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477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其中,加压混流产生器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壳体内相连通;加压件,连接所述壳体的前侧;混流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加压件后侧,所述混流风扇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其中,所述加压件和所述混流风扇两者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压导流通道,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在进风端的径向截面积大于在出风端的径向截面积,空气从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在所述加压导流通道中形成加压混流后自所述出气部排出。成加压混流后自所述出气部排出。成加压混流后自所述出气部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风量大且风压大的加压混流产生器及配置其的便携式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000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风扇为轴流式风扇,轴流式风扇的特点是风从进风到出风的路径不会往径向偏移,基本上等效于直进直出,风从进风端轴向进入轴流式风扇后,再从出风端轴向离开,这种方式风阻小,因此风量损失较小。也就是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默认的情况下,如果要确保风量损失小,都会采用轴流式风叶制造轴流式风扇,久而久之,这形成了一种共识,进而形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技术偏见;也因为如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就没有提出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想法,默认情况下使用轴流式风扇不会出错,而且投入研发少,成本低,风扇产品快速销售就可在资本市场兑换获利。
[0003]然而,与本领域其他公司追求低研发成本、快速出产品抢占市场获利的商业思维不同的是,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一致深耕风扇
,对流体理论、风扇产品市场以及用户的使用痛点、用户需求点进行伸入调查和了解,再经过对本行业的研究发现,以手持风扇或者普通的桌面风扇为例,虽然现有的轴流式风扇风阻小,风量损失较小,但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另外的技术问题,那就是轴流式风扇的风压较低,送风距离较短。也就是说,虽然没有风量损失,但是也没有一些增量进行补充,送风距离也难以保证,所以普通的便携式风扇一般的使用距离是在1

1.5米左右,稍微远点就无法体验到吹风纳凉的爽快感。同时,轴流式风扇由于扇叶可见,婴幼儿使用时容易切伤手指,或者如果将玩具、筷子等异物伸进扇叶内,容易断裂甚至碎片飞射割伤人体,现有的轴流式风扇已经完全无法满足用户的安全使用需求。
[0004]而且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发现,有些便携式风扇采用离心式风叶克服了风压低的难点,但风从进风端轴向进入离心式风扇后,再从出风端径向离开,风向变化大,风量损失很严重,出风效果难以达到用户要求。
[0005]另外,虽然行业周知,Dyson公司自从推出了无叶风扇,但是,其为了达到风量的使用,采用超高速风机制造,所以其体积一般在30*30*150CM3(立方厘米),占地非常大,不便使用更不方便携带,另外,Dyson公司的风扇产品售价一般3000

8000元人民币左右,这对于普通家庭或者个人而言,都是非常昂贵的,甚至可以说是奢侈品级别的,所以这对普通用户而言毫无使用价值。
[0006]近年来也有模仿Dyson公司的无叶风扇的产品和专利出现,也有使用在手持等便携场景中,但是,由于产品无法实现轻薄化、或者由于过于追求轻薄而牺牲了风量、风力所以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尤其是如果采用斜流风扇的产品中,电机及风噪而形成尖锐刺耳的噪音,不能被用户所接受,所以无法形成具备优良性能的风扇产品。
[0007]由于上述技术问题和技术偏见的存在,现有的便携式风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风扇应用场景的丰富,人们对可随身携带的便携风
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对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偏见、用户需求、使用安全问题以及市场产品的深入研究发现,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以在体积小的便携风扇上设计出风量大、风压大而且低噪的结构,以解决本
中上述的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加压件和混流风扇,加压件和混流风扇两者与壳体之间形成加压导流通道,加压导流通道在进风端的径向截面积大于在出风端的径向截面积,以使空气经由加压导流通道形成加压混流后排出的加压混流产生器。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无叶风扇的加压混流产生器,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所述壳体内相连通;加压件,连接所述壳体的前侧;混流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加压件的后侧,所述混流风扇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其中,所述加压件和所述混流风扇两者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压导流通道,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在进风端的径向截面积大于在出风端的径向截面积,自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所述混流风扇和所述加压件整体径向增大呈喇叭状以形成外扩的加压斜面,所述加压斜面增加气流的加压行程,所述加压斜面与所述壳体的配合,以将尖锐噪声转为低沉声,空气从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在所述加压导流通道中形成加压混流后自所述出气部排出。
[0010]进一步的,所述混流风扇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包括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呈径向增大的导风面;所述加压件包括加压座,所述加压座包括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呈径向增大的加压面,所述加压斜面包括所述导风面和所述加压面;所述混流风扇前后两端的轴向长度是所述加压件前后两端的轴向长度的0.8

