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24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9
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包括装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和与行星齿轮配合的球面垫片,其特征在于:球面垫片中部与行星齿轮端面接触,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隔开形成环形储油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并且在球面垫片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可存储润滑油,润滑油在行星齿轮转动过程中进入至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接触部分之间进行润滑,避免行星齿轮和球面垫片的过度磨损,延长行星齿轮和球面垫片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行星齿轮润滑结构,用于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之间的滑润。

技术介绍

[0002]在变速箱中,扭矩传递到差速器主减齿轮后,通过行星齿轮和半轴齿轮啮合,传递扭矩,实现动力传输和差速转弯。因此行星齿轮的作用尤为明显重要,差速器过程中行星齿轮发生自转,与行星齿轮球形垫片产生相对滑动。实际应用中通常缺少考虑行星齿轮与球垫之间滑动,球垫与行星轮球面间润滑不良,易造成两者过度磨损,造成间隙过大从而影响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间的啮合强度,最终造成差速器失效,无法传输动力和差速转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的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减少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并且在球面垫片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可存储润滑油,润滑油在行星齿轮转动过程中进入至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接触部分之间进行润滑,避免行星齿轮和球面垫片的过度磨损,延长行星齿轮和球面垫片的使用寿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包括装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和与行星齿轮配合的球面垫片,其特征在于:球面垫片中部与行星齿轮端面接触,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隔开形成环形储油间隙。
[0006]优选的,所述的行星齿轮端面具有与球面垫片中部接触的环形接触面和与球面垫片两侧隔开的环形隔开面,环形隔开面与环形接触面之间平滑过渡,球面垫片内面与环形隔开面之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环形储油间隙的间隙高度为0~5mm。
[0007]优选的,所述的环形接触面与球面垫片内面中部为球面配合接触,环形隔开面为与环形接触面相切的平滑曲面。
[0008]优选的,行星齿轮端面沿中轴线的截面呈椭圆线、抛物线或正余弦曲线形状。
[0009]优选的,所述的行星齿轮端面上设置与环形储油间隙联通的储油槽,所述的储油槽在行星齿轮端面周向分布多个。
[0010]优选的,所述的储油槽从环形接触面延伸至环形隔开面。
[0011]优选的,所述的储油槽为从行星齿轮端面内边缘延伸至外边缘的条形小沟槽。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的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将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为球面配合接触的结构改进为球面垫片中部与行星齿轮端面接触,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隔开,减少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并且在球面垫片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可存储润滑油,润滑油在行星齿轮转动过程中进入至行星齿轮与球面垫片接触部分之间进行润滑,进一步减少磨损,避免行星齿轮和球面垫片的过度磨损,延长行星齿轮和球面垫片的使用寿命。
[0014]2. 在行星齿轮端面上设置与环形储油间隙联通的储油槽,储油槽从环形接触面延伸至环形隔开面,润滑油可从环形储油间隙向储油槽流动,增加环形接触面上的润滑油覆盖面积,保证环形接触面与球面垫片中部之间被有效润滑,润滑可靠性高,磨损率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行星齿轮润滑结构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局放大图。
[0017]图3 为行星齿轮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行星齿轮端面沿中轴线的截面呈椭圆线形状的示意图。
[0019]图5为行星齿轮端面沿中轴线的截面呈抛物线形状的示意图。
[0020]图6为储油槽在行星齿轮端面上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22]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包括装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1和与行星齿轮配合的球面垫片2,其特征在于:球面垫片2中部与行星齿轮端面10接触,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10隔开形成环形储油间隙3。
[0023]以上所述的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将现有技术中行星齿轮1与球面垫片2为球面配合接触的结构改进为球面垫片中部与行星齿轮端面10接触,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隔开,减少行星齿轮1与球面垫片2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并且在球面垫片1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3,可存储润滑油3,润滑油在行星齿轮1转动过程中进入至行星齿轮1与球面垫片2接触部分之间进行润滑,进一步减少磨损,避免行星齿轮1和球面垫片2的过度磨损,延长行星齿轮1和球面垫片2的使用寿命。
[0024]其中,所述的行星齿轮端面10具有与球面垫片2中部接触的环形接触面11和与球面垫片11两侧隔开的环形隔开面12,环形隔开面12与环形接触面11之间平滑过渡,球面垫片2内面与环形隔开面12之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3,环形储油间隙3的间隙高度为0~5mm。如图所示,环形隔开面12位于环形接触面11的内外两侧,环形隔开面12与球面垫片2内面不接触,两者之间形成储油间隙3,即在环形接触面11的内外两侧均设置储油间隙3,在行星齿轮1转动过程中储油间隙3中的润滑油流到环形接触面11与球形垫片2之间,对两者进行润滑,减少磨损。
[0025]其中,所述的环形接触面11与球面垫片内面中部为球面配合接触,环形隔开面12为与环形接触11面相切的平滑曲面,便于行星齿轮端面10的型面加工成形,提高行星齿轮端面10的加工效率。
[0026]其中,行星齿轮端面10沿中轴线的截面呈椭圆线、抛物线或正余弦曲线形状。为了提高行星齿轮端面10的加工效率,也可以将环形接触面11和环形隔开面12组成的行星齿轮端面10加工成中轴线截面呈椭圆线、抛物线或正余弦曲线形状,使环形接触面11与球面垫片中部接触而环形隔开面12与球面垫片两侧隔开,并且提高行星齿轮端面的型面加工效率。如图4所示,行星齿轮端面10沿中轴线的截面呈椭圆线形状,球面垫片2的截面形状呈标准圆形,半径为OA,垫片中部A点,O为差速器安装中心,行星齿轮端面10沿中轴线的截面沿
椭圆设置,以A为坐标原点,OA 为Y轴建立坐标系XOY,OA为椭圆的长半轴、OC为椭圆短半轴,椭圆方程为[X2/(OC)2+Y2/(OA)2]=1。如图5所示,行星齿轮端面10沿中轴线的截面呈抛物线形状,球面垫片2的截面形状呈标准圆形,半径为OA,垫片中部A点,O为差速器安装中心,行星齿轮端面10沿中轴线的截面沿抛物线设置,以A为坐标原点,OA 为Y轴建立坐标系XOY,抛物线方程为X2=2pY。
[0027]其中,所述的行星齿轮端面10上设置与环形储油间隙3联通的储油槽4,所述的储油槽4在行星齿轮端面周向分布多个。储油槽4与环形储油间隙3联通,增大储油空间,提高对环形接触面11与球面垫片中部的润滑效果。
[0028]其中,所述的储油槽4从环形接触面11延伸至环形隔开面12。润滑油可从环形储油间隙3向储油槽4流动,增大储油空间并增加环形接触面11上的润滑油覆盖面积,保证环形接触面与球面垫片中部之间被有效润滑,润滑可靠性高,磨损率低。
[0029]其中,所述的储油槽4为从行星齿轮端面10内边缘延伸至外边缘的条形小沟槽,易于加工成型。
[003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包括装在行星齿轮轴上的行星齿轮和与行星齿轮配合的球面垫片,其特征在于:球面垫片中部与行星齿轮端面接触,两侧与行星齿轮端面隔开形成环形储油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齿轮端面具有与球面垫片中部接触的环形接触面和与球面垫片两侧隔开的环形隔开面,环形隔开面与环形接触面之间平滑过渡,球面垫片内面与环形隔开面之间形成环形储油间隙,环形储油间隙的间隙高度为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接触面与球面垫片内面中部为球面配合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环崔双好沈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