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8701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2
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包括:夹纬器张开装置、递纬夹、递纬夹推出器、滑块、滑轨、夹纬器和纬线;所述滑块设置于滑轨内,所述滑块和滑轨之间间隙配合,滑块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中空部,滑块的底部开设有贯通顶部的两个张开口,两个张开口之间相连通并延伸至滑块的进口端处;所述递纬夹设置于滑块内预设的矩形槽内,递纬夹与滑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纬线贯穿外壳并延伸至滑块内与递纬夹连接;所述递纬夹上设置有簧片;所述夹纬器张开装置设置于滑轨的下方,夹纬器张开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夹纬器张开器,夹纬器张开器与夹纬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的减少了能量的损失。的损失。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片梭织机的引纬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具体适用于纺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无梭引纬织机主要分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剑杆织机和片梭织机。其中剑杆织机和片梭织机是采用积极的引纬工具(带有夹钳的片梭或剑杆头)。这两种织机在引纬时都是先加速,然后减速为0后进行纬纱交接。这个过程中引纬的动能极大浪费,甚至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来使引纬动能降至0。尤其是对于超宽门幅的纺织装备,引纬需要极大的动能(如对于12m门幅,需要引纬动能达到126m/s),而织机进行纬纱交接的过程需要片梭或剑杆相对纬纱交接装置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超宽门幅电磁引纬系统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目前已有的方案有:织机两端线圈一端做加速用,一端做减速用。如果能将引纬的动能进行回收,则能极大提高超宽门幅纺织装备的能量利用率。
[0003]中国专利CN200880006221.2,公告日为2010年3月10日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片梭织机,所述片梭织机设有送纬片梭和偏转引导装置,纬纱可在借助于所述送纬片梭2被送入织口9内之前被搁置在所述偏转引导装置上,其中所述偏转引导装置包括沟槽且所述送纬片梭包括夹纱器且其中所述夹纱器与用于所述夹纱器的导纱元件相互作用,所述导纱元件在纬纱的拾取过程中移动通过所述沟槽以便对被搁置在所述偏转引导装置上的纬纱进行拾取。本专利技术还披露了用于片梭织机中的送纬片梭和偏转引导装置,本专利技术能使纬纱在被拾取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但其仍存在以下缺陷:没有充分利用引纬动能;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对片梭或剑杆进行减速。
[0004]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纬效率低下,操作不够智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包括:夹纬器张开装置、递纬夹、递纬夹推出器、滑块、滑轨、夹纬器和纬线;所述滑块设置于滑轨内,所述滑块和滑轨之间间隙配合,滑块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中空部,滑块的底部开设有贯通顶部的两个张开口,两个张开口之间相连通并延伸至滑块的进口端处;所述递纬夹设置于滑块内预设的矩形槽内,递纬夹与滑块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纬线贯穿外壳并延伸至滑块内与递纬夹连接;所述递纬夹上设置有簧片;
所述夹纬器张开装置设置于滑轨的下方,夹纬器张开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夹纬器张开器,夹纬器张开器与夹纬器连接;所述夹纬器设置于滑块内,位于递纬夹的侧面;所述递纬夹推出器设置于滑轨的上方,递纬夹推出器的底部与递纬夹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夹纬器张开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电机支架、升降齿轮和升降杆,所述升降齿轮和升降杆依次设置于升降电机支架内,所述升降电机支架安装在升降电机上,所述升降电机通过第三联轴器与升降齿轮连接,升降杆的底部与升降齿轮螺纹连接,以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升降杆的顶部与夹纬器张开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夹纬器张开器包括横板和两个张开柱,所述横板的底部与升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张开柱分别安装于横板的顶部两端与滑块上的两个张开口位置相对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张开柱包括顶部的圆弧块、中部的圆台块和底部的圆柱,其底部的圆柱通过张开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纬器包括纱纬夹、纱纬夹外壳和纱纬夹销钉,所述纱纬夹通过纱纬夹销钉安装在纱纬夹外壳的内部,所述纱纬夹外壳的两端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敞口部,纱纬夹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两个贯穿口,敞口部与贯穿口之间不连通,两个贯穿口的位置与滑块上两个张开口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张开柱撑开纱纬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纱纬夹和纱纬夹外壳均由steel型号钢材制成,兼具弹性和软磁材料的特性,纱纬夹外壳整体呈矩形状,前后两侧的对角处均设置为平滑的斜面,纱纬夹销钉的高度与纱纬夹外壳的高度持平,纱纬夹闭合状态下两端的宽度小于中间部分的宽度,纱纬夹的处于最大张开状态时,其两端的宽度与中间部分宽度相同,此时为纱纬夹最大弹性限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