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66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包括有供轴承内圈滚动的料道,料道倾斜设置,料道上先后设置有第一检测段和第二检测段,第一检测段上设置有翻转组件和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对应轴承内圈小端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一限位柱的高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小端高度并小于轴承内圈的大段高度,翻转组件用于将受限位的轴承内圈沿其直径线旋转半周并复位,第二检测段上设置有排错组件和第二限位柱,第二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排错组件用于将受限位的轴承内圈送出料道。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并能够进行处理的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机械旋转运动的重要零部件,几乎所有的旋转运动机构都离不开轴承,应用十分的广泛,而为了满足不同旋转运动机构的需求,轴承的种类也十分的多,其中的一部分类型的轴承内圈是包括有大端和小端的,如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该类型的轴承内圈在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内圈用于构成滚道的外径表面进行磨削,现有技术的加工过程一般是先采用电磁无心夹具来固定内圈,轴承内圈通过料道在重力下按照固定的方向滚动到电磁无心夹具位置,工件夹持好后砂轮按设计的磨削工步靠近轴承内圈,这要求每一只通过料道输送到电磁无心夹具位置的轴承内圈必须方向一致,且不可混入其他型号轴承内圈,否则就会撞车(砂轮与轴承内圈碰撞),在进料的环节中,存在因为人为疏忽,或者传送运输带轮的异常导致本应该按一定方向到达加工磨削工位的内圈方向反了,或者混入其他相近规格型号的轴承内圈,因为轴承磨削的砂轮是经过金刚滚轮修整成形的,形状与磨削面形状完全吻合,反向到达的加工内圈或规格不同的内圈,由于无法与砂轮磨削面形状吻合,又因为设备的磨削加工是根据砂轮与正常产品的距离来设置砂轮进给速度,在砂轮未接触到正常产品时将会以比较高的速度到达磨削位置,而异常放反的内圈常常在砂轮快速靠近过程中就接触轴承内圈,可能导致砂轮撞坏、工件报废、砂轮磨削面异常,而考虑到轴承内圈加工基本是全自动进行,设备发生异常时常常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甚至影响到设备后续使用时的精度和加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检测并能够进行处理的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包括有供轴承内圈滚动的料道,所述的料道倾斜设置,所述的料道上先后设置有第一检测段和第二检测段,所述的第一检测段上设置有翻转组件和第一限位柱,所述的第一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对应轴承内圈小端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一限位柱的高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小端高度并小于轴承内圈的大端高度,所述的翻转组件用于将受限位的轴承内圈沿其直径线旋转半周,所述的第二检测段上设置有排错组件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的第二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二限位柱的高度小于轴承内圈小端与第二检测段底面的间距,所述的排错组件用于将受限位的轴承内圈送出料道。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在用于输送轴承内圈的料道上先后设置第一检测段和第二检测段,在第一检测段上设置翻转组件和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对应轴承内圈小端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一限位柱的高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小端高度并小于轴承内圈的大端高度,能够对放反或部分规格错误的轴承内圈进行限位,之后由翻转
组件对内圈沿其直径线旋转半周,使受到限位的轴承内圈翻转、摆正,之后让轴承内圈继续向下滚动;而在通过第一检测段的轴承内圈中,还存规格小于标准规格也能通过的情况,在进入后设置的第二检测段中,由于第二检测端处设置有第二限位柱,且第二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二限位柱的高度小于轴承内圈小端与第二检测段底面的间距,能够对该种错误情况的轴承内圈进行限位,之后通过排错组件将受限的轴承内圈送出料道,自动检测并能够进行处理,极大的降低了意外的风险,也无需操作人员停机调整的情况,安全、实用、效率更高。
[0006]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检测段和料道分体设置,所述的所述的翻转组件包括有转动杆和第一感应件,所述的转动杆连接在第一检测段中部的底面处,且转动杆能够带动第一检测段转动半周并于之后复位,所述的第一感应件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
