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361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包括:通过挤压工艺和时效工艺分别制作两个型材;两个型材再经过开齿、穿条、滚压和检测工序后得到穿条式隔热铝型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加工的铝型材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满足组合工艺的要求,并提供了一种在有凸部遮挡时对型材槽口的外锤头高度的设计方案,以便于滚压工序的正常进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品的质量。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穿条式隔热铝型材
,尤其涉及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穿条式隔热铝型材因其美观大方和高强度等特性已广泛使用在隔热门窗幕墙中。穿条式隔热铝型材是将两支预先挤出的铝型材和隔热条通过复合加工将三者合为一体的复合型材。组合工艺是由开齿、穿条、滚压和检测四道工序组成。
[0003]其中铝型材的性能和槽口的设计是影响组合工艺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铝材的高强度和高塑性是解决复合型材开裂的重要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包括:通过挤压工艺和时效工艺分别制作两个型材;两个型材再经过开齿、穿条、滚压和检测工序后得到穿条式隔热铝型材;
[0006]挤压工艺:将铝棒放入挤压成型机的模具型腔内,其中,挤压筒的温度为400
±
10℃,模具温度为420~460℃,铝棒温度为460~480℃,出料口温度为510~540℃,挤压速度为10~32m/min;淬火系统风量控制在30%

50%;挤压成型的型材单独装框并通风停放12小时以上;
[0007]时效工艺:将型材放入时效炉中,在195
±
5℃下保温40分钟,升温时间小于45分钟;时效结束后及时出炉。
[0008]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工艺中的定尺长度公差在0~5mm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铝棒采用6063铝合金,铝合金中Si 0.38~0.42、Fe≤0.20、Cu≤0.10、Mn≤0.10、Mg 0.52~0.56、Cr≤0.10、Zn≤0.10、Ti≤0.10,其他元素单元素含量不超过0.05,合计不超过0.15,余量为Al。
[0010]进一步地,所述6063铝合金可以为T5或者T6状态;为T5状态时,抗拉强度≥175Mpa,屈服强度≥130Mpa,延伸率≥8%,硬度8~12HW;为T6状态时,抗拉强度≥215Mpa,屈服强度≥170Mpa,延伸率≥8%;硬度11~13HW。
[0011]进一步地,型材包括底板和用于开齿的槽口;槽口设有外锤头、内锤头和穿条孔;开齿工序通过开齿机在外锤头滚出齿;穿条工序将隔热条穿入穿条孔内;此时隔热条处于松动状态;滚压工序将外锤头向内侧挤压,外锤头以自身的颈根部为圆心旋转变形并将外锤头上的齿压入隔热条,从而固定隔热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穿条孔深度为2.5mm,即内锤头顶端和穿条孔底部的落差为2.5mm,所述外锤头外侧的底板边缘上设有凸部;凸部顶端低于穿条孔底部时对滚
压工序无影响;凸部顶端和穿条孔底部的落差大于2mm时,滚压工序无法正常进行;凸部顶端和穿条孔底部之间的落差在0~2mm之间时,外锤头顶端和穿条孔底部的落差应在3.5~4.8mm之间;且外锤头顶端和凸部顶端的落差应不低于2.5mm。
[0013]优选的,所述隔热条为I型条、C型条或者O型条。
[0014]有益效果:
[0015]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加工的铝型材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满足组合工艺的要求,并提供了一种在有凸部遮挡时对型材槽口的外锤头高度的设计方案,以便于滚压工序的正常进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穿条工序完成时的铝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型材上的标准槽口结构。
[0018]图3为型材上的加长槽口结构。
[0019]图4为加长槽口的铝型材和标准槽口的铝型材穿条工序后的结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002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包括:通过挤压工艺和时效工艺分别制作两个型材;两个型材再经过开齿、穿条、滚压和检测工序后得到穿条式隔热铝型材;
[0024]挤压工艺:将铝棒放入挤压成型机的模具型腔内,其中,挤压筒的温度为400
±
10℃,模具温度为420~460℃,铝棒温度为460~480℃,出料口温度为510~540℃,挤压速度为10~32m/min;淬火系统风量控制在30%

50%;挤压成型的型材单独装框并通风停放12小时以上;
[0025]时效工艺:将型材放入时效炉中,在195
±
5℃下保温40分钟,升温时间小于45分钟;时效结束后及时出炉。
[0026]所述挤压工艺中的定尺长度公差在0~5mm之间。
[0027]所述铝棒采用6063铝合金,铝合金中Si 0.38~0.42、Fe≤0.20、Cu≤0.10、Mn≤0.10、Mg 0.52~0.56、Cr≤0.10、Zn≤0.10、Ti≤0.10,其他元素单元素含量不超过0.05,合计不超过0.15,余量为Al。
[0028]所述6063铝合金可以为T5或者T6状态;为T5状态时,抗拉强度≥175Mpa,屈服强度
≥130Mpa,延伸率≥8%,硬度8~12HW;为T6状态时,抗拉强度≥215Mpa,屈服强度≥170Mpa,延伸率≥8%;硬度11~13HW。
[0029]如图1~4所示,型材包括底板1和用于开齿的槽口2;槽口2设有外锤头3、内锤头4和穿条孔5;开齿工序通过开齿机在外锤头3滚出齿;穿条工序将隔热条穿6入穿条孔5内;此时隔热条6处于松动状态;滚压工序将外锤头3向内侧挤压,外锤头3以自身的颈根部为圆心旋转变形并将外锤头3上的齿压入隔热条6,从而固定隔热条6。
[0030]穿条孔5深度为2.5mm,即内锤头4顶端和穿条孔5底部的落差d1为2.5mm,所述外锤头3外侧的底板1边缘上设有凸部7;凸部7顶端低于穿条孔5底部时对滚压工序无影响;凸部7顶端和穿条孔5底部的落差d2大于2mm时,滚压工序无法正常进行;凸部7顶端和穿条孔5底部之间的落差d2在0~2mm之间时,外锤头3顶端和穿条孔5底部的落差d3应在3.5~4.8mm之间;且外锤头3顶端和凸部7顶端的落差d4应不低于2.5mm。
[0031]其中标准槽口的外锤头的d3为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挤压工艺和时效工艺分别制作两个型材;两个型材再经过开齿、穿条、滚压和检测工序后得到穿条式隔热铝型材;挤压工艺:将铝棒放入挤压成型机的模具型腔内,其中,挤压筒的温度为400
±
10℃,模具温度为420~460℃,铝棒温度为460~480℃,出料口温度为510~540℃,挤压速度为10~32m/min;淬火系统风量控制在30%

50%;挤压成型的型材单独装框并通风停放12小时以上;时效工艺:将型材放入时效炉中,在195
±
5℃下保温40分钟,升温时间小于45分钟;时效结束后及时出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工艺中的定尺长度公差在0~5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所述铝棒采用6063铝合金,铝合金中Si 0.38~0.42、Fe≤0.20、Cu≤0.10、Mn≤0.10、Mg 0.52~0.56、Cr≤0.10、Zn≤0.10、Ti≤0.10,其他元素单元素含量不超过0.05,合计不超过0.15,余量为Al。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穿条式隔热铝型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玲王祥生郭正军张艳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浙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