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交换机、辐射监测控制器和辐射传感器,其中辐射监测控制器与辐射传感器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辐射传感器的核心为盖革计数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适用于大规模特殊核材料容器罐的一对一实时监测,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探头紧凑、可靠性高的优点,并从原理上避免了特殊核材料敏感信息的泄露,降低了监测系统对敏感信息的入侵性。系统利用CAN总线进行辐射传感器组网,易于探测规模的快速拓展,能够实现对大量特殊核材料容器罐的一对一的实时监测,为系统快速准确定位非授权移动的特殊核材料位置提供方便。置提供方便。置提供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核安保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
技术背景
[0002]作为当代国际最重要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核安全问题与各个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及其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0003]目前,国内外针对特殊核材料的安保工作以放射性物质门式监测系统为主,对库存状态的特殊核材料的监控技术报道较为稀缺。亚洲领先的核安保交流和培训中心,中美核安保示范中心(COE)对库存中特殊核材料储存容器的纵深防御手段主要采取延迟技术,但该技术不具备对特殊核材料储存状态的综合监控能力。
[0004]辐射属性是核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其储存场所存在特殊的γ和中子辐射,特殊核材料的移动会引起辐射场分布的变化,因此对辐射场进行监测可有效判断特殊核材料是否有被移动,同时结合多种非核传感器监测数据,可实现对特殊核材料储存状态的综合监控。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该应用场景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盖革管的辐射传感器及组网方式,可实现对库存状态下大量特殊核材料储存容器的一对一实时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通过该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大规模、高可靠性的核辐射监测。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交换机、辐射监测控制器和辐射传感器;
[0008]所述服务器终端与交换机连接;
[0009]所述交换机连接多个辐射监测控制器;
[0010]所述辐射监测控制器有多个,每个辐射监测控制器连接多个辐射传感器,且每个辐射监测控制器的IP地址均不相同;
[0011]所述辐射传感器安装CAN收发器,其数量与待监测特殊核材料容器罐数量一致;辐射传感器根据待测存储特殊核材料的位置进行分组,每组分别通过CAN总线与其中一个辐射监测控制器实现通信连接,同时通过CAN总线实现各组中所有辐射传感器相互之间的通信。所述辐射监测控制器和辐射传感器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
[0012]优选的,所述辐射传感器包括:盖革管、不锈钢内壳、屏蔽体、不锈钢外壳、压缩弹簧、有机玻璃环、BNC接头、连接杆、底座和电路板;
[0013]所述不锈钢内壳为上下均开口的圆筒,不锈钢内壳包裹在盖革管外围,且与盖革管之间填充绝缘体;
[0014]所述屏蔽体包括侧壁屏蔽体、底部屏蔽体和顶部屏蔽体;
[0015]所述侧壁屏蔽体呈圆筒状,包裹在不锈钢内壳外侧;侧壁屏蔽体圆筒上开设有轴向贯穿圆筒的扇形缺口,在辐射监测时,所述扇形缺口对准特殊核材料容器罐;
[0016]所述顶部屏蔽体可拆卸连接在不锈钢内壳上端,顶部屏蔽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
[0017]所述底部屏蔽体通过绝缘胶粘接在不锈钢内壳和侧壁屏蔽体下端,底部屏蔽体上表面上粘接有机玻璃环,有机玻璃环上粘接压缩弹簧;
[0018]所述盖革管位于与顶部屏蔽体和底部屏蔽体连接的两个压缩弹簧之间;
[0019]所述不锈钢外壳为上下均开口的圆筒,包裹在侧壁屏蔽体和顶部屏蔽体外侧,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部屏蔽体上;
[0020]所述BNC接头的下端嵌入固定在底部屏蔽体上,上端与有机玻璃环粘接;
[0021]所述连接杆连接底部屏蔽体与底座;
[0022]所述电路板通过铜柱固定在底座上,且悬在底座中间。
[0023]优选的,所述屏蔽体为带有不锈钢包壳的铅,厚度为1cm。
