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71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服装本体,服装本体的两侧顶部均缝制有袖筒,服装本体由防水透气层、感光面料层、防紫外线层、基布层和吸湿层组合而成,且防水透气层、感光面料层、防紫外线层、基布层和吸湿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服装本体的前后两端端面设置有吸光组件,吸光组件包括装饰布A和装饰布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吸光组件、防紫外线层和吸湿层,利用表面上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并储存,并在无光时为感光面料层提供光能,使感光面料层继续变色,通过防紫外线层可避免太阳光中紫外线穿透服装本体对人体造成损伤,通过吸湿层起到除异味的作用。到除异味的作用。到除异味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


[0001]本技术属于生活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

技术介绍

[0002]生活用品是人们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需求,其中衣服就是最基本的用品,可以起到保暖以及装饰的作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不同功能的服装也随之产生,其中可以变色的服装就是通过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生产的,可以在太阳光或灯光照射下发生颜色变化,增加装饰性能,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在穿着时,需要通过接收外部太阳光或灯光进行变色,而在夜晚无光线照射下无法变色,导致服装的变色时间受限,存在局限性;
[0004]2、现有的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在穿着时,由于服装需要接收太阳光产生变色,而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从而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长时间照射会使人体出汗,导致服装气味难闻。
[0005]因此,现有的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通过利用吸光组件、防紫外线层和吸湿层,装饰布A、装饰边A、装饰布B和装饰边B表面上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并储存,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将储存的能量发射出来,同时可以为感光面料层提供光能,使得感光面料层在无光条件下可以通过荧光粉继续变色,通过防紫外线层中的紫外线反射层和紫外线隔离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加服装本体的防紫外线效果,外部的感光面料层吸收太阳光,同时可避免太阳光中紫外线穿透服装本体对人体造成损伤,通过吸湿层中的竹炭纤维层和吸水高分子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加服装本体的吸湿效果,同时可以起到除异味的作用。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所述服装本体的两侧顶部均缝制有袖筒,所述服装本体由防水透气层、感光面料层、防紫外线层、基布层和吸湿层组合而成,且防水透气层、感光面料层、防紫外线层、基布层和吸湿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服装本体的前后两端端面设置有吸光组件,所述吸光组件包括装饰布A和装饰布B,所述装饰布A和装饰布B之间相对设置,通过装饰布A和装饰布B可以对服装本体进行装饰,提高服装本体的美观性。
[0009]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透气层、感光面料层、防紫外线层、基布层和吸湿层相邻之间均通过纳米粘合剂无缝粘合连接,所述防水透气层、感光面料层、防紫外线层和吸湿层的厚度均位于5μm

25μm之间,防水透气层为透明层,光线照射时可穿透。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透气层由透明防水膜和网面透气层组合而成,且网面透气层
位于透明防水膜的正下方,所述透明防水膜和网面透气层相邻之间均通过纳米粘合剂无缝粘合连接,通过透明防水膜和网面透气层可以增加服装本体的防水性能。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紫外线层由紫外线反射层和紫外线隔离层组合而成,且紫外线隔离层位于紫外线反射层的正下方,所述紫外线反射层和紫外线隔离层相邻之间均通过纳米粘合剂无缝粘合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吸湿层由竹炭纤维层和吸水高分子层组合而成,且吸水高分子层位于竹炭纤维层的正下方,所述竹炭纤维层和吸水高分子层相邻之间均通过纳米粘合剂无缝粘合连接,竹炭纤维层具有独特的纤维结构设计,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的作用。
[0013]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布A的外壁外侧通过连接条A与服装本体连接,所述装饰布B的外壁外侧通过连接条B与服装本体连接,通过连接条A和连接条B便于缝制装饰布A和装饰布B,同时不会影响装饰布A和装饰布B的装饰效果。
[0014]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布A和装饰布B的外侧分别缝制有装饰边A和装饰边B,所述装饰布A、装饰布B、装饰边A和装饰边B的外壁外侧均涂覆有荧光粉,荧光粉可以将太阳光或灯光照射时的光能储存,并在夜晚或无光情况下释放出。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吸光组件,当使用者穿着时,太阳光或灯光照射在服装本体上时,光线射到感光面料层表面使得感光面料层发生颜色变化,而同时吸光组件中装饰布A、装饰边A、装饰布B和装饰边B表面上的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并储存,而在夜晚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将储存的能量发射出来,进而发光,同时可以为感光面料层提供光能,使得感光面料层在无光条件下可以通过荧光粉继续变色,避免在无外部光线时无法进行变色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在穿着时,需要通过接收外部太阳光或灯光进行变色,而在夜晚无光线照射下无法变色,导致服装的变色时间受限,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0017]2、本技术通过防紫外线层和吸湿层,当使用者穿着时,通过防紫外线层中的紫外线反射层和紫外线隔离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加服装本体的防紫外线效果,外部的感光面料层吸收太阳光,同时可避免太阳光中紫外线穿透服装本体对人体造成损伤,通过吸湿层中的竹炭纤维层和吸水高分子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增加服装本体的吸湿效果,同时可以起到除异味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在穿着时,由于服装需要接收太阳光产生变色,而太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从而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同时长时间照射会使人体出汗,导致服装气味难闻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技术吸光组件的结构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服装本体的内部结构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防水透气层的内部结构图;
[0024]图6为本技术防紫外线层的内部结构图;
[0025]图7为本技术吸湿层的内部结构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服装本体;101、袖筒;102、防水透气层;1021、透明防水膜;1022、网面透气层;103、感光面料层;104、防紫外线层;1041、紫外线反射层;1042、紫外线隔离层;105、基布层;106、吸湿层;1061、竹炭纤维层;1062、吸水高分子层;2、吸光组件;201、装饰布A;202、连接条A;203、装饰边A;204、装饰布B;205、连接条B;206、装饰边B。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请参阅图1

7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包括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包括服装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服装本体(1)的两侧顶部均缝制有袖筒(101),所述服装本体(1)由防水透气层(102)、感光面料层(103)、防紫外线层(104)、基布层(105)和吸湿层(106)组合而成,且防水透气层(102)、感光面料层(103)、防紫外线层(104)、基布层(105)和吸湿层(106)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服装本体(1)的前后两端端面设置有吸光组件(2),所述吸光组件(2)包括装饰布A(201)和装饰布B(204),所述装饰布A(201)和装饰布B(204)之间相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层(102)、感光面料层(103)、防紫外线层(104)、基布层(105)和吸湿层(106)相邻之间均通过纳米粘合剂无缝粘合连接,所述防水透气层(102)、感光面料层(103)、防紫外线层(104)和吸湿层(106)的厚度均位于5μm

25μ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感光变色面料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层(102)由透明防水膜(1021)和网面透气层(1022)组合而成,且网面透气层(1022)位于透明防水膜(1021)的正下方,所述透明防水膜(1021)和网面透气层(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维君陈圣弼李志萍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派对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