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002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由实名制数据采集终端,实名制业务管理系统,实名制移动考勤管理系统完成建筑工人基本的信息的采集,如图1所示,由实名制业务管理系统查询建筑工人登记数据(身份证信息)、工人考勤数据、工人薪资发放数据(工人薪资)、工人离职数据(最近一次离职时间)并进行收集,并对招工商的招工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建筑工人的基本数据设立相应的考察系数,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对建筑工人建立标签,为招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对建筑工人的筛选手段,降低了双方的沟通成本。双方的沟通成本。双方的沟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据管理的
,是一种依托于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根据建筑工人生产的数据对建筑工人分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建筑业需要数量众多的建筑工人。由于建筑工人在城市没有固定居所和固定工作,承包商、劳务公司、建筑工人管理形式过于简单,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基础建设的步伐也大大加快,承包商和劳务公司缺少对建筑工人的深入了解途径,不能更加高效的招聘工人,缺少对建筑工人必要的筛选手段,增加了双方的沟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双方沟通成本的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由实名制数据采集终端、实名制业务管理系统、实名制移动考勤管理系统完成建筑工人基本的信息的采集,由实名制业务管理系统查询建筑工人登记数据、工人考勤数据、工人薪资发放数据、工人离职数据并进行收集,并对招工需求进行分析,对建筑工人的基本数据设立相应的考察系数,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对建筑工人建立标签,为招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从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后台提取出建筑工人的个人数据如最近一次上工时间r,期望薪资或者上一份工作薪资,建筑工人性别,年龄,出勤率等;
[0006]步骤2,将建筑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按算法计算为一个R值,将该值与系统里面建筑工人的平均值进行比对,分析出建筑工人的应聘意愿;
[0007]步骤3,将建筑工人的期望薪资与该工种的平均薪资进行匹配,计算出薪资系数S,将薪资系数S与该工种的平均薪资进行对比,分析出建筑工人的薪资高低水平;
[0008]步骤4,将建筑工人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基础属性,基础属性包含性别、年龄和出勤率等通过模型统一成一个系数值D,D值越高,表示该建筑工人的基本属性较高;将性别、年龄层对工作效率的高低以及出勤率统一成一个能够直观表现工人素质的数值将D与进行对比,分析出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
[0009]步骤5,将建筑工人的三个属性,即最近一次上工时间、期望薪资或上一份工作薪资、工人基本属性与对应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最后对每一位建筑工人按相应的标签分组,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后台能够更好更快的查看到每一位建筑工人的标签和信息。
[0010]具体地,所述步骤2中,R值越大,说明该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越近,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常驻工人,即该工人最近在进行建筑类工作,说明该工人对建筑工作的意愿较高;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不常驻工人,即代表该工人最近不在进行建筑类
工作,该工人有可能转行或者回家,该工人对于建筑工人应聘的意愿较低。
[0011]更具体地,所述步骤2中,将建筑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按算法计算为一个R值,R值越大,说明该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越近,具体公式如下:
[0012][0013]公式中,r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初始日期为进行数据分析的数据初始时间;
[0014]计算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筑工人R值的平均值:
[0015][0016]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常驻工人,用1代表,
[0017]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不常驻工人,用0代表。
[0018]具体地,所述步骤3中S值越大,说明招聘该建筑工人所需的薪资越低,将该值与同工种建筑工人的平均薪资进行比较,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低薪工人,即该建筑工人对薪资要求低于同工种平均薪资,招聘方有可能用低于平均薪资招到该工人;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高薪工人,说明该工人的期望薪资比同工种平均薪资高,如果招聘方想要招聘该工人,需要较高的薪资。
[0019]更具体地,所述S值越大,说明招聘该建筑工人所需的薪资越低,具体公式如下:
[0020][0021]式中:同工种平均薪资为根据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查询统计得到;
[0022]计算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筑工人R值的平均值:计算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筑工人R值的平均值:
[0023]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低薪工人,用1代表;
[0024]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高薪工人用,0代表。
[0025]具体地,所述步骤4中当建筑工人时,从建筑工人的性别、年龄及出勤率综合考虑,该工人评分大于同工种的平均评分,该建筑工人即为优秀工人;当建筑工人时,从建筑工人的性别、年龄及出勤率综合考虑,该工人评分小于同工种的平均评分,即该建筑工人为普通工人。
[0026]更具体地,所述步骤4中统计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里面的建筑工人性别数据,得出男女比例占比,用以表示性别系数A,统计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里面的建筑工人年龄数据,得出年龄平均值和标准差s,根据工人的实际年龄在工人总体的z得分,具体公式为:
[0027][0028]式中:b为该工人的实际年龄;
[0029]年龄系数z表示工人的年龄在建筑工人总体中所在的位置,z值小于0,表示工人年
龄与整体相比年轻,z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在劳动力方面更加具有优势,z值大于0,表示工人年龄与整体相比年长,z的绝对值越大,在劳动力方面具有劣势;根据z得分,判断出建筑工人的系数B
[0030]当z<

