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109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7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井点立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段和出水段,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进水段一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孔;地下室排水机构包括井点立管和过滤件,本申请具有增加井点立管排水量的效果。量的效果。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地下建筑物若处于透水系数比较大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中,由于正值施工期间,地下室的顶板和覆土尚未完成,此时底板和外墙已施工完成,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一定的浮力。
[0003]当浮力不大时,可利用排水明沟、集水井结合潜水泵排出基坑内的水,减小浮力。当土质的渗透系数大,即浮力较大时,应在模板中插入轻型井点立管,利用排水明沟、集水井结合潜水泵不断地将基坑内的水沿井点立管排出,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常见的井点立管中,进水段和出水段直径相同,排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井点立管排水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井点立管以及地下室排水机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井点立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井点立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段和出水段,所述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所述进水段一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孔。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增大,相应的在进水段外表面设有的进水孔数量相应增加,从而使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
[0008]可选的,所述进水段设置为球状。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位高度相同的情况下,球状的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直圆管状的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相应的在进水段外表面设有的进水孔数量相应增加,排水量增加,排水效率提高。
[0010]可选的,所述出水段远离所述进水段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管。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上升至透明管时,工作人员可观察到水位的变化,进而便于判断是否将水排出。
[0012]可选的,所述透明管远离所述出水段的一端设有出水管,所述透明管与所述出水管连接处设有阀门二。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阀门二可以将透明管和出水管连接,也可以控制透明管内水的排出,透明管排空后,当水位上升至透明管时,透明管可继续观测水位的变化。
[0014]可选的,所述出水段设有止水环一,且所述止水环一位于出水段外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渗水沿出水段外周上升时,止水环一可以延长水渗浸的路径,从而对渗水上升形成阻挡,大大增加了渗浸阻力,达到抗渗目的。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7]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包括所述的井点立管和过滤件,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进水段
外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通过过滤件时,水中的土壤砂砾等杂质被过滤件阻挡,从而避免进水孔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0019]可选的,所述过滤件为石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设置为石层,石层之间形成缝隙,水通过石层之间的缝隙进行过滤,使水中的泥土和砂砾等杂质留在石层内,水通过缝隙进入进水孔,继而避免进水孔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0021]可选的,所述石层围设于所述进水段。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段被石层围设,基坑内的水被石层充分过滤后进入进水孔,从而提升过滤效果,避免进水孔被水中的土壤砂砾等杂质堵塞,增加井点立管排水效率。
[0023]可选的,石层由鹅卵石铺设而成,鹅卵石粒径为4mm

32mm。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粒径为4mm

32mm的鹅卵石可以作为过滤材料使用,也可以作为过滤层使用,是一种廉价但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过滤介质,进行铺放,能有效吸附微尘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提升过滤效率。
[0025]可选的,所述地下室排水机构还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内开设有进水槽,所述过滤件填充于所述进水槽内,所述进水段置于所述进水槽内。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基坑内设置一进水槽,使基坑内的水可渗透进入进水槽,进水段置于进水槽内,进水槽内放置过滤件,基坑内的水通过过滤件过滤,进入到进水段,进水槽可以过滤件不易倾斜散落,提高过滤件的放置稳定性。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8]井点立管的进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出水段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相应的在进水段外表面设有的进水孔数量相应增加,从而使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
[0029]过滤件的设置,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减少水中土壤砂砾进入到进水孔内,降低了进水孔被堵塞的风险;
[0030]透明管的设置便于及时观察水位的变化,判断是否排水。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井点立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排水机构的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11、开口;12、进水段;121、进水孔;13、出水段;14、透明管;141、阀门一;142、阀门二;15、出水管;16、止水环;161、止水环一;162、止水环二;2、后浇带;21、后浇带一;22、后浇带二;23、空腔;3、基坑;31、进水槽;32、过滤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点立管。参照图1,一种井点立管,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段12和出水段13,进水段12焊接于出水段13。进水段12的一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21,进水段12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出水段13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进水段12的单位高度的表
面积增大,相应地,进水段12外表面的进水孔121数量相应增加,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进水段12可设置为球状、圆柱状也可以是梯台状。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水段12为球状,在同等高度下,进水段12设置球状比其它形状的进水段12表面积大,相应地设置进水段12外表面的进水孔121数量最大,排水量增多,排水效率提高。
[0036]参照图1,出水段13远离进水段12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管14,可观察透明管14内水位的变化,进而判断是否将水排出。
[0037]参照图1, 透明管14设有阀门一141,出水段13的一端与阀门一141的进水端螺纹连接;透明管14的一端与阀门一141的出水端螺纹连接。阀门一141可控制出水段13的水进入透明管14,便于工作人员观测进入透明管14内水位的变化。
[0038]透明管14远离出水段13的一端连接出水管15,进水段12的水从出水管15排出。透明管14设有阀门二142,透明管14的另一端与阀门二142的进水端螺纹连接,出水管15的一端与阀门二142的出水端螺纹连接。阀门二142可控制透明管14的水从出水管15排出,使透明管14排空后,水再次进入到透明管14,工作人员可以继续观测透明管14内水位的变化。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点立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通的进水段(12)和出水段(13),所述进水段(12)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出水段(13)的单位高度的表面积,所述进水段(12)一端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点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12)设置为球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点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13)远离所述进水段(12)的一端连接有透明管(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点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管(14)远离所述出水段(13)的一端设有出水管(15),所述透明管(14)与所述出水管(15)连接处设有阀门二(14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井点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13)设置止水环一(161),且所述止水环一(161)位于出水段(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孙炜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均泰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