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8130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其结构包括照明灯、固定机构、手轮,照明灯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构顶部中端,手轮安装在固定机构右侧,连动杆右端的滑动轴在滑轨内部进行滑动,顶头机构平稳的进行弹性缓冲,避免顶头机构对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施加过大的挤压力,顶球绕着定位球进行定点转动,减小与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产生的摩擦力,防止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发生凹陷,通过扭力轴对卡和条施加弹性扭力,从而使得卡和条转动至竖直的方位卡入固定板上端凹槽内部,接着扭力轴施加弹性复位扭力,这时卡和条倾斜的卡合在固定板上端凹槽内部,提高贴合座卡合在固定板上端内部的牢固性,提高对木制品工件的顶住固定力度。提高对木制品工件的顶住固定力度。提高对木制品工件的顶住固定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数控设备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刀具对高速旋转的工件进行切削,高速旋转的工件一端通过夹具夹紧,而另一端则需要通过中心固定结构对其进行顶住固定,确保工件保持平稳的高速旋转,但是由于中心固定结构在对木制品工件进行顶住固定的过程中,容易对木制品工件的一端中心施加过大的挤压力,高速旋转的木制品工件与中心固定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高速的摩擦容易产生大量的热能,使得木制品工件一端的中心端发生凹陷,破坏工件的完整性,同时中心固定结构与木制品工件之间存在相对的挤压力,容易导致中心固定结构在顶住固定的过程中产生横向偏移,降低对木制品工件施加的顶住固定力度,从而导致木制品工件旋转的平稳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其结构包括照明灯、固定机构、手轮,所述照明灯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构顶部中端,所述手轮安装在固定机构右侧,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调节框架、蜗杆、滑动块、外顶机构、卡合机构,所述调节框架内部安装有蜗杆,所述蜗杆右端与手轮相固定并且同步转动,所述蜗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动块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左端与外顶机构右端相固定,所述外顶机构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框架左端内部,所述卡合机构固定安装在调节框架下端。
[000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顶机构包括调节块、滑轨、滑动轴、弹簧、连动杆、顶头机构,所述调节块右端与滑动块左端相固定,并且滑轨固定安装在调节块内部,所述滑动轴滑动安装在滑轨内部,并且滑动轴与弹簧相抵触,所述连动杆右端设有滑动轴,并且连动杆左端与顶头机构右侧中端相铰接,所述顶头机构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块左端内部,所述滑动轴、弹簧和连动杆均设有两个,并且两个连动杆呈V字型结构,两个连动杆的左端均与顶头机构右端相铰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头机构包括散热头、顶球、定位球、挤压杆、固定片,所述散热头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块左端内部,并且顶球位于散热头左端外侧,所述定位球采用间隙配合安装在顶球、内部中心,并且定位球右端与挤压杆左端相焊接,所述挤压杆右端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固定片内部,并且固定片固定安装在散热头内部,所述挤压杆贯穿于固定片内部的左侧设有弹簧,从而使得挤压杆带动顶球进行弹性移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头包括头体、吸热块、集热槽、排热管,所述顶球位于头体左端外侧,并且吸热块安装在头体外侧内部,所述吸热块位于集热槽内部,并且集热槽下端与排热管相贯通,所述排热管嵌在头体内部,所述吸热块呈球体结构,并且采用锌金属材质,具有较好的吸热膨胀效果。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合机构包括限位底座、卡板、螺纹孔、固定板,所述限位底座固定安装在调节框架下端,并且限位底座下端设有卡板,并且限位底座和卡板内部均设有螺纹孔,所述卡板卡合安装在固定板外侧端,并且固定板安装在限位底座下端内侧,所述卡板共设有两个,分别设在限位底座底部的左右两端,并且在螺纹孔内部安装螺栓进行固定,与固定板的连接端形成倾斜面结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底座包括贴合座、扭力轴、卡和条,所述贴合座固定安装在调节框架下端,并且贴合座下端内部通过扭力轴与卡和条上端相铰接,所述卡和条卡合安装在固定板内部,所述扭力轴和卡和条均设有四个,并且等距分布在贴合座下端与固定板上端的连接处。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木制品工件与顶头机构之间产生的挤压力,这时连动杆右端的滑动轴在滑轨内部进行滑动,顶头机构平稳的进行弹性缓冲,避免顶头机构对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施加过大的挤压力,顶球绕着定位球进行定点转动,减小与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产生的摩擦力,转动的同时挤压杆带动顶球进行弹性移动,确保顶球与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进行弹性支撑减小挤压力,防止木制品工件一端中心发生凹陷。
[0010]2.将贴合座安装在固定板上的过程中,通过扭力轴对卡和条施加弹性扭力,从而使得卡和条转动至竖直的方位卡入固定板上端凹槽内部,接着扭力轴施加弹性复位扭力,这时卡和条倾斜的卡合在固定板上端凹槽内部,提高贴合座卡合在固定板上端内部的牢固性,减少高速旋转产生的位置偏移,从而提高对木制品工件的顶住固定力度,提高木制品工件旋转的平稳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固定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外顶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顶头机构以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散热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卡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限位底座的工作状态以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照明灯

