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R4、功率开关管M1、M2、采样电阻R8、放电三极管Q1、隔离二极管D3、晶闸管S1、光耦P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样到过流信号时,通过导通晶闸管,触发光耦工作,将功率开关管箝位在截止状态,从而避免功率开关管因电流过大而被烧坏,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性能,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功率开关管(MOS管)组成的桥式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当信 号源Vgl来一脉冲信号时,通过限流电阻R1、 R2驱动功率开关管M1正常工 作,当信号源Vgl脉沖跳变时,功率开关管M1通过电阻R2、加速二极管D1 快速放电;同样当信号源Vg2来一脉冲信号时,通过限流电阻R3、 R4驱动功 率开关管M2正常工作,当信号源Vg2脉沖跳变时,功率开关管M2通过电阻 R3、加速二才及管D2快速;j文电。但是,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当功率开关管出现过流时,现有的桥式驱动电 路没有相应的保护电路,容易造成功率开关管被烧坏,电路无法正常工作,一 方面降低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维护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 R4、功率开关管Ml、 M2;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信号源Vgl端,另一端电连接在功率开关管 Ml的栅极,其源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漏极相连,限流电阻R4的一端电连 接在信号源Vg2端,另一端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还包括采样电阻R8、放电三极管Q1、隔离二极管D3、晶闸管S1、光耦 Pl;所述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通过采样电阻R8接地G2;所述放电三极管 Ql的集电极连接在限流电阻R1与功率开关管Ml的栅极之间,其发射极连接 在所述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隔离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Gl;所述晶闸管 S1的阴极接地G2,其阳极电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上,所述晶闸管S1的控制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光耦Pl发射端二极管的阳极 电连接在电压控制端VCC,阴极连接在晶闸管Sl的阳极,所迷光耦P1接收 端的集电极与信号源Vgl电连接,其发射极连接在放电三极管Ql的基极。其中,进一步包括滤波电容C1、限流电阻R7;所述限流电阻R7的一端 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另一端通过滤波电容Cl连接在地G2端,所 述晶闸管Sl的控制极连接在滤波电容C1和限流电阻R7的中点。其中,进一步包括限流电阻R9,所述限流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光耦Pl 发射端二极管的阳极,另一端接电压控制端VCC。其中,进一步包括限流电阻R6,所述限流电阻R6的一端连接在放电三极 管Q1的基极,另一端接地G1。其中,进一步包括加速二极管Dl、 D2,所述加速二极管Dl的阴极连接 在信号源Vgl端,其阳极连接在限流电阻R1和放电三极管Ql的接点上;所 述加速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在信号源Vg2端,其阳极连接在限流电阻R4 与功率开关管M2的中点。其中,进一步包括限流电阻R2、 R3,所述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在加 速二极管D1的阳极,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M1的栅极相连;所述限流电阻R3 的一端连接在信号源Vg2,另一端连接在加速二极管D2的阴极。其中,进一步包括隔离二极管D4,所述隔离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在限 流电阻R4与功率开关管M2的中点,其阴极与晶闸管Sl的阳极相连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采样到过流信号时,通过导通晶闸 管,触发光耦工作,将功率开关管箝位在截止状态,从而避免功率开关管因电 流过大而被烧坏,大大提高了电路的工作性能,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桥式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对本技术进一步理解,现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纟田描述。请参阅图2所示,包括加速二极管D1、 D2、功率开关管M1、 M2、放电 三极管Q1、光耦P1、隔离二极管D3、 D4、晶闸管S1、采样电阻R8;加速 二极管D1与限流电阻R1并联后,其阴极连接在信号源Vgl端,阳极A端通 过限流电阻R2连冲妾在功率开关管Ml的栅极,其源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漏 极相连,加速二极管D2与限流电阻R4并联后,其阴极通过限流电阻R3连接 在信号源Vg2端,阳极B端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其源极通过采样 电阻R8接地;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还通过电阻R7与滤波电容C1的一端相 连,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才委信号源Vg2的地端G2;电源控制端VCC通过电阻R9连接在光耦接收端二极管的阳极,其阴极 连接在隔离二极管D4的阴极,隔离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在B端,晶闸管S1 的阳极与隔离二极管D4的阴极相连,其阴极接信号源Vg2的地端G2,晶闸 管Sl的控制极连^"在电阻R7与滤波电容C1的中点,光耦发射端的集电极通 过限流电阻R6连接在信号源Vgl端,光耦发射端的发射极连接在放电三极管 Ql的基极,放电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加速二极管Dl的阳极A端相连,发 射极连接在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隔离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限流电阻R6 一端连接在放电三极管Ql的基极,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中当采样电阻R8采样到有过流信号时,晶闸管S1导通,功 率开关管M2的B点电位被箝位在低电平,功率开关管M2截止,同样功率开 关管Ml的A点电位通过光耦Pl被箝位在低电平,功率开关管Ml截止,当 障碍消除,手动重新启动控制电源VCC后,晶闸管S1截止,功率开关管M1、 M2又处于正常工作。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进行了详细介绍,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 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R4、功率开关管M1、M2;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信号源Vg1端,另一端电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1的栅极,其源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漏极相连,限流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在信号源Vg2端,另一端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样电阻R8、放电三极管Q1、隔离二极管D3、晶闸管S1、光耦P1;所述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通过采样电阻R8接地G2;所述放电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限流电阻R1与功率开关管M1的栅极之间,其发射极连接在所述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隔离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G1;所述晶闸管S1的阴极接地G2,其阳极电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上,所述晶闸管S1的控制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光耦P1发射端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在电压控制端VCC,阴极连接在晶闸管S1的阳极,所述光耦P1接收端的集电极与信号源Vg1电连接,其发射极连接在放电三极管Q1的基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 括滤波电容Cl、限流电阻R7;所述限流电阻R7的一端连接在功率开关管 M2的源极,另一端通过滤波电容C1连接在地G2端,所述晶闸管S1的控制 极连接在滤:波电容C1和限流电阻R7的中点。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 括限流电阻R9,所述限流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光耦Pl发射端二才及管的阳极, 另一端接电压控制端VCC。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 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流自锁桥式驱动电路,包括限流电阻R1、R4、功率开关管M1、M2;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在信号源Vg1端,另一端电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1的栅极,其源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漏极相连,限流电阻R4的一端电连接在信号源Vg2端,另一端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样电阻R8、放电三极管Q1、隔离二极管D3、晶闸管S1、光耦P1;所述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通过采样电阻R8接地G2;所述放电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在限流电阻R1与功率开关管M1的栅极之间,其发射极连接在所述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隔离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G1;所述晶闸管S1的阴极接地G2,其阳极电连接在功率开关管M2的栅极上,所述晶闸管S1的控制极与功率开关管M2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光耦P1发射端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在电压控制端VCC,阴极连接在晶闸管S1的阳极,所述光耦P1接收端的集电极与信号源Vg1电连接,其发射极连接在放电三极管Q1的基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麦格米特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