1时,建筑工人年龄系数B为0.4;
[0031]当

1<z<1时,建筑工人年龄系数B为0.4;
[0032]当z>1时,建筑工人年龄系数B为0.2。
[0033]具体地,所述统计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里面的建筑工人出勤率数据,按照出勤率数据得出出勤率系数C:
[0034]当建筑工人出勤率为90%

100%时:C=0.7;
[0035]当建筑工人出勤率为70%

90%时:C=0.2;
[0036]当建筑工人出勤率为70%以下时:C=0.1;
[0037]将建筑工人性别、年龄和出勤率按照相应权重分配得到建筑工人属性系数D:
[0038]D=X1A+X2B+X3C
[0039]其中;X1为性别所占的权重,为0

1之间的实数,默认为0.3;X2为建筑工人年龄所占的权重,为0

1之间的实数,默认为0.3;X3为建筑工人出勤率所占的权重,为0

1之间的实数,默认为0.4,X1、X2、X3均可根据需求自行设置;
[0040]将X1、X2、X3三者统一为一个建筑工人的基本属性值D,D值越高,表示该建筑工人的性别、年龄和出勤率综合属性较高;
[0041]计算出建筑工人的平均属性
[0042][0043]式中,n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的建筑工人人数;
[00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实名制数据采集终端、实名制业务管理系统、实名制移动考勤管理系统完成建筑工人基本的信息的采集,由实名制业务管理系统查询建筑工人登记数据、工人考勤数据、工人薪资发放数据、工人离职数据并进行收集,并对招工需求进行分析,对建筑工人的基本数据设立相应的考察系数,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对建筑工人建立标签,为招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从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后台提取出建筑工人的个人数据如最近一次上工时间r,期望薪资或者上一份工作薪资,建筑工人性别,年龄,出勤率等;步骤2,将建筑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按算法计算为一个R值,将该值与系统里面建筑工人的平均值进行比对,分析出建筑工人的应聘意愿;步骤3,将建筑工人的期望薪资与该工种的平均薪资进行匹配,计算出薪资系数S,将薪资系数S与该工种的平均薪资进行对比,分析出建筑工人的薪资高低水平;步骤4,将建筑工人能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基础属性,基础属性包含性别、年龄和出勤率等通过模型统一成一个系数值D,D值越高,表示该建筑工人的基本属性较高;将性别、年龄层对工作效率的高低以及出勤率统一成一个能够直观表现工人素质的数值将D与进行对比,分析出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步骤5,将建筑工人的三个属性,即最近一次上工时间、期望薪资或上一份工作薪资、工人基本属性与对应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最后对每一位建筑工人按相应的标签分组,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后台能够更好更快的查看到每一位建筑工人的标签和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R值越大,说明该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越近,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常驻工人,即该工人最近在进行建筑类工作,说明该工人对建筑工作的意愿较高;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不常驻工人,即代表该工人最近不在进行建筑类工作,该工人有可能转行或者回家,该工人对于建筑工人应聘的意愿较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建筑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按算法计算为一个R值,R值越大,说明该工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越近,具体公式如下:公式中,r为最近一次上工时间;初始日期为进行数据分析的数据初始时间;计算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筑工人R值的平均值: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常驻工人,用1代表,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不常驻工人,用0代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S值越大,说明招聘该建筑工人所需的薪资越低,将该值与同工种建筑工人
的平均薪资进行比较,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低薪工人,即该建筑工人对薪资要求低于同工种平均薪资,招聘方有可能用低于平均薪资招到该工人;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高薪工人,说明该工人的期望薪资比同工种平均薪资高,如果招聘方想要招聘该工人,需要较高的薪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根据建筑工人属性进行分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值越大,说明招聘该建筑工人所需的薪资越低,具体公式如下:式中:同工种平均薪资为根据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查询统计得到;计算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筑工人R值的平均值:计算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建筑工人R值的平均值: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低薪工人,用1代表;当建筑工人时,建筑工人为高薪工人用,0代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德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人和致远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