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组装风扇及其组装方法,它包括:上安装盘组件;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尺寸在所述上盘体径向上由内向外减小;下安装盘组件;第二凹槽的截面尺寸在所述下盘体径向上由内向外减小;多组连接组件,多组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上安装盘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安装盘组件上;多片扇叶,每片所述扇叶包括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根部以及与所述根部相连接的叶部;所述根部的厚度在朝向所述叶部所处的方向减少;多组仿形垫块组。能够避免局部应力的发生,提高现有风扇的强度。提高现有风扇的强度。提高现有风扇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组装风扇及其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风扇,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组装风扇及其组装方法,用于风电、发动机组或工程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组装风扇目前主要应用在风电、发动机组、工程机械等领域。它以模块化、成本低、叶片易调节,能够实现大直径等优势,在市场上占有稳定份额。组装风扇是一种轴流式风扇,主要通过风扇叶片的绕轴旋转带动周围的空气进行强制换流,从而进行热量的传递。
[0003]目前市场上组装风扇主要由安装盘、扇叶、限位块、紧固螺栓、螺母等零件构成,安装盘和扇叶的连接,主要是在扇叶尾部设计方形或圆形的装夹结构过渡连接;同时由于实现风扇叶片的角度可调节性需要,安装盘和叶片之间通常采用的过渡连接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在叶片端部设计方形装夹块,通过在模具上调节方形装夹块与扇叶的相对角度来实现不同的风扇扇叶角度;一种是在叶片端部设计圆形的装夹结构,通过在圆形装夹结构中开设不同的限位槽限位来实现不同的风扇扇叶角度。上述组装风扇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可避免地需要在风扇叶片尾部增加异形结构;同时由于结构的局限性,这种异形结构往往无法实现整体叶片的平滑过渡,从而导致局部应力的加大,造成叶片强度降低,叶片从根部断裂;而且由于采用小限位块或销柱的方式来实现叶片位置及角度的控制,大大增加了失效偏转及脱落的可能性。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组装风扇,能够实现提高现有风扇强度的需要,并且它能够以一种简易的方式来组装制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组装风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组装风扇,它包括:
[0007]上安装盘组件,所述上安装盘组件包括上盘体、形成在所述上盘体边缘处的多个第一凸起以及开设在每个所述第一凸起内的第一凹槽;
[0008]下安装盘组件,所述下安装盘组件包括下盘体、形成在所述下盘体边缘处且与所述第一凸起反向一一对应的第二凸起以及开设在每个所述第二凸起内以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围成容置空间的第二凹槽;
[0009]多组连接组件,多组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将所述上安装盘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安装盘组件上;
[0010]多片扇叶,每片所述扇叶包括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根部以及与所述根部相连接的叶部;
[0011]多组仿形垫块组,每组所述仿形垫块组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卡接配合的至少一块上仿形垫块以及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卡接配合配且与所述上仿
形垫块相配合以夹住所述根部的至少一块下仿形垫块。
[0012]优化地,所述上安装盘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上盘体边缘处的第一凸环体,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环体上;所述下安装盘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下盘体边缘处的第二凸环体,多个所述第二凸起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环体上。
[0013]优化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互独立地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槽壁、第二槽壁和第三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的长度不等于所述第三槽壁的长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环体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凸环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连接孔;每组所述连接组件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
[0015]进一步地,当所述上仿形垫块为两块时,所述上仿形垫块包括相匹配的第一上仿形垫块和第二上仿形垫块;当所述下仿形垫块为两块时,所述下仿形垫块包括相匹配的第一下仿形垫块和第二下仿形垫块。
[0016]优化地,所述上盘体的中心处形成有第一轴孔,所述下盘体的中心处形成与所述第一轴孔相对应的第二轴孔;所述上盘体还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轴孔周围的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下盘体还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二轴孔周围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
[0017]优化地,所述根部和所述叶部平滑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高强度组装风扇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a)将所述下安装盘组件进行固定;
