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8017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6
一种用于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包括导光管、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温湿感应器、鼓风机、通风管道、通水道、出风口、加压泵、雾化喷嘴、挡板、漫射器、LED灯、反射管和反射系统,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与温湿感应器相连均与导光管固定,导光管顶部设有采光罩,所述采光罩位于反射系统的汇聚点,鼓风机在地面上导光管侧边的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处,通风管道下部设有出风口;外部水管与导光管侧边的通水道相连,通水道下部设有加压泵和雾化喷嘴,漫射器通过挡板与导光管的反射管下部连接,反射管上部与采光罩连接,LED灯位于挡板下方且与挡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角度充分采集自然光,节能环保,具有通风、防尘等功能。防尘等功能。防尘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适用于建筑工程地下空间采光。

技术介绍

[0002]导光管作为一种无电照明系统,采用这种系统的建筑物白天可以利用太阳光进行室内照明,大大节省了能源。地下空间是指位于地面以下的空间,如地下室、地下通道、地下储物室等,由于地下空间低于地平面,因此地下空间内光线差,需要照明系统对其照明。现有的地下空间照明系统通常为在地下空间顶部安设照明灯,再给照明灯提供电源进行照明,有的地下空间白天使用导光管进行照明,晚上则使用电源照明灯进行照明。采光罩是导光管采光系统暴露在室外的部件,收集阳光。采光罩的尺寸应与导光管相适应,故其采光范围是有限的。地下空间通常需设置多个通风口,通常多个通风口的设置仍无法满足地下空间通风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地下空间使用电源采光或晚上采用电源采光、采光罩采光范围有限、地下空间通风差、粉尘多等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常规地下空间采光装置及方法的缺点。本装置不但可以实现有效的采集自然光,而且具有晚上可利用太阳能、可拼装、可拆卸和可伸缩等特点。同时该装置还具有通风、防尘等功能,充分保证了地下空间空气的流通和降低灰尘的飞散。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用于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包括导光管、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温湿感应器、鼓风机、通风管道、通水道、出风口、加压泵、雾化喷嘴、挡板、漫射器、LED灯、反射管和反射系统,所述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与温湿感应器相连,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和温湿感应器均与导光管固定,导光管顶部设有采光罩,所述采光罩位于反射系统的汇聚点,鼓风机在地面上导光管侧边的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处,通风管道下部设有出风口;外部水管与导光管侧边的通水道相连,通水道下部设有加压泵和雾化喷嘴,漫射器通过挡板与导光管的反射管下部连接,反射管上部与采光罩连接,LED灯位于挡板下方且与挡板连接。
[0006]进一步,上下相邻的反射管之间通过隼接搭口连接。
[0007]优选的,反射管下部的基座设有凸柱,反射管上部设有空洞链接件,凸柱与空洞链接件配合。
[0008]所述反射聚集式装置还包括蓄电池,蓄电池与导光管上部固定。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多角度充分采集自然光。该装置采用了反射系统,阳光照射到反射系统上,通过光的反射原理,阳光反射到采光罩上,无论太阳在东边方向、中间方向或西边方向都能充分保证自然光的采集。(2)节能环保。由于采用了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与蓄电池可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将其储藏,晚上可使用太阳能,
避免了使用传统电能造成的能源浪费与污染。(3)具有通风、防尘等功能。由于采用了通风系统与雾化喷淋系统,可交换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和降低地下空间的粉尘,确保了地下空间的空气浑浊及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图。
[0011]图2是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仰视图。
[0012]图3是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俯视图。
[0013]图4是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结构A放大图。
[0014]其中,1为采光罩、2为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3为温湿感应器、 4为蓄电池、5为鼓风机、6为通风管道、7为隼接搭口、8为通水道、 9为出风口、10为加压泵、11为雾化喷嘴、12为挡板、13为漫射器、 14为LED灯、15为反射管、16为基座、17为凸柱、18为链接件、 19为导光管、20为反射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6]参照图1~图4,一种用于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包括采光罩1、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2、温湿感应器3、蓄电池4、鼓风机5、通风管道6、隼接搭口7、通水道8、出风口9、加压泵10、雾化喷嘴11、挡板12、漫射器13、LED灯14、反射管15、基座16、凸柱17、链接件18、导光管19和反射系统20。
[0017]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2通过电线与温湿感应器3相连,再与装置通过螺钉连接,温湿感应器3通过螺丝与装置固定。导光管采光罩 1可采用进口优质亚克力或聚碳酸酯(PC),应具有永久隔绝紫外线、无退化、表面平滑光洁、透光率高、带有低角度光线折弯和聚焦等功能。鼓风机5在地面上进风口处,通过鼓风机5将室外空气与地下室空气进行交换,室外空气通过出风口9进行地下室内,保证地下室的空气流通。鼓风机5固定在通风管道6进风口处,通风管道6本身作为装置的一部分,位于装置四周。外部水管与通水道8相连,通过加压泵10和雾化喷嘴11,在地下室内喷洒雾状水,达到防尘的目的。雾化喷嘴11固定在加压泵10上,加压泵10固定在装置下部凹口处,通风管道6的下方,挡板12的上方。漫射器13通过挡板12与反射管 15连接。LED灯14位于挡板12下方,与挡板12连接。反射管15 上部与采光罩1连接,下部通过挡板12与漫射器13连接。
[0018]隼接搭口7中,基座16通过凸柱17与空洞链接件18连接。反射系统20固定于地面上。反射管之间的凸柱17与基座16榫接,反射管 15可拼接与延长,方便在地下室施工时,具体位置的照明。
[0019]反射系统20由多个不同角度的反射镜组成。
[0020]某地铁车站深基坑采用盖挖法施工,基坑深度约为 17.88m~20.99m,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的形式,由于地铁车站位于道路下方,施工过程中应确保上方车辆的通行,故采用半盖挖的方式施工。深基坑采用盖挖施工时,由于光线无法进入施工区域,故需 24小时使用传统照明方式,若采用传统的采光系统,自然光利用率较低,且晚上施工仍需采用传统的照明模式,造成了能源污染与浪费。此外,由于施工过程中空气质量较差,粉尘含量高,
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利用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不但可以实现有效的采集自然光,而且具有晚上可利用太阳能、结构合理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该装置还具有通风、防尘等功能,充分保证了地下空间空气的流通和降低灰尘的飞散。
[0021]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为:
[0022](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的安装位置,该地方应保证阳光的照射强度及装置的安全性。(b)根据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说明书,正确安装装
[0023]置,确保装置可正常工作。
[0024](c)当太阳从东面升起照射至西侧反射系统20上时,通过反射
[0025]系统20将太阳光反射到采光罩1上,实现太阳光的充分采集;当太阳位于中间位置时,则阳光照射至全部反射系统20 上时,通过反射系统20将太阳光反射到采光罩1上,实现太阳光的充分采集;当太阳从西面下落时,阳光照射至东侧反射系统20上,通过反射系统20将太阳光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空间采光的反射聚集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管、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温湿感应器、鼓风机、通风管道、通水道、出风口、加压泵、雾化喷嘴、挡板、漫射器、LED灯、反射管和反射系统,所述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与温湿感应器相连,多功能智能晴雨两用板和温湿感应器均与导光管固定,导光管顶部设有采光罩,所述采光罩位于反射系统的汇聚点,鼓风机在地面上导光管侧边的通风管道的进风口处,通风管道下部设有出风口;外部水管与导光管侧边的通水道相连,通水道下部设有加压泵和雾化喷嘴,漫射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睿张毅李强蓝菊芳姚伟康黄聿恒侯晓亮刘有禄白元李超莫林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