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83094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外管组件内,且所述内管组件和外管组件能够相对运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内管以及头端部件,所述头端部件设置在内管的远端,所述头端部件至少具有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并能够在收缩状态与扩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头端部件收缩后,所述头端部件的至少部分径向尺寸减小;如此配置,可有效降低对血管的二次损伤,减少血管并发症。发症。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心脏瓣膜是心脏血液循环的大门,一旦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心脏就会出现动力不足或衰竭,出现胸闷、气喘、全身浮肿、无力、胸痛等症状,是危害老年人生命和生存质量的隐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简称VHD)已成为第三大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以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简称AS)为例,主动脉瓣狭窄是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5岁的人群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75岁的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85岁的以每年4%的速度增加)。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33%无法治疗,2年死亡率达到50%,5年死亡率达到80%。
[0003]对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的经胸直视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曾经是可以延长其生命的唯一治疗手段。尽管随着手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经外科手术主动脉瓣置换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但一旦出现典型症状或明确的左心室功能下降,疾病的转归将急剧恶化,现行的主动脉瓣狭窄治疗指南将此列为外科手术换瓣的绝对指征。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他疾病而禁忌手术,这都限制了手术的适用人群。
[0004]近十几年来,国际上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经过不断的探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最具发展前景的分支,这项技术被称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第四次革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将是未来心脏瓣膜治疗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联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TranscatheterValve Therapy,STS

ACC TVT)注册研究显示,2019年全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量首次超过各种形式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已成为症状性重度AS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0005]近年来,微创伤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技术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例如,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或保证瓣膜假体释放质量,采用可回收输送系统。可回收输送系统对输送导管性能更高,这导致了输送导管的外径更大,更大外径的输送导管对血管入路及入路后的穿越性能都进一步提高了要求。
[0006]而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手术在递送输送系统之前,需先借助导管鞘预扩张血管以建立通道,输送导管的外径越大所需的导管鞘直径越大。为了降低医疗器械的整体外径,一般采用内联导管鞘技术,该技术是将导管鞘外套在输送系统的输送导管上,使导管鞘位于输送系统的鞘管和手柄之间,导管鞘的内径小于鞘管的外径,且鞘管的远端设有头端部件,鞘管可与头端部件形成闭合,用于包覆瓣膜假体。在瓣膜假体装载和输送阶段,头端部件的最大外径与鞘管的外径相同,以满足输送系统密封要求;当瓣膜假体被递送至病变位置后,输
送系统的内外管发生相对移动,瓣膜假体被释放;释放完毕后,闭合内外管,并回撤输送系统;在回撤阶段,内联导管鞘与输送系统一并回撤。但为了瓣膜假体更好地扩张或贴合原生组织或其他功能需求,一般需要借助原有血管通道递送新的附件产品如球囊,在该过程中,由于内联导管鞘已与输送系统一并撤出,因此需要再插入一根新的导管鞘,建立通路,这样做,一方面增大了手术操作难度,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血管的二次损伤。除了内联导管鞘技术外,也会采用分体式导管鞘技术,该技术是将导管鞘与输送系统分体设计;在输送过程和回撤过程中,输送系统导管均穿过导管鞘,由于较大的输送导管外径,导致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甚至可能会有导管鞘与输送系统一并撤出、增大对血管的二次损伤的风险,需要一并解决。而且除了心脏瓣膜假体之外,其他植入假体在采用经导管的输送方式时,也存在对血管的二次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以解决现有的输送系统所存在的对血管二次损伤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输送系统,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外管组件内,且所述内管组件和所述外管组件能够相对运动;
[0009]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头端部件,所述头端部件至少具有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并能够在所述收缩状态与所述扩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头端部件收缩后,所述头端部件的至少部分径向尺寸减小。
[0010]可选地,扩张状态下的所述头端部件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头端部件的最大径向尺寸的比值不低于1.05。
[0011]可选地,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内芯,所述头端部件外套于所述内芯上。
[0012]可选地,所述头端部件包括可扩张装置,所述可扩张装置能够伸缩,所述头端部件能够随同所述可扩张装置进行伸缩。
[0013]可选地,所述可扩张装置为网状支撑结构,所述网状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相对于所述内芯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网状支撑结构为由编织丝编织而成或管材切割而成的结构,或者,所述网状支撑结构由若干可折叠的波杆组成,若干所述波杆沿周向间隔地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内管,所述内芯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可扩张装置由若干可折叠的波杆组成,若干所述波杆沿周向间隔地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波杆的近端与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波杆的远端与所述内芯的远端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操控部件,至少部分所述波杆的近端与所述操控部件的远端连接,所述操控部件用于控制所述波杆的折叠与伸展。
[0016]可选地,所述可扩张装置为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可膨胀体,所述可膨胀体具有注入充盈介质用的内腔,所述可膨胀体固定在所述内芯上;所述内芯与所述可膨胀体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充盈介质的通道。
[0017]可选地,所述可膨胀体为非顺应性球囊。
[0018]可选地,所述头端部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可扩张装置,所述外壳与所述可扩张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成型结构;当所述外壳与所述可扩张装置为分体成型
结构时,所述外壳与所述可扩张装置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固定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外管组件包括鞘管,所述头端部件设置在所述鞘管的远端并用于与所述鞘管配合;
[0020]当所述头端部件扩张后,所述头端部件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所述鞘管的最大径向尺寸相同。
[0021]可选地,所述鞘管至少具有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并能够在所述收缩状态与所述扩张状态之间转换;扩张状态下的所述鞘管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鞘管的最大径向尺寸的比值不低于1.05。
[0022]可选地,扩张状态下的所述鞘管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鞘管的最大径向尺寸的比值不高于1.3。
[0023]可选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组件和内管组件,所述内管组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外管组件内,且所述内管组件和所述外管组件能够相对运动;所述内管组件包括头端部件,所述头端部件至少具有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并能够在所述收缩状态与所述扩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头端部件收缩后,所述头端部件的至少部分径向尺寸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扩张状态下的所述头端部件的最大径向尺寸与收缩状态下的所述头端部件的最大径向尺寸的比值不低于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内芯,所述头端部件外套于所述内芯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部件包括可扩张装置,所述可扩张装置能够伸缩,所述头端部件能够随同所述可扩张装置进行伸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扩张装置为网状支撑结构,所述网状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相对于所述内芯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网状支撑结构由若干可折叠的波杆组成,若干所述波杆沿周向间隔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组件还包括内管,所述内芯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内管内,所述可扩张装置由若干可折叠的波杆组成,若干所述波杆沿周向间隔地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波杆的近端与所述内管的远端连接,所述波杆的远端与所述内芯的远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还包括操控部件,至少部分所述波杆的近端与所述操控部件的远端连接,所述操控部件用于控制所述波杆的折叠与伸展。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扩张装置为可膨胀体,所述可膨胀体具有注入充盈介质用的内腔,所述可膨胀体固定在所述内芯上;所述内芯与所述可膨胀体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充盈介质的通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体为非顺应性球囊。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部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可扩张装置,所述外壳与所述可扩张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分体成型结构;当所述外壳与所述可扩张装置为分体成型结构时,所述外壳与所述可扩张装置在周向上至少部分固定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智博陈国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心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