1.5倍。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壳体包括前后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混流风扇对应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加压件对应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旋转座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加压座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向所述导风面的第一引流面,所述导风面和所述第一引流面均为环状,所述第一通道形成于所述导风面和所述第一引流面的径向之间,所述导风面的至少部分径向凹陷形成凹面,所述第一引流面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径向增大,且所述第一引流面的至少部分径向凸出形成凸面,使得所述第一通道的结构在增压的同时可形成大风量。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朝向所述加压面的第二引流面,所述加压面和所述第二引流面均为环状,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加压面和所述第二引流面的径向之间,所述加压面的至少部分径向凹陷形成凹面,所述第二引流面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径向减小,且所述第二引流面的至少部分径向凸出形成凸面,进一步快速加压。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座和所述旋转座在轴向上紧邻间隔设置,以通过减小所述加压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的等效无缝衔接间隔,减少风量损耗。
[0015]进一步的,所述加压座和所述旋转座之间的等效无缝衔接间隔为1

1.5mm,以使所述混流风扇形成的风顺畅地流向所述加压件。
[0016]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座在所述出风端的径向截面和所述加压座在所述进风端的径向截面均为圆形,两者半径相差小于2mm。
[0017]进一步的,所述加压面和所述导风面在轴向上紧邻间隔设置,减小所述加压面和所述导风面之间的间隔,减少风量损耗。
[0018]进一步的,所述混流风扇使用外转子无刷电机。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便携式无叶风扇,所述便携式无叶风扇配置有所述加压混流产生器。
[0020]进一步的,所述便携式无叶风扇为配置有手柄的手持式无叶风扇,或配置有夹子的夹持风扇,或配置有用于缠绕的弯曲定型件的百变风扇,或配置有支架的桌面风扇,或配置有伸缩支架的落地风扇。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便携式无叶风扇的加压混流产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后侧设有进气部,前侧设有出气部,所述进气部和所述出气部在所述壳体内相连通;加压件,连接所述壳体的前侧;混流风扇,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于所述加压件的后侧,所述混流风扇绕转轴旋转产生气流;其中,所述加压件和所述混流风扇两者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加压导流通道,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在进风端的径向截面积大于在出风端的径向截面积,自所述进风端至所述出风端,所述混流风扇和所述加压件整体径向增大呈喇叭状以形成外扩的加压斜面,所述加压斜面增加气流的加压行程,所述加压斜面与所述壳体的配合,以将尖锐噪声转为低沉声,空气从所述进气部进入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在所述加压导流通道中形成加压混流后自所述出气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混流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风扇包括旋转座,所述旋转座包括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呈径向增大的导风面;所述加压件包括加压座,所述加压座包括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呈径向增大的加压面,所述加压斜面包括所述导风面和所述加压面;所述混流风扇前后两端的轴向长度是所述加压件前后两端的轴向长度的0.8

1.5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混流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导流通道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壳体包括前后配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混流风扇对应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加压件对应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旋转座和所述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加压座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压混流产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朝向所述导风面的第一引流面,所述导风面和所述第一引流面均为环状,所述第一通道形成于所述导风面和所述第一引流面的径向之间,所述导风面的至少部分径向凹陷形成凹面,所述第一引流面自所述进风端向所述出风端径向增大,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观正谢佳航李享福肖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