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63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6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收集研究区域生降水、植被、生态系统、灾害情况和基础地理等基础数据,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脆弱性、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根据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特殊性,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分级体系,选用分析模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分别研究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脆弱性和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分析;上述评价分析结果确定研究区域生态保护重要极重要区域和综合灾害高危险区的划定。本方法能对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和资源整合利用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合利用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合利用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国土空间规划
,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受到的重视 程度越来越高,乡村规划工作也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国土空间规 划工作都以省、市级为主,关于县级居民点的布局研究还在探索阶段,针对“三农”问题 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提出:“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和建设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 要以功能区为主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合理布局乡村生活空间”、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县级政府有可以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的规划,调整优 化用地布局。科学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关键和基础是科学的进行资 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要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破解乡村发展 用地难题,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前要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但是并没有合适的方法来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提供了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本方法综合考虑了目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两种因素,能划分出较科学合理的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区域;在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的时候,所选取的评价因子客观、科学、全面,符合目标区域特点,能较好的实现评价结果。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0006]步骤1,收集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数据、自然地理数据和生态基础数据,构建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
[0007]步骤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分析,对居民点布局优化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
[0008]步骤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分析,对居民点布局优化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
[0009]步骤4,利用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按照矩阵判别法得到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评价结果;
[0010]步骤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对目标进行雨涝灾害易发性进行空间评价分析;
[0011]步骤6,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空间评价分析;
[0012]步骤7,利用步骤5和步骤6得到的评价结果,按照矩阵判别法,运用GIS空间分析镶嵌工具,得到综合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结果;
[0013]步骤8,利用步骤4和步骤7得到的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评价结果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结果,按照分区标准,运用GIS空间分析聚合工具,得到目标区域布局优化分区结果,识别出适宜居民点分布的空间区域。
[0014]在步骤1中,居民点布局优化区域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地形数据、年降雨量数据、年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土壤数据、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年气温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地质灾害点数据和日降水量数据。
[0015]在步骤1中,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脆弱性、洪涝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框架。
[0016]在步骤2中,评价分级体系包括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体系。
[0017]在步骤2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一级评价指标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年净初级生产力、土壤渗流因子、年降水量因子、坡度因子,生态系统类型、植被覆盖度、年平均气温,海拔因子,二级评价指标按照功能重要性划分为高等、较高、中等、较低、低等5个等级,其中,高等、较高、中等、较低、低等分布赋值为9、7、5、3、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方法采用栅格计算器、多因子叠加法。
[0018]在步骤3中,生态脆弱性评价分析方法所包括的评价一级指标包括水土流失、冻融侵蚀和石漠化,二级评价指标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地形起伏度因子、植被覆盖度、K 土壤可蚀性因子、海拔、坡度、坡向、降水量、气温年较差、生态系统类型。二级评价指标按照影响强度划分为高等、较高、中等、较低、低等5个等级,其中,高等、较高、中等、较低、低等分布赋值为9、7、5、3、1;生态脆弱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栅格计算器法。
[0019]在步骤4中,生态保护重要性分析方法矩阵判别法,按照判别标准划分为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三个等级,其中,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分别赋值为5、3、1。
[0020]在步骤5中,评价指标为距河流距离、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雨涝频率,评价指标按照影响强度划分为高易发、较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其中,高易发、较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分别赋值为4、3、2、1;洪涝灾害易发性等级分析方法为空间插值法和多因子综合叠加法。
[0021]在步骤6中,评价指标为地质岩情况、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海拔高程、年平均降雨量、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地形坡度,评价指标按照影响强度划分为高易发、较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其中,高易发、较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分别赋值为4、3、 2、1。
[0022]在步骤6中,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分析方法主要为多因子综合叠加法,按照标准按照易发程度划分为:高度易发区、较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和低度易发险区。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法综合考虑了目标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两种因素,能划分出较科学合理的居民点空间分布适宜区域;在进行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的时候,所选取的评价因子客观、科学、全面,符合目标区域特点,能较好的实现评价结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分析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态脆弱性分析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综合灾害危险等级分析评价技术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居民点布局优化分区划定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0030]步骤1,收集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数据、自然地理数据和生态基础数据,构建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1,收集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现状分布数据、自然地理数据和生态基础数据,构建基于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步骤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分析,对居民点布局优化区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步骤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分析,对居民点布局优化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步骤4,利用步骤2和步骤3得到的目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按照矩阵判别法得到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评价结果;步骤5,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对目标进行雨涝灾害易发性进行空间评价分析;步骤6,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的功能,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空间评价分析;步骤7,利用步骤5和步骤6得到的评价结果,按照矩阵判别法,运用GIS空间分析镶嵌工具,得到综合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结果;步骤8,利用步骤4和步骤7得到的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评价结果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结果,按照分区标准,运用GIS空间分析聚合工具,得到目标区域布局优化分区结果,识别出适宜居民点分布的空间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居民点布局优化区域的基础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数据、地形数据、年降雨量数据、年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土壤数据、生态系统类型数据、年气温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地质灾害点数据和日降水量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生态保护重要性和综合灾害危险性的空间分析评价框架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脆弱性、洪涝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评价分级体系包括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体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一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林英毛国柱侯天怡戎彦宇胡浩穹王晓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