[002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伸缩杆。
[0025]优选的,所述BNC接头的地线与不锈钢内壳连接,且通过不锈钢内壳连接到盖革管上端的压缩弹簧上;所述BNC接头的信号线穿过有机玻璃环与盖革管下端的压缩弹簧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绝缘体为绝缘橡胶。
[0027]优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接头、CAN收发器、微控制器单元、高压模块、SMA接头、陶瓷电容和阈值甄别器;所述接头包括电源接头和CAN总线接头;所述电源接头外接电源为电路板供电;所述CAN总线接头连接CAN收发器;所述CAN收发器连接在微控制器单元;所述高压模块和阈值甄别器的其中一个端口均连接在微控制器单元上;所述高压模块另一个端口连接在SMA接头与陶瓷电容之间;所述SMA接口通过信号线连通盖革管4
‑
1 的阳极,所述陶瓷电容连接在阈值甄别器的一个输入端口上,所述阈值甄别器另一个输入端口输入阈值电压。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以盖革管作为辐射传感器,通过CAN总线进行辐射探测器组网,形成大规模、高可靠性和特殊核材料容器罐一对一的核辐射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探测器的小型化和紧凑化设计;同时对盖革管进行了全方位的屏蔽设计,大幅度降低了本底干扰,提高了探测可靠性;除此之外,使用盖革管作为探测器,由于无法获取容器罐内核材料种类等敏感信息,进一步提升了特殊核材料监测的安全性;最后利用CAN总线进行辐射探测器组网,易于探测网络规模的拓展,能够实现多个特殊核材料容器罐的一对一的实时监测,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也为定位辐射发生变化的特殊核材料位置提供了方便,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可拓展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辐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侧壁屏蔽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服务器终端2.交换机3.辐射监测控制器4.辐射传感器5.特殊核材料容器罐4
‑
1.盖革管4
‑
2.不锈钢内壳4
‑
3.侧壁屏蔽体4
‑
4.不锈钢外壳4
‑
5.底部屏蔽体4
‑
6.顶部屏蔽体4
‑
7.压缩弹簧4
‑
8.有机玻璃环4
‑
9.BNC接头4
‑
10.连接杆4
‑
11.底座4
‑
12.电路板4
‑
1201.电源接头4
‑
1202.CAN总线接头4
‑
1203.CAN收发器4
‑
1204.微控制器单元4
‑
1205.高压模块4
‑
1206.SMA接头4
‑
1207.陶瓷电容4
‑
1208.阈值甄别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服务器终端、交换机、辐射监测控制器和辐射传感器;所述服务器终端与交换机连接;所述交换机通信连接多个辐射监测控制器;所述辐射监测控制器有多个,每个辐射监测控制器均连接多个辐射传感器,且每个辐射监测控制器的IP地址均不相同;所述辐射传感器安装CAN收发器,其数量与待监测特殊核材料容器罐的数量一致;辐射传感器根据待测存储特殊核材料的位置进行分组,每组分别通过CAN总线与其中一个辐射监测控制器实现通信连接,同时通过CAN总线实现各组中所有辐射传感器相互之间的通信;所述辐射监测控制器和辐射传感器的数量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特殊核材料纵深防御的组网式辐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传感器包括:盖革管、不锈钢内壳、屏蔽体、不锈钢外壳、压缩弹簧、有机玻璃环、BNC接头、连接杆、底座和电路板;所述不锈钢内壳为上下均开口的圆筒,不锈钢内壳包裹在盖革管外围,且与盖革管之间填充绝缘体;所述屏蔽体包括侧壁屏蔽体、底部屏蔽体和顶部屏蔽体;所述侧壁屏蔽体呈圆筒状,包裹在不锈钢内壳外侧;侧壁屏蔽体圆筒上开设有轴向贯穿圆筒的扇形缺口,在辐射监测时,所述扇形缺口对准特殊核材料容器罐;所述顶部屏蔽体可拆卸连接在不锈钢内壳上端,顶部屏蔽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弹簧;所述底部屏蔽体通过绝缘胶粘接在不锈钢内壳和侧壁屏蔽体下端,底部屏蔽体上表面上粘接有机玻璃环,有机玻璃环上粘接压缩弹簧;所述盖革管位于与顶部屏蔽体和底部屏蔽体连接的两个压缩弹簧之间;所述不锈钢外壳为上下均开口的圆筒,包裹在侧壁屏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松松,曾军,向清沛,胡根,迮仁德,向永春,郝樊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