝热层(51)的上端与角保护盖板(53)之间设有第二过渡层(55)。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角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绝热结构包括设于次容器底板(31)上的第一找平层(61)、设于第一找平层(61)上方的第二找平层(62)以及设于第一找平层(61)与第二找平层(62)之间的第三绝热层(63),所述角保护底板(12)设于第二找平层(62)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耐德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