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解电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防护壳,电容防护壳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塞,橡胶塞的顶部设置有贴片式安装片,贴片式安装片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脚片,电容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铝制筒,铝制筒与电容防护壳之间形成了散热层,铝制筒的顶部设置有电性插脚,散热层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块,卡接块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杆,金属杆的顶部设置有插筒,金属杆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筒,收纳筒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引脚,金属引脚的底端设置有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贴片式安装片、插筒、金属杆、收纳筒、金属引脚、散热层,可以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以及提供电解电容不同的安装方式。同的安装方式。同的安装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电容设备
,具体为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解电容是电容的一种,金属箔为正极(铝或钽),与正极紧贴金属的氧化膜(氧化铝或五氧化二钽)是电介质,阴极由导电材料、电解质(电解质可以是液体或固体)和其他材料共同组成,因电解质是阴极的主要部分,电解电容因此而得名,同时电解电容正负不可接错,铝电解电容器可以分为四类:引线型铝电解电容器;牛角型铝电解电容器;螺栓式铝电解电容器;固态铝电解电容器。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电解电容在安装、运输时,其引脚易发生折断,从而导致无法安装的情况,且现有的电解电容在不同情况下的印制板上需要不同的安装方式,电解电容本身的安装较难通用与不同密度元器件的印制板;
[0005]2、现有的电解电容在正常工作时,内部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发热现象,而对电解电容的散热技术较为落后,易发生电容烧坏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解决了现今存在的电解电容安装问题以及散热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防护壳,所述电容防护壳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顶部设置有贴片式安装片,所述贴片式安装片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脚片,所述电容防护壳的内部设置有铝制筒,所述铝制筒与电容防护壳之间形成了散热层,所述铝制筒的顶部设置有电性插脚,所述散热层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的顶部设置有插筒,所述金属杆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筒,所述收纳筒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引脚,所述金属引脚的底端设置有锡块。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塞与电容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贴片式安装片与橡胶塞固定连接,所述压脚片与电性插脚固定连接,所述压脚片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压脚片关于贴片式安装片的水平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制筒通过卡接块与电容防护壳插接,所述散热层内部填充有冷却液。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性插脚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电性插脚关于铝制筒的水平面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电性插脚的外表面尺寸与插筒的内表面尺寸相匹配,所述电性插脚与插筒插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块与电容防护壳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卡接块关于电容防护壳的水平面呈轴对称分布。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筒与金属杆固定连接,所述收纳筒与金属杆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金属杆关于电容防护壳的垂直平面呈轴对称分布。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引脚的外径尺寸与收纳筒的内径尺寸相匹配,所述金属引脚与收纳筒滑动连接,所述锡块与金属引脚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通过在橡胶塞的顶部设置贴片式安装片,贴片式安装片顶部贯穿设置两组压脚片,压脚片有直接与电性插脚固定,实现电容防护壳整体的贴片式安装效果,适用于印制板上元器件密集的情况,而电性插脚直接与铝制筒内部的电介质电性连接,使得实现正常的滤波效果,而通过将电性插脚插接在插筒内部,插筒又与底部的金属杆固定,使得电性能从电性插脚传输带金属杆底端的收纳筒表面,而收纳筒与金属引脚之间收缩滑动连接,金属引脚的存在使得提供电容防护壳整体插脚式的安装方式,电容防护壳整体可根据不同的安装情况使用不同的安装方式,较为适用于复杂的印制板环境,而通过将金属引脚设置在收纳筒内部,在需要使用金属引脚时,通过拉动锡块将金属引脚从收纳筒内部拉出即可完成焊接,在不需要使用金属引脚或运输电容防护壳时,金属引脚处于收纳筒内部,提供了对金属引脚的防护,防止金属引脚发生折断。
[0016]2、该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通过在电容防护壳内侧设置两组卡接块,在卡接块的作用下使得铝制筒可插接与电容防护壳内部,这样铝制筒与电容防护壳之间形成了可提供冷却的散热层,在铝制筒内部电解质、电介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经过铝制筒散发到散热层内部填充的冷却液中,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而通过在电容防护壳顶部设置橡胶塞,橡胶塞与电容防护壳之间固定密合,提高了密封效果,防止冷却液发生外泄,而整体结构简单,适用于实际产品较小的电解电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外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散热层端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电容防护壳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1]图中:1、电容防护壳;2、橡胶塞;3、贴片式安装片;4、压脚片;5、铝制筒;6、散热层;7、电性插脚;8、卡接块;9、金属杆;10、插筒;11、收纳筒;12、金属引脚;13、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防护壳1,即绝缘外壳;电容防护壳1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塞2,用于密封固定;橡胶塞2的顶部设置有贴片式
安装片3,提供贴片式安装效果;贴片式安装片3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脚片4,用于电性连接,配合贴片式安装片3完成贴片式安装;电容防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铝制筒5,用于防护内部电介质、电解质;铝制筒5与电容防护壳1之间形成了散热层6,提供较好的散热空间;铝制筒5的顶部设置有电性插脚7,用于与后续装置插接,实现电性传递;散热层6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块8,用于实现与铝制筒5之间的插接;卡接块8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杆9,用于电性传递;金属杆9的顶部设置有插筒10,用于与电性插脚7之间插接;金属杆9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筒11,用于提供防护效果以及电性传递效果;收纳筒1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引脚12,用于引脚式安装;金属引脚12的底端设置有锡块13,用于焊接与拉动金属引脚12。
[0024]本实施例中,橡胶塞2与电容防护壳1固定连接,贴片式安装片3与橡胶塞2固定连接,压脚片4与电性插脚7固定连接,压脚片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压脚片4关于贴片式安装片3的水平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两组压脚片4以及对应的电性插脚7分别连接铝制筒5内部的正负极,而橡胶塞2与电容防护壳1之间固定实现密封效果,贴片式安装片3提供电容防护壳1整体的贴片式安装效果;铝制筒5通过卡接块8与电容防护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防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防护壳(1)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塞(2),所述橡胶塞(2)的顶部设置有贴片式安装片(3),所述贴片式安装片(3)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压脚片(4),所述电容防护壳(1)的内部设置有铝制筒(5),所述铝制筒(5)与电容防护壳(1)之间形成了散热层(6),所述铝制筒(5)的顶部设置有电性插脚(7),所述散热层(6)的内部设置有卡接块(8),所述卡接块(8)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杆(9),所述金属杆(9)的顶部设置有插筒(10),所述金属杆(9)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筒(11),所述收纳筒(11)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引脚(12),所述金属引脚(12)的底端设置有锡块(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塞(2)与电容防护壳(1)固定连接,所述贴片式安装片(3)与橡胶塞(2)固定连接,所述压脚片(4)与电性插脚(7)固定连接,所述压脚片(4)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压脚片(4)关于贴片式安装片(3)的水平中心线呈轴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筒(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诚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