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220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由于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中的编织体的纱线均涂覆有蛋白类涂层,因此纱线在交织后涂层物质即已填充在织物中,使得织物的渗透量明显下降,从而可大大减少在编织体表面上的抗渗漏层的涂层次数,有效简化了涂层工艺。并且,纱线上涂覆的是蛋白类涂层,后序无需进行退浆处理,进而杜绝了退浆不彻底所带来的植入风险。进而杜绝了退浆不彻底所带来的植入风险。进而杜绝了退浆不彻底所带来的植入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

技术介绍

[0002]人体中的血管承担着将血液及营养物质运送至身体各处组织的重要任务,所以一旦其发生病变,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利用人工血管置换人体病变的血管,以及利用人工补片修补血管瘘口等均是血管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而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一般由生物相容性优良好的材料,通过机织或经编工艺形成编织体,该编织体的渗血量很难达到零渗漏,往往需要经过后道涂层或复合处理,使之达到临床零渗漏的效果。因此,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仍是在织物整体的表面涂上涂层,以期使人造血管达到零渗漏。
[0003]然而,目前对网状编织体的后道涂层处理,通常需要经过多次的涂覆过程(例如,至少需要涂层3~10次甚至更多才能填满织物之间的缝隙,以达到渗水小于5ml/min
·
cm2的效果),使得涂层次数多、工艺繁琐。此外,基于现有的制备方法所形成的人工补片或人工血管均有引入其他化学物质的隐患,而存在植入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以提高抗渗漏性能,并解决现有的人工补片或人工血管均有引入其他化学物质的隐患而存在植入风险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工血管,包括编织体,所述编织体由表面涂覆有蛋白类涂层的纱线编织而成,以及还包括涂覆在所述编织体上的防渗漏层。
[0006]可选的,所述人工血管中,所述蛋白类涂层的成分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防渗漏层的成分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7]可选的,所述人工血管中,所述编织体为机织织物。
[0008]可选的,所述人工血管中,所述编织体中的纱线的旦数与复丝数的比例为3.3~6。
[0009]可选的,所述人工血管中,所述编织体中的纱线的成分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和蚕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0]可选的,所述人工血管中,所述编织体呈管状结构,管体直径范围为16mm~36mm。
[0011]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补片,包括编织体,所述编织体由表面涂覆有蛋白类涂层的纱线编织而成,以及还包括涂覆在所述编织体上的防渗漏层。
[0012]可选的,所述人工补片中,所述蛋白类涂层的成分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防渗漏层的成分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可选的,所述人工补片中,所述编织体为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
[0014]可选的,所述人工补片中,所述编织体中的纱线的旦数与复丝数的比例为3.3~6。
[0015]可选的,所述人工补片中,所述编织体中的纱线的成分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和蚕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6]在本技术提供的人工血管和人工补片中,其编织体中的纱线均采用的是涂覆有蛋白类涂层的纱线,因此纱线在交织后,涂层物质即已填充在织物中,使得织物的渗漏量明显下降。基于此,即可大大减少涂覆在编织体表面上的抗渗漏层的涂层次数,例如可仅需涂层1~2次即可实现人工血管/人工补片的零渗血的效果,从而大大简化了涂层工艺。
[0017]此外,本技术提供的用于人工血管或人工补片的编织体,其在编织前对纱线进行上浆处理以涂覆形成蛋白类涂层,还可使得纱线表面的毛羽明显减少,且韧性得到提高,从而在编织时能达到开口清晰、无疵点的效果。并且,纱线上涂覆的是蛋白类涂层,具有生物相容性,后序无需进行退浆处理,杜绝了退浆不彻底造成的人工血管/人工补片植入人体后产生的炎症反应。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人工血管或人工补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人工血管或人工补片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承如
技术介绍
所述,目前的人工血管或人工补片中,为实现优良的抗渗漏性,通常需要对其编织体进行多次涂层(例如,至少需要涂层3~10次甚至更多),从而使得涂层次数多、工艺繁琐。并且,基于现有的制备方法所形成的人工补片或人工血管均可能会引入其他化学物质,而存在植入风险。
[0021]具体而言,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血管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工序:(1)经纱浆纱,通过浆纱处理以在纱线表面覆盖一层浆膜,以期包覆纱线表面的毛羽;(2)编织,以形成编织体;(3)退浆,具体为利用高温烧碱溶液进行退浆处理,以去除编织体表面多余的浆料,以达到生物安全性、无毒无害的效果。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如若退浆工序中多余的浆料去除不彻底,将容易造成人工血管植入人体后产生炎症反应。以及如上所述的,在此之后还需要对该编织体进行多次涂层,方能够符合抗渗漏性的要求。
[0022]为此,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包括编织体,所述编织体由表面涂覆有蛋白类涂层的纱线编织而成,以及还包括涂覆在所述编织体上的防渗漏层。具体的,所述编织体的内外表面上均涂覆有防渗漏层,以及所述防渗漏层的涂层材料还可进一步填充至所述编制体的孔隙内。
[0023]即,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人工血管,是在纱线编织前,于纱线的表面上涂覆蛋白类涂层,此时可以使得纱线表面的毛羽明显减少且韧性得到提高,且在编织时还能达到开口清晰、无疵点的效果。并且,由于纱线的表面上涂覆蛋白类涂层,从而在纱线交织后涂层物质即已填充在织物中,织物的渗水量明显下降,因此后期在编织形成的编织体上只需进行少次的涂层(例如1

3次),即可实现人工血管零渗血的效果,从而大大简化了涂层工艺。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人工血管在其制备过程中也不需要进行退浆处理,杜绝了退浆不彻底所带来的植入风险。
[0024]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编织体可以为机织织物,以及编织形成的编织体,其织物组织可采用平纹、斜纹和缎纹中的一种。其中,所采用的纱线(经纱和纬纱)的成分可包括: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PE)和蚕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以及,涂覆在纱线表面上的蛋白类涂层的成分可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蛋白类涂层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涂层物质,氨基酸的来源可以是从动物的组织提取得到的。
[0025]进一步的,所采用的纱线的旦数与复丝数之间的比例例如为3.3~6(D/f=3.3~6)。即,纱线中以较大的旦数相对于较小的复丝数设置,使得复丝之间的孔隙大,从而在涂层时使得涂层浆料更易渗透到纤维内部。具体的,所述纱线的粗细(旦数)例如为100D~300D,复丝数例如为30f~50f。更具体的,经线的粗细例如为100D~300D,复丝数例如为30f~50f;纬线的粗细例如为100D~160D,复丝数为30f~40f。
[0026]在实际应用中,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织体,所述编织体由表面涂覆有蛋白类涂层的纱线编织而成,以及还包括涂覆在所述编织体上的防渗漏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类涂层的成分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其中一种;和/或,所述防渗漏层的成分包括:丝素蛋白、胶原、白蛋白和明胶中的其中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体为机织织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体中的纱线的旦数与复丝数的比例为3.3~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体中的纱线的成分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和蚕丝中的其中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体呈管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景姚昊马晓曼谷子琦阙亦云
申请(专利权)人:脉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