3、固定机构

8、手轮

1、调节框架

8z、蜗杆

8s、滑动块

8b、外顶机构

8f、卡合机构

8v、调节块

f5、滑轨

f3、滑动轴

fc、弹簧

f2、连动杆

f9、顶头机构

f7、散热头

7z、顶球

7c、定位球

7q、挤压杆

7h、固定片

7i、头体

z、吸热块

c、集热槽

r、排热管

u、限位底座

v2、卡板

v6、螺纹孔

v8、固定板

v1、贴合座

v24、扭力轴

v28、卡和条

v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专利技术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其结构包括照明灯3、固定机构8、手轮1,所述照明灯3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构8顶部中端,所述手轮1安装在固定机构8右侧,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调节框架8z、蜗杆8s、滑动块8b、外顶机构8f、卡合机构8v,所述调节框架8z内部安装有蜗杆8s,所述蜗杆8s右端与手轮1相固定并且同步转动,所述蜗杆8s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动块8b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8b左端与外顶机构8f右端相固定,所述外顶机构8f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框架8z左端内部,所述卡合机构8v固定安装在调节框架8z下端。
[0020]其中,所述外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其结构包括照明灯(3)、固定机构(8)、手轮(1),所述照明灯(3)固定安装在固定机构(8)顶部中端,所述手轮(1)安装在固定机构(8)右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调节框架(8z)、蜗杆(8s)、滑动块(8b)、外顶机构(8f)、卡合机构(8v),所述调节框架(8z)内部安装有蜗杆(8s),所述蜗杆(8s)右端与手轮(1)相固定并且同步转动,所述蜗杆(8s)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滑动块(8b)内部并且螺纹连接,所述滑动块(8b)左端与外顶机构(8f)右端相固定,所述外顶机构(8f)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框架(8z)左端内部,所述卡合机构(8v)固定安装在调节框架(8z)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顶机构(8f)包括调节块(f5)、滑轨(f3)、滑动轴(fc)、弹簧(f2)、连动杆(f9)、顶头机构(f7),所述调节块(f5)右端与滑动块(8b)左端相固定,并且滑轨(f3)固定安装在调节块(f5)内部,所述滑动轴(fc)滑动安装在滑轨(f3)内部,并且滑动轴(fc)与弹簧(f2)相抵触,所述连动杆(f9)右端设有滑动轴(fc),并且连动杆(f9)左端与顶头机构(f7)右侧中端相铰接,所述顶头机构(f7)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块(f5)左端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头机构(f7)包括散热头(7z)、顶球(7c)、定位球(7q)、挤压杆(7h)、固定片(7i),所述散热头(7z)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调节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照辉罗伟邝允新邵瑞闽张朝望刘闯杜婕张克昌何湘桂董小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