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53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B层及设置在B层两侧的A层;A层的组分为聚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型膜
,尤其是涉及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光固化成型(SLA)是发展较为成熟的 3D 打印技术。光固化系统使用光敏树脂作为原料,通过功率强度较低的紫外光照射,在固定的温湿度环境(常温度18

28℃,湿度≤60%

70%)下使光敏树脂成型。相比于选区激光烧结(SLS)或选区激光熔融(SLM)而言,光固化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实现高精度复杂模型的快速生成,这一特性决定了光固化3D打印技术有着更为广泛的产品应用及发展前景。
[0003]3D打印SLA中使用到的离型膜是固定于打印平台上,用于SLA制程中与已固化成型的树脂分开的一种膜材料。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离型膜种类有很多:一种是在聚酯(如PET、PBT)薄膜上涂布离型剂来实现离型,这种离型膜在3D打印制程中会有离型剂扩散进未固化树脂从而污染原料的风险,且离型剂的脱落会影响离型膜的使用寿命,同时此类薄膜硬度过高,在固定于打印平台时操作不便;另一种离型膜是含氟离型膜,此类离型膜价格较高,且硬度普遍偏低,同样会导致难以固定于平台上,且长时间使用时会有变形的风险,影响制品质量。
[0004]专利文件CN201911321794.0公开过在柔性电路板压合制程中使用的一种阻胶离型膜,该材料是利用4

甲基
‑1‑
戊烯聚合物表面能低的特点起到离型效果,但由于中间膜层有聚乙烯、聚丙烯聚合物的添加,使得材料本身变得不透明,透光率低,在3D打印的SLA过程中会影响紫外光透过,从而影响使用效果。但单一4

甲基
‑1‑
戊烯聚合物作为离型膜材料,加工过程中分子链沿流延方向取向,造成沿流延加工的MD(machine direction)方向容易开裂,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离型膜存在离型剂迁移、透光率低或沿流延加工的MD方向容易开裂等缺陷,不适用于3D打印制程的问题,提供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分别采用聚4

甲基
‑1‑
戊烯及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作为表面层和中间层,制得的离型膜在不外加离型剂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离型性,且膜的透光率高、力学性能好,能满足在3D打印制程中的使用要求。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包括B层及设置在B层两侧的A层;所述A层的组分为聚4

甲基
‑1‑
戊烯;所述B层的组分为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A层的总质量与B层的质量之比为10:1~5;所述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的制备方法为:将聚4

甲基
‑1‑
戊烯、接枝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后熔融挤出,得到所述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所述的接枝单体包括质量比为5~7:1的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单体
的总质量与聚4

甲基
‑1‑
戊烯的质量之比为0.1~0.2:3~8。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聚4

甲基
‑1‑
戊烯(TPX)作为离型膜的表面层(A层)原料,由于TPX本身较低的表面能,尤其是与环氧树脂较低的剥离力,不外加硅类、氟类等离型剂即可使制得的离型膜具有优异的离型性。由于没有外加离型剂,因此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离型膜不会有离型剂迁移导致的离型性能下降的问题,使用寿命长。
[0008]同时,为了使离型膜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韧性,本专利技术采用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作为离型膜的中间层(B层)原料,长支链结构的存在能够增大分子链间的缠结,从而解决加工过程中分子链沿流延方向取向造成的沿MD方向易撕裂的问题,因此所得的离型膜本身韧性高、力学性能好,能满足在打印平台上安装的要求且使用寿命较长。并且,采用聚4

甲基
‑1‑
戊烯与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分别作为表面层和中间层原料,由于同种物料间化学结构的近似性,不会出现相容性问题,层间不会有相分离产生的相界面造成的透光率下降,能够利于3D打印中固化用光照的透过。
[0009]本专利技术中的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制备过程中采用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顺丁烯二酸酐作为接枝单体;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接枝可使产物具有长支链结构,从而提升离型膜的力学性能;但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添加也容易形成交联结构,影响离型膜的透光率,从而不利于在3D打印中的应用。因此,本专利技术又同时添加了顺丁烯二酸酐作为接枝单体,并限定了接枝单体的用量及顺丁烯二酸酐与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的添加比例,在此条件下,顺丁烯二酸酐的添加既有利于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与聚4

甲基
‑1‑
戊烯反应形成支化结构,又可以减少交联结构的产生,从而在提升离型膜的力学性能的同时保证了其透光率,满足其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要求。
[0010]作为优选,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的制备过程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引发剂,引发剂与聚4

甲基
‑1‑
戊烯的质量比为0.001~0.002:3~8。
[0011]作为优选,熔融挤出的温度为270~290℃。
[0012]作为优选,离型膜的总厚度为20~300μm。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聚4

甲基
‑1‑
戊烯选自三井化学牌号为MX004、DX324、MX002、MX002O、MX001、DX310的TPX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A层和B层组分分别熔融挤出,进行三层共挤流延或压延处理得到铸片;(2)调整铸片厚度并对其表面进行压花;(3)回火、收卷,得到所述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
[0015]作为优选,步骤(2)中通过中辊辊速调整厚度;通过被压胶辊与中辊对压进行压花,或直接将熔体流延到中辊上,使用风刀将膜贴于中辊上,在中辊一侧产生压花。
[0016]作为优选,中辊与被压胶辊的粗糙度为:Ra/Rz=(0.0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其特征是,包括B层及设置在B层两侧的A层;所述A层的组分为聚4

甲基
‑1‑
戊烯;所述B层的组分为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A层的总质量与B层的质量之比为10:1~5;所述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的制备方法为:将聚4

甲基
‑1‑
戊烯、接枝单体和引发剂混合后熔融挤出,得到所述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所述的接枝单体包括质量比为5~7:1的1,4

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和顺丁烯二酸酐;接枝单体的总质量与聚4

甲基
‑1‑
戊烯的质量之比为0.1~0.2: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制程用三层复合离型膜,其特征是,长支链改性的聚4

甲基
‑1‑
戊烯的制备过程中,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物引发剂,引发剂与聚4

甲基
‑1‑
戊烯的质量比为0.001~0.002:3~8。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然赵红陈鹏蒋富云毛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