[0007]通过进一步设置,设置转动杆和第一感应件,第一感应件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轴承内圈在第一限位柱处受限时,第一感应件输出信号,之后由接收到指令的转动杆将与料道分体设置的第一检测段进行旋转半周,转动后的第一检测段前后对调,轴承内圈也完成了翻转,并且由于第一检测段的前后对调,第一限位柱会运动到轴承内圈的上方,轴承内圈继续向下滚动,而在轴承内圈滚动离开第一检测段后,转动杆带动第一检测段复位。
[0008]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料道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柱,所述的第三限位柱伸缩设置,所述第三限位柱的前端能够随第一检测段转动而伸入料道中并对轴承内圈形成限位,并且第三限位柱的前端能够在第一检测段复位后缩回。
[0009]通过进一步设置,在第一限位柱拦截轴承内圈后,第一检测段需要进行半周的旋转,在这过程中,第三限位柱能够随第一检测段转动前端伸入料道中,对后续的轴承内圈形成限位,而在前方的轴承内圈完成翻转,并通过第一检测段后,第一检测段复位,同时第三限位柱缩回,后续的轴承内圈继续进入第一检测段。
[0010]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杆上设置有随其转动上下移动的套圈,所述的套圈上设置有柔性连接件,所述的第三限位柱后端的轴向延伸处设置有转动的导向轮,所述的柔性连接件经导向轮连接在第三限位柱后端处,且第三限位柱与料道上设置有促使第三限位柱前度伸入料道的弹性件。
[0011]通过进一步设置,设置随转动杆转动而上下运动的套圈、连接套圈和第三限位柱后端的柔性连接件、第三限位柱后端的导向轮以及促使第三限位柱伸入料道的弹性件,在第一检测段转动时,套圈上/下运动,第三限位柱和套圈之间的间距变小,第三限位柱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伸入料道,对后续轴承内圈形成限位;在第一检测段复位后,套圈下/上运动,第三限位柱和套圈之间的间距变大,柔性连接件通过导向轮对第三限位柱形成拉扯,促使第三限位柱缩回,退出料道,解除对后续的轴承内圈的限位。
[0012]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杆上设置有套管,所述的套圈套设在转动杆和套管之间,所述的套圈和转动杆之间螺纹配合,所述的套圈和套管之间轴向的导向配合。
[0013]通过进一步设置,设置于套圈导向配合的套管,并将套圈与转动杆之间螺纹配合,在转动杆转动时,套圈由于套管的限制,无法随转动杆转动,从而形成套圈随转动杆转动而上下运动。
[0014]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排错组件包括有第二感应件以及活动底板,所述的活动底板由第二检测段底面构成,所述的第二感应件设置在第二检测段对应轴承内圈小端的一侧侧壁处,所述的活动底板能够摆动后于第二检测段处形成排出通道。
[0015]通过进一步设置,设置活动底板和第二感应件,第二感应件设置在第二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轴承内圈在第二限位柱处受限时,第二感应件输出信号,之后由接收到指令的活动底板进行摆动于第二检测段处形成排出通道,使型号错误的轴承内圈能够通过排出通道排出。
[0016]本专利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活动底板上设置有构成其与第二检测段相对转动的铰接杆,所述的铰接杆设置在第二检测段靠近第一检测段处。
[0017]通过进一步设置,将铰接杆设置在第二检测段靠近第一检测段的位置,使得活动底板朝向砂轮方向的一端具有较大的摆幅,便于排出通道的形成,而活动底板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包括有供轴承内圈滚动的料道,所述的料道倾斜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道上先后设置有第一检测段和第二检测段,所述的第一检测段上设置有翻转组件和第一限位柱,所述的第一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对应轴承内圈小端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一限位柱的高度大于轴承内圈的小端高度并小于轴承内圈的大端高度,所述的翻转组件用于将受限位的轴承内圈沿其直径线旋转半周,所述的第二检测段上设置有排错组件和第二限位柱,所述的第二限位柱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且第二限位柱的高度小于轴承内圈小端与第二检测段底面的间距,所述的排错组件用于将受限位的轴承内圈送出料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检测段和料道分体设置,所述的所述的翻转组件包括有转动杆和第一感应件,所述的转动杆连接在第一检测段中部的底面处,且转动杆能够带动第一检测段转动半周并于之后复位,所述的第一感应件设置在第一检测段的一侧侧壁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内圈磨削防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道上设置有第三限位柱,所述的第三限位柱伸缩设置,所述第三限位柱的前端能够随第一检测段转动而伸入料道中并对轴承内圈形成限位,并且第三限位柱的前端能够在第一检测段复位后缩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品姚宏升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伦比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