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307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包括河道模拟槽、进水箱、出水箱、第一支撑调节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以及流量调节系统,河道模拟槽一侧开口端面上密封粘接设有进水筛板,河道模拟槽另一侧开口端面上设有与之通过橡胶片连接的堰流板,且河道模拟槽和堰流板与橡胶片均为密封粘接,堰流板上设有等腰三角堰孔,且等腰三角堰孔的顶部设有距离传感器,进水箱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进水筛板上,出水箱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堰流板上,第一支撑调节部设置在河道模拟槽底部,第二支撑调节部设置在出水箱底部,流量调节系统连通设置在进水箱与出水箱之间。该装置为不同坡度河道和流量变化下的测定堰流流量提供了一种实验装置,适用范围大。适用范围大。适用范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文学测验
,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常用于野外山区地表河道、地下沟流的水流量测流方法为流量堰监测法。在实际工程和水文监测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不同坡度的地下水、地表水河道,坡度的大小会给流量堰监测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陡坡河道会给监测数据带来多大的测量误差,给工程建设带来多大的风险隐患,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来研究。然而,国内缺乏对不同坡度对河道流量监测精度影响的研究,在陡坡河道测流问题上,前人的研究多关注于陡坡河道上测流建筑物的选型以及测流建筑物的水力特性,针对不同坡度对流量堰监测精度影响规律及其校正方法的研究较少。此外,传统的堰流实验也存在如下缺陷:一、通过测定堰上水头,对比经验表格得出堰流流量大小,缺少直接堰上水头与流量的直接验证;二、堰上水头多是通过水位记录刻度板进行测定,对堰上流量本身存在扰动;三、缺少具有坡度的河道上进行测定堰流流量的实验装置,限制了堰流实验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为不同坡度河道和流量变化下的测定堰流流量提供了一种实验装置,适用范围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包括河道模拟槽、进水箱、出水箱、第一支撑调节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以及流量调节系统;
[0006]所述河道模拟槽为两对侧开口的槽体结构,河道模拟槽一侧开口端面上密封粘接设有进水筛板,进水筛板上设有若干进水孔,河道模拟槽另一侧开口端面上设有与之通过橡胶片连接的堰流板,且河道模拟槽和堰流板与橡胶片均为密封粘接,所述堰流板上设有等腰三角堰孔,且等腰三角堰孔的顶部设有距离传感器;
[0007]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均为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的槽体结构,进水箱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进水筛板上,出水箱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堰流板上;
[0008]所述第一支撑调节部设置在河道模拟槽底部,第一支撑调节部用于支撑河道模拟槽并调节河道模拟槽的坡度;
[0009]所述第二支撑调节部设置在出水箱底部,第二支撑调节部用于支撑出水箱并调节出水箱的高度;
[0010]所述流量调节系统连通设置在进水箱与出水箱之间,流量调节系统用于实现河道模拟槽之中的液流循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调节部包括河道支撑衔接板、角度调节铰接器、支撑柱和
河道支撑底板,所述河道支撑衔接板固定在河道模拟槽底面上,所述支撑柱上端通过角度调节铰接器与河道支撑衔接板连接,支撑柱下端固定在河道支撑底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调节部包括出水箱衔接板、伸缩调节杆、出水箱支撑底板,出水箱衔接板固定在出水箱底面上,伸缩调节杆上端固定在出水箱衔接板上,伸缩调节杆下端固定在出水箱支撑底板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调节杆包括上螺丝柱、螺栓套筒、下螺丝柱,上螺丝柱和下螺丝柱均设有外牙螺丝,螺栓套筒两端设有内牙螺丝,上螺丝柱和下螺丝柱分别与螺栓套筒两端螺纹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流量调节系统包括通过水箱、水泵以及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箱通过进水管与进水箱连通,且水泵连接在进水管上,水箱通过出水管与出水箱连通。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水泵为蠕动泵。
