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缓冲的零电压软开关全桥PWM DC-DC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974 阅读:5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损缓冲的零电压软开关全桥PWM  DC-DC变换器,它涉及零电压软开关(ZVS)全桥PWM  DC-DC变换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全桥ZVS  PWM-DC-DC变换器副边整流二极管存在反向电压过冲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端与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端相连且此相连端(A)与第三电感(L↓[Ik])的另一端之间串联有第九电容(C↓[g]),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在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增加了一个无损缓冲电路,来减小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压过冲。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零电压技术后变换器效率可达到90%以上,且在没有复杂化的基础上,同时解决了滞后桥臂零电压开关范围窄、占空比丢失严重、输出整流二极管在反向电压过冲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零电压软开关(ZVS)全桥PWM DC-DC变换

技术介绍
全桥变换器拓扑是国内外DC-DC变换器电路中最常用的电路拓扑之一,在中大功率应用场合更是首选拓扑,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主要是考虑到它具有功率开关器件电压电流额定值较小,功率变压器利用率较高等明显优点。为减小变换器体积,应提高开关频率,但同时带来较高的开关损耗,可以采用零电压技术解决。传统硬开关变换器的效率在70%~75%,采用零电压技术后变换器效率可达到90%以上。它在不改变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方法实现了全桥变换器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关,但它也存在滞后桥臂零电压开关范围窄、占空比丢失严重、输出整流二极管在反向电压过冲等不足之处。若能在零电压开关的前提下,解决自身的一些弱点而又不使电路结构过于复杂,将使全桥移相变换器在生产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如图1所示是全桥ZVS PWMDC-DC变换器的一种改进的拓扑结构,此电路拓扑加宽了变换器滞后桥臂零电压范围,但是副边整流二极管反向电压过冲问题没有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全桥ZVS PWM DC-DC变换器副边整流二极管存在反向电压过冲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损缓冲的零电压软开关全桥PWMDC-DC变换器,所述变换器包括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四二极管D4、第四电容C4、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容C5、第六二极管D6、第六电容C6、高频变压器T、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电感La、第二电感Lf、第三电感LIk、滤波电容Cf和负载电阻R;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和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构成全桥DC-DC变换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两端分别并接在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一电容C1并联在第一二极管D1的两端,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分别并接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二电容C2并联在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第三二极管D3的两端分别并接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三电容C3并联在第三二极管D3的两端,第四二极管D4的两端分别并接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四电容C4并联在第四二极管D4的两端;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端与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的漏极端相连且此相连端B通过第一电感La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端和第六二级管D6的负极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端,第六二级管D6的正极端连接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的源极端,第五电容C5并联在第五二极管D5的两端,第六电容C6并联在第六二级管D6的两端;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三电感LIk的一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原边绕组的非同名端,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同名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端,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电感Lf的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端,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非同名端,第二电感Lf的另一端与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的中间抽头之间并接滤波电容Cf,滤波电容Cf的两端并接有负载电阻R;所述变换器还包括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g、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和第四电感Lg,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的源极端与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端相连且此相连端A与第三电感LIk的另一端之间串联有第九电容Cg,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端和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端,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端、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端和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端,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端连接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端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端,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端连接第四电感Lg的一端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端,第四电感Lg的另一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端。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可以采用N沟道增强型MOSFET管;其中所有二极管都使用的是快恢复二极管。在这个电路中,滞后桥臂上并联一个由二极管(即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电容(即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和电感(即第一电感La)组成的辅助电路,使滞后桥臂容易实现零电压开关。由于开关频率很高,高频变压器T会产生偏磁现象,所以本专利技术在原边串联一个隔直电容(即第九电容Cg),这样就能避免偏磁的产生,提高功率变换的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在高频变压器T的副边增加了一个无损缓冲电路,来减小整流二极管的反向电压过冲,所述无损缓冲电路由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和第四电感Lg构成。下面分析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现在本专利技术的变换器的初始端增加直流电源电压Vin。本专利技术的变换器在半个周期内分为十个模态。在t0时刻,D3和Q4导通,VAB(如图2所示,VAB表示A、B点之间的电压)电压为零,高频变压器T原边电流处于续流状态,电感La电流ia也处于续流状态,它流过Q4和D6。(1)开关模态1。在t0时刻,Q4关断,ia、ip同时给C4充电,给C2放电,由于C2和C4的存在,Q4是零电压关断。此时VAB=-VC4(即C4两端的电压),VAB的极性由零变为负,高频变压器T副边绕组电势下正上负,整流用第八二极管D8导通。整流用第七二极管D7和D8同时导通,将高频变压器T副边绕组短接,这样高频变压器T副边绕组电压为零,原边绕组电压也为零。在t1时刻,当C4的电压上升到Vin时,D2自然导通,结束这一开关模态。(2)开关模态2。在t1时刻,D2自然导通,将Q2的电压钳制在零位,此时就可以开通Q2,Q2是零电压开通。由于电源电压Vin加在高频变压器T漏感两端,原边电流ip下降。到t2时刻,原边电流ip下降到零,二极管D2和D3自然关断,Q2和Q3将流过电流。(3)开关模态3。在t2时刻,原边电流ip由正值过零,并向负方向增加,此时Q2和Q3为原边电流ip提供通道,VAB=-Vin,主功率回路给负载供电,辅助电感电流ia继续线性下降,直到下降到零,结束开关模态3。(4)开关模态4。从t3开始,La和辅助电容C5和C6谐振工作,ia反向增加,给C5放电,C6充电。在t4时刻,D7关断,D8流过全部负载电流,C6的电压上升到输入电源电压Vin,C5的电压下降到零,此时,D5导通,开关模态4结束。(5)开关模态5。在t4时刻,D8流过全部负载电流,此时,C7与高频变压器T副边漏感发生谐振。在t5时刻,C7的电压上升到4Vin/n(n为自然数,它表示高频变压器T的变比),Lg是两个二极管的压降。D7的电压与C7的电压基本相等,从而D7的反向电压被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损缓冲的零电压软开关全桥PWMDC-DC变换器,所述变换器包括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 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第二电容(C↓[2])、第三二极管(D↓[3])、第三电容(C↓[3])、第四二极管(D↓[4])、第四电容(C↓[4])、第五二极管(D↓[5])、第五电容(C↓[5])、第六二极管(D↓[6])、第六电容(C↓[6])、高频变压器(T)、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第一电感(L↓[α])、第二电感(L↓[f])、第三电感(L↓[Ik])、滤波电容(C↓[f])和负载电阻(R);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和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构成全桥DC-DC变换电路,第一二极管(D↓[1])的两端分别并接在第一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1])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一电容(C↓[1])并联在第一二极管(D↓[1])的两端,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分别并接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二电容(C↓[2])并联在第二二极管(D↓[2])的两端,第三二极管(D↓[3])的两端分别并接第三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3])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三电容(C↓[3])并联在第三二极管(D↓[3])的两端,第四二极管(D↓[4])的两端分别并接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的漏极端和源极端之间,第四电容(C↓[4])并联在第四二极管(D↓[4])的两端;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端与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的漏极端相连且此相连端(B)通过第一电感(L↓[α])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端和第六二级管(D↓[6])的负极端,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端连接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漏极端,第六二级管(D↓[6])的正极端连接第四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4])的源极端,第五电容(C↓[5])并联在第五二极管(D↓[5])的两端,第六电容(C↓[6])并联在第六二级管(D↓[6])的两端;第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Q↓[2])的源极端连接高频变压器T原边绕组的同名端,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铁成刘鸿鹏王宏佳梁联朱雪秦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