纱纬夹上设置有两个撑开部,以纱纬夹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纱纬夹的两端在撑开部配合下实现打开和闭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递纬夹推出器包括支撑板、推杆连接孔、加强筋和销子连接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推杆连接孔,加强筋位于推杆连接孔的下方倾斜设置于支撑板上,支撑板上宽下窄,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两组平行设置的销子连接孔,两组销子连接孔内均安装有销钉,销钉贯穿滑块上的推进槽与递纬夹活动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簧片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与两个递纬夹上预设的卡孔连接,递纬夹远离簧片的一端为呈弧形状,簧片向外弹性形变使两个递纬夹之间完全闭合,簧片的侧面还设置有通孔,纬线贯穿通孔与递纬夹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递纬夹远离簧片的一端角度为零度到二十五度之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夹纬器张开装置设置于滑轨的下方,夹纬器张开装置的顶部安装有夹纬器张开器,夹纬器张开器与夹纬器连接;夹纬器张开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电机支架、升降齿轮和升降杆,升降齿轮和升降杆依次设置于升降电机支架内,升降电机支架安装在升降电机上,升降电机通过第三联轴器与升降齿轮连接,升降杆的底部与升降齿轮螺纹连接,以驱动升降杆上下移动,升降杆的顶部与夹纬器张开器连接;当夹纬器张开器向上运动,张开柱通过纱纬夹上的撑开部,使纱纬夹处于张开状态,此
时压夹器上开口端挤压簧片,使其形变,使递纬夹处于张开状态,将纬线释放,随即使升降电机带动夹纬器张开器向下运动,使张开柱脱离撑开部的位置,从而使纱纬夹闭合将纬线夹持,装置完成纬纱交接的过程,机构之间配合紧密,操作简单,使得交纬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交纬的时候仅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快速完成相应工作。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的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0017]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夹纬器包括纱纬夹、纱纬夹外壳和纱纬夹销钉,所述纱纬夹通过纱纬夹销钉安装在纱纬夹外壳的内部,所述纱纬夹外壳的两端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敞口部,纱纬夹外壳的顶部和底部开设有两个贯穿口,两个贯穿口的位置与滑块上两个张开口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张开柱撑开纱纬夹,纱纬夹上设置有两个撑开部,以纱纬夹的竖直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纱纬夹的两端在撑开部配合下实现打开和闭合;对原有片梭结构进行改进,使其两侧开口,能够实现双头引纬,更加符合装置的需要;使得装置在交纬过程中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更高。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的减少了能量的损失。
[0018]3、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所述递纬夹设置于滑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纬器张开装置(4)、递纬夹(5)、递纬夹推出器(610)、滑块(8)、滑轨(9)、夹纬器(11)和纬线(20);所述滑块(8)设置于滑轨(9)内,所述滑块(8)和滑轨(9)之间间隙配合,滑块(8)的前后两侧设置有中空部(84),滑块(8)的底部开设有贯通顶部的两个张开口(81),两个张开口(81)之间相连通并延伸至滑块(8)的进口端处;所述递纬夹(5)设置于滑块(8)内预设的矩形槽内,递纬夹(5)与滑块(8)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纬线(20)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滑块(8)内与递纬夹(5)连接;所述递纬夹(5)上设置有簧片(51);所述夹纬器张开装置(4)设置于滑轨(9)的下方,夹纬器张开装置(4)的顶部安装有夹纬器张开器(112),夹纬器张开器(112)与夹纬器(11)连接;所述夹纬器(11)设置于滑块(8)内,位于递纬夹(5)的侧面;所述递纬夹推出器(610)设置于滑轨(9)的上方,递纬夹推出器(610)的底部与递纬夹(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纬器张开装置(4)包括升降电机(41)、升降电机支架(42)、升降齿轮(43)和升降杆(44),所述升降齿轮(43)和升降杆(44)依次设置于升降电机支架(42)内,所述升降电机支架(42)安装在升降电机(41)上,所述升降电机(41)通过第三联轴器(45)与升降齿轮(43)连接,升降杆(44)的底部与升降齿轮(43)螺纹连接,以驱动升降杆(44)上下移动,升降杆(44)的顶部与夹纬器张开器(1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纬器张开器(112)包括横板(113)和两个张开柱(114),所述横板(113)的底部与升降杆(44)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张开柱(114)分别安装于横板(113)的顶部两端与滑块(8)上的两个张开口(81)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开柱(114)包括顶部的圆弧块(1141)、中部的圆台块(1142)和底部的圆柱(1143),其底部的圆柱(1143)通过张开口(8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交接纬纱的纺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纬器(11)包括纱纬夹(1101)、纱纬夹外壳(1102)和纱纬夹销钉(1106),所述纱纬夹(1101)通过纱纬夹销钉(11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巧贺雨晨李定梅顺齐张智明姬巧玲祖耀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