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282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12
一种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属于加腋柱帽施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倒梯形模板(2)有环绕柱模板(1)设置的四块,四块倒梯形模板(2)合围成倒置的正四棱台状,支撑架环绕倒梯形模板(2)设置,各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均与支撑架的顶部相连,各倒梯形模板(2)底部均与支撑架的底部相连,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部。本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解决了加腋柱帽斜支撑、受力不合理、架体安全性低、规范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垂直、水平受力使得柱帽加固及架体更加稳固,安全性高,解决了加腋柱帽接缝不紧密、容易漏浆、不易加固的问题,柱帽板整体性更强,不宜发生涨模、跑模现象,混凝土成型效果好,且搭设简便,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


[0001]一种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属于加腋柱帽施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下车库、大型商场等空间大、跨度大、净空高的建筑工程设计通常为无梁楼板柱帽的顶板形式。由于地下室无梁楼板主体结构负载较大,柱顶需设置柱帽,且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加腋柱帽,传统施工方法,加腋柱帽模板由4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梯形模板现场拼装,梯形模板连接的阳角部位因接触面较小极易漏浆,同时梯形模板由多块临时切割的木胶板组合,受切割加工精度影响,模板之间接缝不易严密,柱帽模板的加固、支撑体系的搭设难度大,费工费力,并且传统的斜撑法支模技术,受力不均容易将模板顶升上去,导致错台漏浆,影响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稳固,安全性高,不宜发生涨模、跑模现象,混凝土成型效果好的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柱模板上侧的倒梯形模板以及支撑架,倒梯形模板有环绕柱模板设置的四块,四块倒梯形模板合围成倒置的正四棱台状,支撑架环绕倒梯形模板设置,各倒梯形模板的顶部均与支撑架的顶部相连,各倒梯形模板底部均与支撑架的底部相连,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部。
[0005]优选的,各所述的倒梯形模板的顶部与支撑架之间,以及各所述的倒梯形模板的底部与支撑架之间均设置有倒圆角。在相交处设置有倒角,提高成型后柱帽的美感,避免应力集中
[0006]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板、竖向支撑板以及加劲板,水平支撑板环绕柱模板设置,形成支撑部,各倒梯形模板的外侧均对应设置一块竖向支撑板,竖向支撑板的底部与水平支撑板相连,加劲板设置在倒梯形模板与对应的竖向竖向支撑板之间,加劲板同时与倒梯形模板、竖向支撑板以及水平支撑板相连。
[0007]优选的,各所述的倒梯形模板、相对应的竖向支撑板以及水平支撑板合围成水平的三棱柱状,加劲板为与三棱柱相配合的三角形,相邻两三棱柱之间的加劲板沿倒梯形模板的侧部设置。
[0008]优选的,各所述的加劲板的侧部均设置有木方,木方环绕加劲板设置,木方与加劲板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的加劲板并排设置有若干块,每相邻的两加劲板通过木方连接为一个整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的倒梯形模板的顶部与支撑架顶部相连,底部与支撑架底部相连,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
水平的支撑部,解决了加腋柱帽斜支撑、受力不合理、架体安全性低、规范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垂直、水平受力使得柱帽加固及架体更加稳固,安全性高,解决了加腋柱帽接缝不紧密、容易漏浆、不易加固的问题,加腋柱帽将由四块倒梯形模板组成,柱帽阳角拼缝更加严密,柱帽板整体性更强,不宜发生涨模、跑模现象,混凝土成型效果好,且搭设简便,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12]图2为加劲板与木方连接的主视示意图。
[0013]图3为加劲板与木方连接的左视示意图。
