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935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孔,贯穿所述底座,用于与装置固定;限位柱,设于所述底座的表面,用于贯穿膜片的限位孔;卡扣,设于所述表面,用于贯穿所述膜片的装配孔,固定所述膜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上述膜片固定结构,并将该膜片固定结构应用于背光模组固定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使得所述光学膜片能够通过所述膜片固定结构稳固的固定,避免了光学膜片的移动风险,解决了现有侧入式液晶显示器存在光学膜片固定不稳定带来的漏光问题。固定不稳定带来的漏光问题。固定不稳定带来的漏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器件窄边框和超薄化的发展,消费者对液晶显示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液晶显示器中,背光板从直下式到侧入式的改善,大大减小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但是,在侧入式液晶显示器中,光源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下侧边,距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较近,存在边缘漏光风险。现有缓解漏光问题的方法是在膜片靠近光源侧印刷黑色遮光材料形成黑色遮光区,以黑色遮光区遮挡侧边的漏光,同时通过在背光模组的边缘开槽来限制膜片的位置。
[0003]然而,边缘开槽具有较大的空隙,不能完全限制膜片的移动,加上制造公差和装配误差的存在,导致黑色遮光区无法将侧边的漏光完全遮住,液晶显示器仍然存在漏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片固定结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侧入式背光模组由于光学膜片固定不稳定带来的漏光问题。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包括:
[0007]底座;
[0008]固定孔,贯穿所述底座,用于与装置固定;
[0009]限位柱,设于所述底座的表面,用于贯穿膜片的限位孔;
[0010]卡扣,设于所述表面,用于贯穿所述膜片的装配孔,固定所述膜片。
[001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包括固定件、紧固件和紧固连接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表面,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一端设于所述表面,第二端连接所述紧固件,所述紧固连接件上设有转动部,所述第二端可以随所述转动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固定件卡合或脱离。
[0012]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0013]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连接件的长度大于所述膜片待固定部位的长度,所述紧固件的宽度大于所述膜片待固定部位的宽度。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0015]中框,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中框的内侧壁;
[0016]本专利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所述膜片固定结构设于所述凹槽内,且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中框固定;
[0017]光源,设于所述中框内,且靠近所述中框的侧边;以及
[0018]光学膜片,包括主体部和沿伸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遮光区,所述遮光区对应遮挡所述光源,所述沿伸部至少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对向两侧,所述沿伸部为所述光学膜片的待固定部位,所述沿伸部包括限位孔和装配孔,所述膜片固定结构的限位柱贯穿所述限位孔,所述膜片固定结构的卡扣贯穿所述装配孔。
[0019]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区与所述沿伸部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不同侧边。
[0020]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伸部还设于所述遮光区的对侧。
[0021]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沿伸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
[0022]可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向两侧中的任意一侧设有至少2个所述沿伸部。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本专利技术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并将该膜片固定结构应用于背光模组,固定背光模组内的光学膜片,使得所述光学膜片能够通过所述膜片固定结构稳固的固定,避免了光学膜片的移动风险,解决了现有侧入式液晶显示器存在光学膜片固定不稳定带来的漏光问题。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片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膜片固定结构和光学膜片的结构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描述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和/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和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是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3]针对现有侧入式背光模组存在光学膜片固定不稳定带来的漏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及包括该膜片固定结构的背光模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0034]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中框4、膜片固定结构1、光源(未画出)、以及光学膜片3,所述光源位于所述中框4内,所述膜片固定结构1固定于所述中框4内,所述光学膜片3固定于所述膜片固定结构1,所述光学膜片3遮挡所述光源。
[0035]具体的,请参照图2,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中框4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中框4的内侧壁,用于容纳固定所述膜片固定结构1。光源设于所述中框4内,且靠近所述中框4的侧边。
[0036]请参照图3,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膜片3包括主体部31和沿伸部2,所述主体部31包括遮光区33,所述遮光区33对应设置于所述光源的上方,用于遮挡所述光源的光线,避免所述背光模组出现漏光的现象。所述沿伸部2为所述光学膜片3的待固定部位,所述沿伸部2至少设于所述主体部31的对向两侧。
[003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沿伸部2设于与所述遮光区33不同的对向两侧,这样,既可以保证所述光学膜片3的固定效果,也可以避免所述沿伸部2和遮光区33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所述沿伸部2还设置于所述遮光区33的对侧,这样,从所述光学膜片3的三面对所述光学膜片进行固定,进一步加强了所述光学膜片3的固定效果,进一步避免了由于所述光学膜片的移动造成所述背光模组漏光的风险。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区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遮光区33所在的一侧。
[0038]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沿伸部2凸出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孔,贯穿所述底座,用于与装置固定;限位柱,设于所述底座的表面,用于贯穿膜片的限位孔;卡扣,设于所述表面,用于贯穿所述膜片的装配孔,固定所述膜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固定件、紧固件和紧固连接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表面,所述紧固连接件的第一端设于所述表面,第二端连接所述紧固件,所述紧固连接件上设有转动部,所述第二端可以随所述转动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固定件卡合或脱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设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连接件的宽度大于所述膜片的待固定部位的宽度。5.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设于所述中框的内侧壁;如权利要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膜片固定结构,所述膜片固定结构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肖力建官忠鸿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