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94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40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涉及相机领域。该机构包括外壳、激光器、相机。激光器和相机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部,还包括温控单元,温控单元设置于外壳内部。该温控单元能够检测外壳内的温度变化,温控单元内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高温后,会启动涡轮扇进行降热。当室外温度较冷,可通过加热装置对外壳加热,这样使得外壳内部的温度达到恒定。通过在相机上增加外壳以及内部机构从而解决相机不能在室外检测的功能,该装置中具有控温单元,能够实现对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是过低时,对外壳内部进行温度调节。度调节。度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相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相机无法长时间无保护的直接在室外进行长时间拍摄使用,通常需要增加暗箱,增加光源来提高检测效果。这样不仅占地空间大,而且费用高。除此之外,由于相机是十分昂贵且精密的仪器,所以当外界环境较恶劣,比如高温或是低温的环境,则会导致镜头的损坏,以及相机测量产生不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相机在外界环境直接使用时,外界环境高温或是低温对相机产生干扰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包括外壳、激光器、相机;激光器和相机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部,还包括温控单元,
[0005]温控单元包括第一固态继电器、涡轮风扇、温度传感器、第一断路器、温控器、加热装置、第二断路器、第二固态继电器、开关电源;第一固态继电器、涡轮风扇、温度传感器、第一断路器、温控器、加热装置、第二断路器、第二固态继电器、开关电源固定安装于外壳内部。第二断路器与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固态继电器、温控器电性连接;第二固态继电器与温控器、涡轮风扇电性连接;温控器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监测外壳内部温度信息,并将监测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温控器内;温控器还与第一固态继电器电性连接;第一固态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断路器、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0006]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外壳内部中的温度,然后通过温控器进行控制,当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感应到一定的温度后,会启动涡轮扇进行降热。室外温度较冷,可通过加热装置对外壳加热。其中通过设置断路器和固态继电器可以有效保护电路的安全性,避免电路过渡负载后导致元器件损坏。
[0007]具体的,外壳上还开设有相机观测口和激光观测口,相机观测口和激光观测口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石英玻璃。
[0008]具体的,加热装置为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设置于加热盒内。加热电阻丝使用方便,加热速度快,成本低。
[0009]具体的,涡轮风扇固定安装于外壳侧壁上。外壳上还开设有通风窗,通风窗上设有栅格,通风窗设置于外壳侧壁上,通风窗与涡轮风扇位置对应。这样设置通风窗的位置有利于形成空气流动,空气快速带走热量,降低热量。
[0010]具体的,外壳材料为铝。铝制外壳制作,结构简单,散热性能可靠,可抗寒抗热。
[0011]具体的,外壳的内侧端涂覆有耐热层,耐热层为铝箔胶带。
[0012]综上,本技术本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相机上增加外壳以及内部机构从而解决相机不能在室外检测的功能,该装置中具有控温单元,能够实现对外界环境温度过
高或是过低时,对外壳内部进行温度调节。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外壳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中温控单元的接线图;
[0016]附图标记:1相机;2加热装置;3涡轮风扇;4激光器;5第一固态继电器;6温控器;7温度传感器;9相机观测口;10激光观测口;11外壳;12通风窗;13第二固态继电器。
[0017]在接线图中:K1第一固态继电器;K2第二固态继电器;U1温控器;V1开关电源;Q3第一断路器;Q4第二断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9]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1机构,包括外壳11、温控单元、激光器4、相机1;激光器4和相机1固定安装于外壳11内部。为了能智能调节外壳11内部的温度情况,所以设置了温控单元,且温控单元中的元器件都固定安装于外壳11内部。温控单元包括第一固态继电器5、涡轮风扇3、温度传感器7、第一断路器、温控器6、加热装置2、第二断路器、第二固态继电器13、开关电源。当外部环境过高时,降温装置起到降温作用。降温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开关电源的输入端与第一断路器连接,用于保护主路上电路的安全性。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固态继电器13,温控器6的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用于温控器6、第二固态继电器13使用,温控器6还与第二固态继电器13电性连接,第二固态继电器13与涡轮风扇3电性连接。为了准确的测试外界环境中的温度,所以通过温控器6与温度传感器7连接,温度传感器7设置于外壳11内部用于监测外壳11内的温度情况,并将监测后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温控器6中。其中,涡轮风扇3固定安装于外壳11的内部侧壁上,为了能快速降低外壳11内部的温度,所以在外壳11上还开设有通风窗12,通风窗12贯穿设置于外壳11侧壁上,通风窗12与涡轮风扇3位置对应。这样形成空气流动,空气快速带走热量,降低热量。当外部环境过低时,升温装置起到升温作用。升温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将温控器6与第一固态继电器55电性连接,第一固态继电器5分别与加热装置2、第一断路器电性连接。通过与第一断路器可以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其中加热装置2为加热电阻丝,加热电阻丝设置于加热盒内。通过电阻丝加热方便快捷,且较为安全。除此之外,为了能使得相机1能够正常拍摄以及激光器4能准确的对外界环境定位,外壳11上还开设有相机1观测口和激光观测口,相机1观测口和激光观测口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石英玻璃。为了使得拿取方便且重量较轻,所以将外壳11材料为设置铝。为了防止风扇停止工作导致外壳11内的温度太高,所以在外壳11内部温度过高外壳11的内侧端涂覆有耐热层,耐热层为铝箔胶带。外壳11上还开设有相机观测口9和激光观测口10,相机观测口9和激光观测口10内分别固定安装有石英玻璃。
[0020]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该装置放置于外界环境中,温度传感器7检测外壳11内的温度,如果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温控器6接收到过高温度的信号,启动涡轮风扇3对外壳11内的环境进行降温。当外界环境温度过低时,温控器6接收到过低温度的信号,启动加热电
阻丝对外壳11内的环境进行升温。当外界环境适中时,则温控器6将风扇和加热电阻丝都关闭。相机1与激光器4通过透光的石英玻璃配合使用,激光器4和相机1成一定夹角,激光平面和相机1平面进行标定,实现激光三角原理,从而完成3D相机1点云的重构,实现拍摄。
[0021]从上面描述可得,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相机上增加外壳以及内部机构从而解决相机不能在室外检测的功能,该装置中具有控温单元,能够实现对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是过低时,对外壳内部进行温度调节。
[002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相机机构,包括外壳、激光器、相机;所述激光器和所述相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单元,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第一固态继电器、涡轮风扇、温度传感器、第一断路器、温控器、加热装置、第二断路器、第二固态继电器、开关电源;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所述涡轮风扇、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温控器、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二断路器、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所述开关电源固定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二断路器与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固态继电器、所述温控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与所述温控器、所述涡轮风扇电性连接;所述温控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监测外壳内部温度信息,并将监测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所述温控器内;所述温控器还与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态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加热装置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营徐晖葛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图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