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9252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9
目前,维生素C在空气中稳定性较差,采用维生素C的脱氧剂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稳定性较差,同时湿度偏高,对投放场景有限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玉米油、月桂酸单甘油酯、亲油乳化剂混合,加热至相互间溶解均匀,搅拌状态下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水溶液,继续搅拌得到维生素C乳液;将维生素C乳液加入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再滴加至氯化钙溶液中进行交联,洗脱得到负载维生素C;将负载维生素C和氯化钠混合均匀得到预混维生素C;将碳酸钠、硅粉、氢氧化钙混合得到预混硅粉;将预混维生素C与预混硅粉混合均匀,烘干得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脱氧剂
,尤其涉及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脱氧剂作为食品保鲜材料,有它独特的优点。脱氧剂与食品装在同一容器中,脱氧剂吸收容器中的氧,使容器内呈无氧状态,食品得以保存。目前普通脱氧剂多数为铁系脱氧剂,以铁粉为基本原料,在一般食品中使用,空气中含有约21%的氧气,该脱氧剂基于铁的氧化反应,按一定的规格投入包装袋内,使袋内氧的浓度降到0.5%以下,能保持食品品质,防止油脂氧化、防止褪色及保持营养素,有效防止食品霉变、氧化等。
[0003]普通脱氧剂配合塑料罐装食品保鲜时,虽然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品质安全,但通常会发现食品的塑料包装发生了变形,导致食品的卖相“大打折扣”。这是由于氧气占罐内空气体积的21%左右,当罐内氧气被食品脱氧剂吸除后,罐内的气压降低,当塑料罐的强度不足以抵抗外部空气压力时,塑料罐出现收缩变形的现象。虽然常规非铁系脱氧剂能够在反应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防止罐体吸瘪,但又由于非铁系脱氧剂的含水率较高,导致水分外泄至食品中,以至于普通常规非铁系脱氧剂不适用于坚果干货中。
[0004]既要在食品包装中放食品脱氧剂保鲜、解决包装罐变形的问题,又要保持食品的干燥,目前主要通过增加包装罐的厚度强度并投入干燥剂,以抵抗罐内气压降低产生的压力,吸取多余水分,这方法必然会增加包装的成本,罐口的密封膜的强度不能完全保证,同时干燥剂会吸取脱氧剂中的水分致使脱氧剂失效。
[0005]目前,CN 105054221A公开维生素C型脱氧剂及其制造方法,维生素C型脱氧剂包括26

32%的维生素C、0.9

1.3%的电解质、0.3

0.6%的氢氧化钠、7

11%的碳酸钠、28

34%的硅粉、0.4

0.7%的氢氧化钙、27

31%的水;得到的维生素C型脱氧剂,达到了吸收氧气后包装物内的压强较为稳定的效果。但维生素C在空气中稳定性较差,采用维生素C的脱氧剂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稳定性较差,同时其吸湿性差,无法满足包装容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将玉米油、月桂酸单甘油酯、亲油乳化剂混合,加热至相互间溶解均匀,搅拌状态下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水溶液,继续搅拌得到维生素C乳液;
[0009]S2、将维生素C乳液加入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再滴加至氯化钙溶液中进行交联,洗脱得到负载维生素C;
[0010]S3、将负载维生素C和氯化钠混合均匀得到预混维生素C;将碳酸钠、硅粉、氢氧化钙混合得到预混硅粉;将预混维生素C与预混硅粉混合均匀,烘干得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
[0011]优选地,S1中,亲油乳化剂为乳化剂P135。
[0012]优选地,S1中,维生素C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30%。
[0013]优选地,S1中,玉米油、月桂酸单甘油酯、亲油乳化剂、维生素C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0

15:1

2:0.1

0.2:12

21。
[0014]优选地,S2采用如下具体步骤制取负载维生素C:将海藻酸钠溶解于水中,然后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维生素C乳液,再滴加至氯化钙溶液中交联,对所得微球洗脱得到负载维生素C。
[0015]优选地,S2中,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为0.2

0.6mol/L,海藻酸钠、维生素C乳液、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比为1

3:10

18:50

100。
[0016]优选地,S3中,负载维生素C、氯化钠、碳酸钠、硅粉、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为20

26:1

2:1

3:5

15:1

5。
[0017]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采用上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制得。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所示:
[0019]本专利技术在所得维生素C乳液中加入海藻酸钠溶液,再滴加至氯化钙溶液中,维生素C

海藻酸钠微小液滴在钙离子的作用下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并包覆在液滴表面形成微球结构,既可对维生素C进行稳定负载,又使所得微球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其可以与O2‑
、HOO

及OH

迅速反应,并相应产生H自由基,而H自由基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所得脱氧剂吸收氧气后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从而保证包装袋或瓶中气体有一定的压强,同时负载维生素C的稳定性好,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稳定性好,可有效维持包装袋或瓶中压强稳定,避免包装材料发生形变;负载维生素C与氯化钠配合,可以控制水分活度,减小水分的蒸发,配合预混硅粉,产物回潮率低,吸湿性好。
[0020]本专利技术采用乳化剂P135具有很低的HLB值,在乳化剂P135的作用下玉米油与月桂酸单甘油酯复配具有很好的流动性,然后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水溶液,所得油包水型乳液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同时月桂酸单甘油酯的加入可促使外层的油相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增加油相的韧性,有效防止内部水相液滴间的团聚。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脱氧剂采用维生素C类物质作为主要成分,在吸氧的同时放出二氧化碳,而且与其他组分复配,回潮率低,可控制低湿度,防止包装的容器收缩变形并影响到食品外观,这种方法能更有效地延长产品的货价期,保证食品的品质与外观,可为厂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5和对比例1

2所得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脱氧效果对比图。
[0023]图2为实施例5和对比例1

2所得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吸水率对比图。
[0024]图3为实施例5和对比例1

2所得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返水性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S1、将2kg粉状维生素C加入至10kg水中溶解,得到维生素C水溶液;将10kg玉米油、
1kg月桂酸单甘油酯、0.1kg乳化剂P135混合,加热至相互间溶解均匀,搅拌状态下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水溶液,搅拌速度为12000r/min,继续搅拌5min,得到维生素C乳液;
[0029]S2、将1kg海藻酸钠溶解于4kg水中,然后搅拌状态下向其中加入10kg维生素C乳液,以40r/min的速度低速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玉米油、月桂酸单甘油酯、亲油乳化剂混合,加热至相互间溶解均匀,搅拌状态下向其中滴加维生素C水溶液,继续搅拌得到维生素C乳液;S2、将维生素C乳液加入海藻酸钠水溶液中混合均匀,再滴加至氯化钙溶液中进行交联,洗脱得到负载维生素C;S3、将负载维生素C和氯化钠混合均匀得到预混维生素C;将碳酸钠、硅粉、氢氧化钙混合得到预混硅粉;将预混维生素C与预混硅粉混合均匀,烘干得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亲油乳化剂为乳化剂P13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维生素C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

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效非铁系脱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玉米油、月桂酸单甘油酯、亲油乳化剂、维生素C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0

15:1

2:0.1

0.2:12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方平周晶冯劲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干将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