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换热管、多个翅片和第一件。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第一子通道位于第一件的右侧,第二子通道位于第一件的左侧。第一子通道与换热管连通。第一件包括朝向第一子通道的凸起部,凸起部与围成第一子通道的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隙。第三子通道连通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且第四子通道连通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以在第一通道内形成至少一个循环流通通道。为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工作时,有利于分散制冷剂,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技术中,多通道换热器在空调制冷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通道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安装于换热管外侧的翅片,制冷剂通过换热管与流经翅片的空气进行换热。换热管包括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制冷剂通道,其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多通道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集流管与换热管连通,制冷剂可经集流管进入多个换热管,或者由多个换热管进入集流管。
[0003]在某些应用中,例如多通道换热器在蒸发工况下作为蒸发器工作时,集流管沿上下竖直方向放置,两相态的制冷剂进入集流管内部,液态制冷剂容易堆积在下方而比重小的气态制冷剂聚集于上方,造成制冷剂的局部集中,不利于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工作时,有利于减少制冷剂在集流管内的局部集中,提高整体的换热性能。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
[0006]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周壁和由所述第一周壁包围形成的第一通道;
[0007]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工作时,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以及
[0008]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部,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件的另一侧;
[0009]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换热管连通,且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
[0010]所述第一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子通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的凸起部,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具有间隙,所述凸起部为多个;
[0011]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所述第三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且所述第四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形成至少一个供制冷剂循环流动的流通通道。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内的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第二子
通道、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且第一子通道、第二子通道、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形成至少一个供制冷剂循环流动的流通通道。由此,制冷剂在流通通道内循环流动,制冷剂能够在第一集流管内均匀分布,进而制冷剂能够在换热管内均匀分配。
[0013]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能够充分利用制冷剂进行换热,有利于提高换热性能。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位于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到所述第一侧部的最小距离为d1,该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大于d2。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以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以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一个所述凸起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该所述凸起部的另一侧。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流通截面积。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三通孔,至少2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相邻布置,所述第三通孔位于该相邻布置的至少2个所述凸起部之间,且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所述第三通孔为多个。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通道分隔为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包括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隔板上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板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件,所述第二件位于所述第四通道内,所述第二件分隔所述第四通道为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的第五子通道和第六子通道,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五子通道内,所述第二件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第五子通道和所述第六子通道。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分隔所述第一子通道为第七子通道和第八子通道,所述第二隔板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分隔所述第二子通道为第九子通道和第十子通道,所述第二隔板包括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隔板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连通第九子通道和第十子通道,所述第一件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连通所述第七子通道和所述第九子通道,所述第一件还包括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连通所述第八子通道和所述第十子通道。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出口管,所述进出口管包括第一进出口管和第二进出口管,所述第一进出口管和第二进出口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或,所述第一进出口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第二进出口管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部与所述第一件相抵接,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部和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相抵接。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背离所述第一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相抵,该凸起部具有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贯穿该凸起部的第九通孔。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中换热器的A
‑
A剖视图。
[0027]图3是图2中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另一个示例性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件的又一个示例性的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周壁和由所述第一周壁包围形成的第一通道;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扁平状,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器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工作时,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以及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内部,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件,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子通道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换热管连通,且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所述第一件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子通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的凸起部,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凸起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具有间隙,所述凸起部为多个;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三子通道和第四子通道,所述第三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且所述第四子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以在所述第一通道内形成至少一个供制冷剂循环流动的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且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位于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凸起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个所述换热管到所述第一侧部的最小距离为d1,该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与围成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所述第一周壁的内周面在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小距离为d2,d1大于d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以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件,以连通所述第一子通道和所述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一个所述凸起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位于该所述凸起部的另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流通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流通截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件包括第三通孔,至少2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峰,蒋建龙,周杭兵,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