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3113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包括重沸器壳体,所述重沸器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蒸汽出口管和底液出口管,重沸器壳体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原料进口管,另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回流液进口管和蒸汽进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换热装置,经过换热盘管对原料进口管和回流液进口管进行换热,并且在换热的过程中,经过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将部分蒸汽排放至换热装置内部,进一步对原料和回流液进行加热,从而使原料和回流液在进入重沸器内部时的初始温度升高,从而便于快速气化,减少能源损耗,节约成本,提高能源的再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再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再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


[0001]本技术属于重沸器
,特别涉及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

技术介绍

[0002]再沸器(也称重沸器)顾名思义是使液体再一次汽化;它的结构与冷凝器差不多,不过一种是用来降温,而再沸器是用来升温汽化;再沸器多与分馏塔合用:再沸器是一个能够交换热量,同时有汽化空间的一种特殊换热器。在再沸器中的物料液位和分馏塔液位在同一高度。从塔底线提供液相进入到再沸器中。通常在再沸器中有25

30%的液相被汽化。被汽化的两相流被送回到分馏塔中,返回塔中的气相组分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组分掉回到塔底;物料在重沸器受热膨胀甚至汽化,密度变小,从而离开汽化空间,顺利返回到塔里,返回塔中的气液两相,气相向上通过塔盘,而液相会掉落到塔底。由于静压差的作用,塔底将会不断补充被蒸发掉的那部分液位。
[0003]目前,重沸器分为卧式重沸器和立式重沸器,其中立式重沸器在使用时,是将原料和蒸汽通入其中,经过蒸汽将原料进行升温气化,未汽化的部分落下,汽化的部分经过蒸汽管排出利用或者收集起来,而原料进入重沸器的温度对其汽化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较多的热量损失,无法进行多次利用,生产成本增高。
[0004]因此,专利技术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包括重沸器壳体,所述重沸器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蒸汽出口管和底液出口管,重沸器壳体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原料进口管,另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回流液进口管和蒸汽进口管;
[0007]所述原料进口管和回流液进口管两端之间均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顶部与蒸汽出口管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一侧分别与换热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所述蒸汽出口管、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两端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管热管分别位于蒸汽出口管上控制阀的顶部和底部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内部设置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分别盘绕在其所对应的原料进口管和回流液进口管表面,且换热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均为换热壳体内部相通设置,所述
控制阀为单向阀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壳体底部设置有放残泄压装置,所述放残泄压装置包括放残筒和泄压筒,所述放残筒顶部与换热壳体内部相通,底部与泄压筒内部相通。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放残筒与换热壳体相通的一端内径小于放残筒底壁内径,所述放残筒内顶壁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底部两侧活动贯穿连接有第一T形杆,所述第一T形杆顶部与放残筒内顶壁固定连接,底部一段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且放残筒底部一侧贯通连接有放残管,所述放残管两端之间设置有放残阀。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放残管顶部贯通连接有L形管,所述L形管一端延伸至换热壳体内部,且向上倾斜设置,与多圈换热盘管底部相连通。
[0013]进一步的,所述泄压筒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T形杆,所述第二T形杆底部一端活动贯穿泄压筒延伸至外部,且第二T形杆位于泄压筒内部的一段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泄压筒两侧位于第二活塞底部均开设有泄压孔。
[0014]进一步的,蒸汽出口管、蒸汽进口管、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一蒸汽支管、第二蒸汽支管和放残管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棉材料。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6]1、本技术通过设有换热装置,经过换热盘管对原料进口管和回流液进口管进行换热,并且在换热的过程中,经过第一蒸汽支管和第二蒸汽支管,将部分蒸汽排放至换热装置内部,进一步对原料和回流液进行加热,从而使原料和回流液在进入重沸器内部时的初始温度升高,从而便于快速气化,减少能源损耗,节约成本,提高能源的再利用效率。
[0017]2、本技术通过放残泄压装置,经过对冷凝和液化的液体排出,防止液体一直存在换热壳体内部,在换热的过程中还要对其中的液体加热,造成不必要的热量损耗,从而增加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换热效果,并且防止管道堵塞,导致蒸汽压力较大,产生爆炸。
[0018]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
[0022]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中A部放大图;
[0023]图中:1、重沸器壳体;2、蒸汽出口管;3、底液出口管;4、原料进口管;5、回流液进口管;6、蒸汽进口管;7、第一换热管;8、第二换热管;9、第一蒸汽支管;10、第二蒸汽支管;11、控制阀;12、换热壳体;13、换热盘管;14、放残筒;15、泄压筒;16、第一活塞;17、第一T形杆;18、第一弹簧;19、放残管;20、L形管;21、第二活塞;22、第二T形杆;23、第二弹簧;24、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提供了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如图1

3所示,包括重沸器壳体1,所述重沸器壳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蒸汽出口管2和底液出口管3,重沸器壳体1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原料进口管4,另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回流液进口管5和蒸汽进口管6;
[0026]所述原料进口管4和回流液进口管5两端之间均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顶部与蒸汽出口管2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换热管7和第二换热管8,所述第一换热管7和第二换热管8的一侧分别与换热装置之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包括重沸器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沸器壳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蒸汽出口管(2)和底液出口管(3),重沸器壳体(1)一侧靠近底部设置有原料进口管(4),另一侧靠近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回流液进口管(5)和蒸汽进口管(6);所述原料进口管(4)和回流液进口管(5)两端之间均设置有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顶部与蒸汽出口管(2)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换热管(7)和第二换热管(8),所述第一换热管(7)和第二换热管(8)的一侧分别与换热装置之间连接有第一蒸汽支管(9)和第二蒸汽支管(10),所述蒸汽出口管(2)、第一换热管(7)、第二换热管(8)、第一蒸汽支管(9)和第二蒸汽支管(10)两端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11),所述第一换热管(7)和第二管热管分别位于蒸汽出口管(2)上控制阀(11)的顶部和底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12),所述换热壳体(12)内部设置有换热盘管(13),所述换热盘管(13)分别盘绕在其所对应的原料进口管(4)和回流液进口管(5)表面,且换热盘管(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换热管(7)和第二换热管(8)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支管(9)和第二蒸汽支管(10)均为换热壳体(12)内部相通设置,所述控制阀(11)为单向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节能生产的具有余热回收利用结构的重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壳体(12)底部设置有放残泄压装置,所述放残泄压装置包括放残筒(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义毕鹏良杨法彬曲世森陈双玉张峰韩继永张德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