[0016]进一步的,所述河道模拟槽与橡胶片连接的开口端面上、堰流板与橡胶片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凹槽,橡胶片与河道模拟槽、堰流板上所设凹槽密封粘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距离传感器位于等腰三角堰孔上边沿的中部。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其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为不同坡度河道和流量变化下的测定堰流流量提供了一种实验装置,适用范围大,而且读数精确,制作方便,实验操作简易;河道模拟槽与堰流板通过橡胶片连接,出水箱开口侧密封粘接在堰流板,同时,第二支撑调节部设置在出水箱底部,使堰流板不随河道模拟槽的坡度变化而倾斜,且能够调节出水箱的高度,使其底面与河道模拟槽的端部平齐,保证顺利测量堰上水头,设计整体性强,构思巧妙。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堰流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河道模拟槽、堰流板密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河道模拟槽仅示出侧板)。
[0022]标注说明:1、橡胶片,2、出水管,3、水箱,4、水泵,5、进水箱,6、进水孔,7、河道支撑衔接板,8、固定螺丝,9、角度调节铰接器,10、支撑柱,11、河道模拟槽,12、堰流板,13、距离传感器,14、出水箱衔接板,15、出水箱,16、螺栓套筒,17、上螺丝柱,18、出水箱支撑底板,19、下螺丝柱,20、河道支撑底板,21、进水筛板,22、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请参阅图1

2所示,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包括河道模拟槽11、进水箱5、出水箱15、第一支撑调节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以及流量调节系统。
[0025]河道模拟槽11为两对侧开口的槽体结构,河道模拟槽11一侧开口端面上密封粘接设有进水筛板21,进水筛板21上设有若干进水孔6,进水孔6交错排列,河道模拟槽11另一侧开口端面上设有与之通过橡胶片1连接的堰流板12,且河道模拟槽11和堰流板12与橡胶片1均为密封粘接。橡胶片1能够弯曲且不会破坏,使堰流板12相对河道模拟槽11具有足够的自
由度。
[0026]为实现橡胶片1与河道模拟槽11、堰流板12密封连接,河道模拟槽11与橡胶片1连接的开口端面上、堰流板12与橡胶片1连接的端面上均设有凹槽,橡胶片1与河道模拟槽11、堰流板12上所设凹槽密封粘接。
[0027]堰流板12上设有等腰三角堰孔,且等腰三角堰孔的顶部设有距离传感器13。其中,距离传感器13位于等腰三角堰孔上边沿的中部。距离传感器13向下发射声波测量过水断面至距离传感器13的长度,预设距离传感器13测定程序,使其显示数值为等腰三角堰孔的高减去过水断面至距离传感器13的长度,即为堰上水头。
[0028]进水箱5和出水箱15均为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的槽体结构,进水箱5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进水筛板21上,出水箱15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堰流板12上。
[0029]第一支撑调节部设置在河道模拟槽11底部,第一支撑调节部用于支撑河道模拟槽11并调节河道模拟槽11的坡度。具体的,第一支撑调节部包括河道支撑衔接板7、角度调节铰接器9、支撑柱10和河道支撑底板20,河道支撑衔接板7固定在河道模拟槽11底面上,支撑柱10上端通过角度调节铰接器9与河道支撑衔接板7连接,支撑柱10下端固定在河道支撑底板20上。其中,角度调节铰接器9包括铰接件和固定螺丝8,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模拟槽、进水箱、出水箱、第一支撑调节部、第二支撑调节部以及流量调节系统;所述河道模拟槽为两对侧开口的槽体结构,河道模拟槽一侧开口端面上密封粘接设有进水筛板,进水筛板上设有若干进水孔,河道模拟槽另一侧开口端面上设有与之通过橡胶片连接的堰流板,且河道模拟槽和堰流板与橡胶片均为密封粘接,所述堰流板上设有等腰三角堰孔,且等腰三角堰孔的顶部设有距离传感器;所述进水箱和出水箱均为一侧开口、另一侧封闭的槽体结构,进水箱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进水筛板上,出水箱开口侧端面密封粘接在堰流板上;所述第一支撑调节部设置在河道模拟槽底部,第一支撑调节部用于支撑河道模拟槽并调节河道模拟槽的坡度;所述第二支撑调节部设置在出水箱底部,第二支撑调节部用于支撑出水箱并调节出水箱的高度;所述流量调节系统连通设置在进水箱与出水箱之间,流量调节系统用于实现河道模拟槽之中的液流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度调节河道参数的堰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调节部包括河道支撑衔接板、角度调节铰接器、支撑柱和河道支撑底板,所述河道支撑衔接板固定在河道模拟槽底面上,所述支撑柱上端通过角度调节铰接器与河道支撑衔接板连接,支撑柱下端固定在河道支撑底板上。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俊强吴军王辛高林黄成林郭昆叶疆廖媛罗莉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