[0020](b)在所述下安装盘组件的每个第二凹槽处放置下仿形垫块;
[0021](c)将多片所述扇叶放置在所述下安装盘组件上,使其根部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处且与所述下仿形垫块相接触;
[0022](d)将所述上仿形垫块对应放置在所述下仿形垫块上,随后将所述上安装盘组件扣合至所述下安装盘组件上,至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一一对应且所述上仿形垫块卡入所述第一凹槽,使得所述上仿形垫块和所述下仿形垫块配合以夹住所述扇叶;
[0023](e)利用多组连接组件将所述上安装盘组件和所述下安装盘组件紧固在一起,将所述下安装盘组件解除固定即可。
[0024]优化地,步骤(a)中,利用托置平台固定所述下安装盘组件。
[0025]优化地,步骤(c)中,还调整所述扇叶的摆放角度。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通过采用上安装盘组件、下安装盘组件、连接组件、扇叶和仿形垫块组进行配合,采用扇叶根部延展的方式设计对接结构,能够避免局部应力的发生,提高现有风扇的强度;而且为了避免发生叶片根部太大,安装槽无法容纳对接的情况,扇叶根部采用了部分截取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安装槽尺寸的安装要求;不需要使用销柱插入仿形垫块,避免了在风扇轴向旋转中,销柱在连接部位受到较大的剪切力而容易断裂的缺陷;能够根据扇片的活动角度和扇叶装夹部分的大小设计容置空间的大小和垫块的形状和尺寸,这样扇叶不同而导致扇叶叶片角度不同时,只需要加工不同形状的垫块就可以实现。
[0027]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的组装方法,只需配合合适的托置平台以安装下安装盘即
可,不需要设计复杂的工装以保证全部扇叶稳定在装配位置,降低了装配的难度并减少了装配时间,克服了传统风扇在后期维护方面非常困难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的组装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的分解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的侧视图;
[0031]图4为图3的A
‑
A剖视图;
[0032]图5为图3的B
‑
B剖视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中扇叶的第一视角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高强度组装风扇中扇叶的第二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37]如图1至图6所示的高强度组装风扇,主要包括上安装盘组件1、下安装盘组件2、连接组件3、仿形垫块组4和扇叶5等。
[0038]其中,上安装盘组件1包括上盘体11、第一凸起13和第一凹槽14等结构。第一凸起13有多个,它们形成在上盘体11的边缘处并间隔排列成一圈。第一凹槽14的数量与第一凸起的数量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组装风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安装盘组件(1),所述上安装盘组件(1)包括上盘体(11)、形成在所述上盘体(11)边缘处的多个第一凸起(13)以及开设在每个所述第一凸起(13)内的第一凹槽(14);下安装盘组件(2),所述下安装盘组件(2)包括下盘体(21)、形成在所述下盘体(21)边缘处且与所述第一凸起(13)反向一一对应的第二凸起(23)以及开设在每个所述第二凸起(23)内以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14)围成容置空间的第二凹槽(24);多组连接组件(3),多组所述连接组件(3)用于将所述上安装盘组件(1)安装在所述下安装盘组件(2)上;多片扇叶(5),每片所述扇叶(5)包括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的根部(52)以及与所述根部(52)相连接的叶部(51);多组仿形垫块组(4),每组所述仿形垫块组(4)安装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14)相卡接配合的至少一块上仿形垫块(41)以及与所述第二凹槽(24)相卡接配合且与所述上仿形垫块(41)相配合以夹住所述根部(52)的至少一块下仿形垫块(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组装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盘组件(1)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上盘体(11)边缘处的第一凸环体(12),多个所述第一凸起(1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环体(12)上;所述下安装盘组件(2)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下盘体(21)边缘处的第二凸环体(22),多个所述第二凸起(2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凸环体(2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组装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环体(1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17),所述第二凸环体(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17)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三连接孔;每组所述连接组件(3)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17)和所述第三连接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组装风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仿形垫块(41)为两块时,所述上仿形垫块(41)包括相匹配的第一上仿形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敦绿,魏来,高盼,岳胜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睿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