[0014]图中:1、柱模板2、倒梯形模板3、竖向支撑板4、水平支撑板5、水平模板6、竖向模板7、加劲板8、水平木方9、竖向木方10、斜木方。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16]图1~3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7]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包括设置在柱模板1上侧的倒梯形模板2以及支撑架,倒梯形模板2有环绕柱模板1设置的四块,四块倒梯形模板2合围成倒置的正四棱台状,支撑架环绕倒梯形模板2设置,各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均与支撑架的顶部相连,各倒梯形模板2底部均与支撑架的底部相连,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部。本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的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与支撑架顶部相连,底部与支撑架底部相连,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部,解决了加腋柱帽斜支撑、受力不合理、架体安全性低、规范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垂直、水平受力使得柱帽加固及架体更加稳固,安全性高,解决了加腋柱帽接缝不紧密、容易漏浆、不易加固的问题,加腋柱帽将由四块倒梯形模板组成,柱帽阳角拼缝更加严密,柱帽板整体性更强,不宜发生涨模、跑模现象,混凝土成型效果好,且搭设简便,提高施工效率。
[0018]具体的: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柱模板1拼接成截面为方形的筒状。倒梯形模板2设置在柱模板1的顶部,倒梯形模板2环绕柱模板1设置有四块,倒梯形模板2为由下至上逐渐远离柱模板1的倾斜状,四块倒梯形模板2拼接成倒置的正四棱台状。
[0019]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板4、竖向支撑板3以及加劲板7,水平支撑板4的中部设置有与柱模板1相配合的通孔,水平支撑板4与柱模板1的顶部相连,形成支撑部,柱模板1顶部与水平支撑板4的通孔正对设置。竖向支撑板3竖向设置,竖向支撑板3与倒梯形模板2一一对应,并设置在对应的倒梯形模板2的外侧,竖向支撑板3的底部与水平支撑板4的对应侧固定连接,顶部与对应的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相连,倒梯形模板2的底部与水平支撑板4相连,即各倒梯形模板2、水平支撑板4以及对应的竖向支撑板3合围成水平的三棱柱状。加劲板7设
置在倒梯形模板2与对应的竖向支撑板3之间,加劲板7为直角三角形状,加劲板7的竖向的直角边与竖向支撑板3相连,加劲板7的水平的直角边与水平支撑板4的顶部相连,加劲板7的斜边与倒梯形模板2相连。四块竖向支撑板3合围成长方体。
[0020]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与对应的竖向支撑板3之间设置有倒圆角,倒梯形模板2的底部与水平支撑板4之间也设置有倒圆角。
[0021]各加劲板7的两侧均设置有木方,其中木方包括水平木方8、竖向木方9以及斜木方10,水平木方8沿加劲板7水平的直角边设置,并与加劲板7固定连接,竖向木方9沿加劲板7竖向直角边设置,并与加劲板7固定连接,斜木方10沿加劲板7的斜边设置,并与加劲板7固定连接。
[0022]各倒梯形模板2均对应设置若干块加劲板7,各加劲板7沿倒梯形模板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转角位置加劲板7沿柱帽夹角方向设置,即沿倒梯形模板2的侧部设置,每相邻的两加劲板7通过木方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保证对倒梯形模板7的支撑更加稳固。
[0023]本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还包括水平模板5以及竖向模板6,水平模板5环绕竖向支撑板3设置,竖向模板6竖向设置,竖向模板6设置在水平模板5的上侧,竖向模板6的底部与水平模板5相连,竖向模板6环绕水平模板5设置有四块,四块竖向模板6合围成长方体。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柱模板(1)上侧的倒梯形模板(2)以及支撑架,倒梯形模板(2)有环绕柱模板(1)设置的四块,四块倒梯形模板(2)合围成倒置的正四棱台状,支撑架环绕倒梯形模板(2)设置,各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均与支撑架的顶部相连,各倒梯形模板(2)底部均与支撑架的底部相连,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水平的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倒梯形模板(2)的顶部与支撑架之间,以及各所述的倒梯形模板(2)的底部与支撑架之间均设置有倒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梁楼板加腋柱帽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板(4)、竖向支撑板(3)以及加劲板(7),水平支撑板(4)环绕柱模板(1)设置,形成支撑部,各倒梯形模板(2)的外侧均对应设置一块竖向支撑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菲毕亚文胡波于浩然马元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